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211337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探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要真正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中,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的定义有很多,美国肯塔基大学嘎斯基教授认为 ,合作学习是为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 ,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活动。初中物理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并对别人(包括教师)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

2、比较。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配合、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帮助学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素质。合作学习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另一方面,这些合作性教学改革实践,虽然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与互动为基本特征,但在活动取向上却不尽相同。可以归结为四类: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及全员互动为特征的合作学习。二、中学物理合作学习实施模式关于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模式,可以采取如下几个阶段进行实施:1.引入课题、设计合作首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如:

3、4人一组。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在小组内不同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兴趣的学生共同合作、取长补短,还可以保证小组之间竞争和教师评价的公平性。一般以四人组成的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的优势,每个成员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并且采用组长轮换担当的方式,让每一个同学都有机会锻炼。2.合作探究、小组活动在这个阶段,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成绩层次,文化程度,时常会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和方法,让组内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同时,教师控制好整个课堂结构。在小组开展合作时候,教师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的参与情况,与他人合作的情况,要深入到小组中,一边检查学生完成的任务,分析

4、学生的解题方法,及时发现他们的错误,以便提示或矫正,并简单地回答一些提问;对一些基础较差、长时间保持沉默或游离于小组之外的成员,要及时地给予鼓励,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也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3.反馈评价在评价阶段,每个合作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其他的小组可进行补充或讨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时,教师应注意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要评价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评价学习过程。总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可以深化对物理

5、知识的理解;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小组合作学习为所有的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塑造了学生自信、坚强和乐观向上的品质,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优良心理品质三、中学物理合作学习实施方法1、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要求同学们的知识学习不局限于课本,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如在学习九年级物理杠杆一节时,当介绍完

6、杠杆的特点和杠杆平衡条件后,在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事先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具体的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用途等,由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单靠个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这时可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特点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合作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学生让他去搜集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杠杆知识;农村的孩子可让他去搜集一些劳动工具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喜好体育的同学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杆的知识;一些爱好电脑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索杠杆的有关信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

7、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还有同学反映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还增进了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算是一大收获。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们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

8、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我在这节教学时,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可能和位置有关后,让学生分组后有关仪器的安装以及位置关系都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仪器的摆放、物距的大小,一起分析看不到像的原因,甚至还在争论改变物距时到底是移动蜡烛好还是移动透镜好,有争论声,也有赞同声。因为同学们经过操作相互讨论,所以类似上述的为什么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以及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他原因都能很轻松的解决。仅凭学生的

9、个人能力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3、当方法多样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一组串联的彩灯(如图),当闭合开关后灯都不亮,已知其中1盏灯的灯丝烧断,请大家判断是哪盏灯坏了?所需器材自选。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用电压表检验,有小组提出用电流表检验,有的小组提出再用一只完好的灯泡分别代替电路中的每一只灯泡,有的小组提出用一根导线来检验等。当然提出的方法中有可行的,也有不可行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把不可行的分别排除。传统的教学不是老师讲解,就是同学们回答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有的同学没有理解,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解不会提出自己的

10、意见,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正确。但是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大家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三、从理论入手,正确评价合作学习。 从理论层面去认识合作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它的优势与局限。 (一)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l.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合作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学习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体育运动中,体育活动被大家所重视,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荣誉。为此,在合作学习的班级中小组活动被重视,也正是由于它有助于全队取得成功。 2.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通过

11、合作学习,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提高。我们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提高,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再次,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共同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合作小组里,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

12、。3.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所营造的合作、互助的氛围中,同学们在朝夕相处的交往中,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发展之初,因为它能在校内、班内建立不同学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同学关系,有助于消除隔阂、歧视和冷漠的现象。4.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点,老师在教学中应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争论的精神,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激发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才能使合作学习取得较好的效果。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