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彩陶.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6207525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最早的彩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最早的彩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最早的彩陶中国最早的彩陶究竟是什么样子,它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数千年来,人们对此一无所知。1921年自从瑞典学者安特生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仰韶文化 以来,这个耐人寻味的“彩陶之谜”才大白于天下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又在黄河流域广大地区陆续发现了许多与之类似的文化遗址,如陕西省宝鸡市的北首岭、西安的半坡、河南的陕县的庙底沟、山西省芮城县的西王村等。现已查明,这些地区的彩陶与仰韶彩陶有着共同特征,统称“仰韶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为我们深入研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彩陶的制作过程之备料烧制彩陶要经过备料、成型、彩绘、烧成这四个主要工序。彩纹陶器和非彩陶器的惟一

2、区别,仅仅在十装饰手法的不同,而其他工序则是彼此相通的。备料 中国地大物溥,陶土资源极为丰富,为制陶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制作啕器的土是一种天然泥土,但并不是任何种类的泥土都可以用来制作陶器,所以制陶原料必 须经过选择和淘洗后才能使用。黄河中游的彩陶,大多选用可塑性较强的天然黏土,如胶质红土、河谷中的沉积土或黑土(俗称“淤泥”)等。这是因为, 黄土高原的土质可塑性一般较差,很难用手工方法成型。而淘洗原料的目的,在于淸除泥土中的杂质,以便于制成造型比较精致的陶器。在科学技术极不发达的古代,利用水力净化原料应该说是一种相当先进的制陶技术。此外,经过淘冼的陶土,还必须掺入一定比率的细砂粒、 残陶

3、碎末、细碎的草叶或稻壳等辅料,其目的在于提髙陶坯的耐火性能,保证陶坯在髙温烧时不开裂、不变形,提髙成品率。这种掺有辅料的陶器,后人称之为“夹砂红陶”或“夹炭黑陶”。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还流行一种非常珍贵的白陶。据分析这种白陶原料与中国北方所习称的“瓷土”非常相似,烧成后呈白色。当时,尽管尚未认识到这种 天然瓷土的理化性质及其深远意义,但它却表明中国很早以前就已径使用瓷土烧制陶器了。而且,这个事实还充分说明, 早在新石器文化后期,中国就已经具备发明瓷器的物质条件。经过选择的原料还需粉碎、捏炼和陈腐后,就可以进入成型工序了。彩陶的制作过程之成型在新石器时代,陶器的成型方法包括两类:

4、即手制成型法和轮制成型法。手制成型法分三种:捭塑法、模制法和泥条盘筑法;其中以第三种最为常见,沿用时间也最久。泥条盘筑法的成型特点是:先把泥料搓成泥条,然后将其盘成一个圆圈并由下而上地层层叠筑以构成器形,最后用手将其内外两壁抹平,经晾晒待干燥变硬后就可以彩绘了。轮制成型则分为“慢轮“和“快轮两个阶段。在制陶工艺史上,从手制进化到轮制是成型技术的一次飞跃,但这种进化需要一个从“慢到“快”的发展过程。轮制的特点是:把泥料堆放在能够旋转的轮盘(又名“陶车“)上,借用其转动的力量向 上提拉泥料使之成型,俗称“拉坯”。轮制陶器的优点是造型圆 浑而规整,形体变化丰富,同时留下富于韵律感的流畅“弦纹”。“慢

5、轮技术始于仰韶文化中期,当时主要用于修整器口使之变得更加规整,虽未完全取代手制成型法,但为“快轮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当时从事制陶技术的主要是妇女。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制陶业逐渐由妇女转让到了男子手中,随之出现了旋转较快、力量较大的“快轮”技术,从而使轮制成型法逐渐取代了古老的泥条盘筑法。以造型精巧著称的龙山文化,则是轮制成型法的黄金时代。黑陶中的精品“蛋壳陶”,器壁厚度仅 4 12毫米,器口更薄甚至不到半毫米,故有“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称誉。高度熟练的轮制法为制瓷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彩绘中国历代啕瓷的装饰手法非常之多,仅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彩绘、拍印、压印、刻划、堆贴、镂孔诸法。“彩

6、陶” 之名的由来,关键在于一个“彩”字,即善于充分发挥陶衣、颜 料及笔绘的工艺特点。通常是先彩绘后烧成,这种彩陶烧成之后,纹饰即牢固地附着于器物表面,不易脱落,经久耐用。在彩绘之前,首先在坯体外壁施加一层啕衣,然后在陶衣表面绘制图案花纹。这层陶衣又名“色衣”,是用粒度较细的陶土调成泥浆施于坯体表面,烧成后附着于器壁,一般呈红、棕、 白等色,相当于后代陶瓷艺术的化妆土装饰法,这种“化妆 法” 恰如妇女在脸上涂脂抹粉,以使“面容”变得更加姣美动人,所以施加陶衣有美化器面的装饰作用。据分析,“红色陶衣”中含有较丰富的氧化铁,而“白色陶 衣”则是一种掺了助熔剂的瓷土。这种美化陶器的化妆法,无疑为后代陶

7、瓷装饰艺术开拓了一条新路。众所周知,喜爱化妆可谓古今中外妇女的一种天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化妆法”产生于母权制时期,“轮制法”盛行于父权制时期,难道这仅仅是一种“巧合”?或者说,在“女人”和 “化妆”、“男人”和“轮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确实是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问题。彩绘颜料(简称“彩料”,通常以黑、红、白诸色为主。经化验分析,黑色是选用含铁量较高的红土 :红色主要采用赭石粉末;白色一般不含着色剂,可能是一种掺了助熔剂的瓷土。在仰韶文化早期,盛行红地黑彩或紫彩陶器;到了中期,大多先 施一层白色陶衣或红色陶衣为色地,然后绘以黑、红或棕色的彩纹。有的还在黑彩外面加镶一道白边,构成黑

8、白对比,色彩明快而强烈。彩陶纹样的笔触”,颇具粗细有致、波动流畅的艺术效果。据此推測,当时可能流行一种类似“毛笔”的彩绘工具。正是这种原始“毛笔”的出现,促进了陶瓷装饰和传统书画的紧密结合,从而酿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风格。烧成烧成工序是在窑内进行的,在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部落中,设有专门烧制陶器的窑场。经考古发掘,现已发现的陶窑将近百座之多。在前面提到的横、竖两类窑中,尤以前者最为常见;这种先进的陶窑主宴分布在黄河流域。穴窑一般由火门、火膛、火道、火眼、毎室等部分组成,结构比较合理, 所以便于控制窑内温度,掌握烧成火候。到了龙山文化时期,窑室扩大,火膛加深,火门缩小,同时 掌握了熟练的封窑技术,从而使宙内温度关大提高。前面谈到西亚地区彩陶的烧成温度通常在摄氏600800度之间,而黄河流域的彩陶一般髙达1000度左右。如此先进的烧成工艺,为高温釉陶的问世和由陶到耷的过渡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通过以上介绍,使我们对中国彩陶的工艺特点有了初步认识。据此不难看出:中国彩陶工艺中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从选配原料、轮制成型、彩绘手法直至烧成温度,始终都是按照中华民族的传统模型独立发展、一脉相承的。不仅如此,就 连作为中国“伟大发明”之一的瓷器,也是在彩陶工艺基础上创造性发展的必然结果。来源:52瓷器商城(景德镇茶具专卖)http:/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