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20022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校班级的特性与管理策略兰州旅游职业学校 赵云【论文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职业学校管理工作抓住班级管理是职校管理的核心。分析班级作为社会体系的特点,进而剖析职校班级的特性与其他学校的不同之处:功能性的多样化、非正式组织的多样化、班级内互动类型的多样化,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 】:心理环境,组织功能;管理策略,发展策略;互动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行为规范有偏差学生的绝对数也在增加,这些学生对学校管理冲击较大,甚至因为他们的不良行为而败坏学校的声誉,关系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就业出路,关系到班级的管理。因此,加强职业

2、学校班级的管理是目前职业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职校班级中学生的特性以其形成原因(一)职校学生的特点1、自卑心理严重。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从入学成绩来看,大部分职校生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偏课现象严重。在成绩至上的应试教育模式中,一直以来,这些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不受到重视,遭遇的批评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觉得总是事事不如人。 认为读职校是低人一等,是上不了普高的无奈选择,所以对自己的前途即便不说丧失了信心,也至少是信心很不足。 2、情感饥渴严重。 职校中学生住校人数远远超过一般地方性的普通高中。心理尚不成熟的他(她)们离开了父母以后开始过像大

3、学新生一样的独立生活,因此会产生更多更强烈的情感饥渴,需要有人给予关怀和爱护。 3、对前途忧心忡忡。 对专业的选择,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很明了,往往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出发去考虑。有的是服从家长的安排,有的是随大流赶热门凑热闹。一旦新课程开始学习,随着难度的加深,困难就接踵而来,学习动力、后劲都显得不足。一想起毕业以后就业之路艰涩难行,他们就对前途忧心忡忡。 两个“严重”一个“忡忡”,像三块巨石一样压在职校生的心头,他(她)们气喘吁吁,怎能不生出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形成原因1、父母存有“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 有些职校生的父母认为,孩子上普高遥不可及,只有进职校将就,

4、但愿学得一技之长,以后作为谋生手段,死马当做活马医吧。 2、社会对职教的偏见依然存在,往往对职校生低看一眼。 当今社会,学生等级也明明白白。依次是重点高中、一般高中、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后两者中的一部分学生走出校门连校徽也不敢挂;怕让人笑话。连毕业以后就业,也只能进劳动力市场而不是人才市场。 3、学校普遍采用“硬管理”职校生本是带着一身伤痕进入职校,亟需人文关怀;但职校等待他(她)们的却是缺乏人情味的“硬管理”。它被初中学校广泛使用而已,让初中毕业生感到厌烦。但有的职校还要给这种模式套上“准军事化”的光环,在种“光环”下,学生被压得直不起腰来,因而许多学生对这种缺少人文关怀的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反

5、感。 于是,“弱者”的畏难情绪产生了。更“弱者”,溜之大吉,退学了事。许多职校在新生入学的一个月内,或在第二学期开学时,退学的学生特别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此。二、职校班级组织功能和班级发展策略(一)班集体的组织功能班级作为一种学生组织,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两个重要特性:功能性、半自治性。学生的首要属性是“学习者”,其基本任务是学习,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奠基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班级正是有几十个担负着这种“奠基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任务的学生所构成的特殊社会组织,而这便决定了班级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首要特征。功能性,即班级的生存目标不仅是否为了实现某些外向性

6、的指标,如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更重要的任务是基于其内部成员学生自身的“奠基性学习”和“发展性学习”的需要。从职校和职校学生的一些具体特性来说,具有很大的社会性社会实践和各种实习,和社会的联系更紧密和直接,职校学生面临的比较紧迫的任务便是随时走向社会,深入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职校学生还要面临适应社会的“适应性学习”。(二)班级发展策略(1)老师要多了解学生的所想、所需和所能,开展思想工作和教学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有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对个人发展很重要,愿意从事与专业和兴趣相关的工作。学生普遍希望毕业后能够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特长,成为职业能手,这是这一心理产生的个体需要.所以老师要作好学生的心理咨

7、询和指导工作,当好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参谋.(2)适当开设既能满足职校学生需要又能体现职校学生职业心理以及就业指导方面的相关课程,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人格类型、价值取向和相关的职业对人的素质能力等要求;(3)给予学生足够的自决权,使之通过自治的方式,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争分夺秒苦练基本功,要抓住每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发挥出他们的潜力。三、职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及其管理策略(一)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普遍存在班级组织的结构通常分为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两种。正式结构通常指组织中的工具性角色的结构。其中工具性角色是指为完成班级工作而服务的角色。一般而言,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分

8、为三个层次:班干部、小组长、一般成员。职校的班级组织正式结构一般也是如此,但往往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比如,其他学校的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具有相当程序的稳定性,而职校的往往具有很大的变动,这既有教师的原因又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班级组织除了具有工具性角色组成的正式结构之外,还存在着一些非正式结构。如各种学习小组、活动小组、服务小组、兴趣小组、特长小组等。这一非正式结构具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点。(二)职校班级中的非正式结构复杂多样非正式结构对班级组织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关键是我们要积极努力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避免它的消极作用。相对而言,职校的非正式结构会更多、更开放,

9、社会性会更强,人员组成会更复杂,更易变动和解体,消极作用会更突出。正式结构作用的发挥往往还需借助非正式结构的参与和协调,这些都与其他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这与职校生的就业压力和肩负的社会家庭期望及自身的学习动机、愿望,以及他们频繁的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的社会实践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班级组织的正式和非正式结构的原因,才使得职校在班级适应、目标达到、整合、潜在的模式维持等方面都与其他学校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三)非正式结构的管理策略(1)充分调动非正式结构领导(小头目)的积极性和发挥其作用,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给任务压担子,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和开展工作。(2)充分发挥非正式结构的作用,给以足够的

10、活动空间,并把一部分组织任务交给非正式结构来完成,比如,有时可能代替班主任行使组织班级活动的职能,从而使非正式结构与正式结构相互配合,相得益彰;(3)老师和班长、组长要乐于成为非正式结构的参与者、协作者,切忌老师不分缘由的“一刀插”,平添管理的难度,同时积极引导非正式结构,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四、职校班级内互动方式和管理策略(一)班级内互动的类型主要有两方面:师生互动、学生互动。首先说师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并非教师“为所欲为”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相互界定、相互碰撞的过程;同时,师生互动的过程也并非自始至终稳定不变的过程,而是师生双方之间不断解释对方所做反映、并随时采取相应对策的过程。师生互

11、动的基本框架又由于教师对学生某些特性或特征如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智力因素、人格特点等的先有取向所产生的对学生的期待不易发生大幅度变化,呈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再说学生互动。按互动内容分,有学习性和非学习性互动;按互动性质分,有积极和消极互动;按互动范围来分,有班级之间互动、班级内互动等等。无论是按照上述哪种分类,职校面临的学生互动的内容、方式、手段都与其他学校有很大的不同。这些都是职校老师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二)相应的管理策略(1)针对职校生自主性、多元性价值取向的特点,就需要在互动中给予更多的理解、信任、关心和爱护,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增强道德教育

12、课的有效性和时效性。(2)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进行语言、情感、思想、态度和观点等的交流,对于彼此之间的交流、理解和资源共享起到很大的作用。(3)当师生和学生间出现冲突和不协调时,要认真分析其表现和根源,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避免对彼此之间的互动造成不良影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体会到班级是一个社会体系的深刻含意,了解班级一些特点。更重要的是分析职校班级的特点、表现,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职校的班级工作会有一定积极意义。参考文献1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2吴康宁著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3郑金洲著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4(美)特纳著 吴曲辉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