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199738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培养郭小林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的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浩瀚的书海中有所选择,有所所获。 一、以文本引导想象,唤醒创新意识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

2、,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阅读教学活动中,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想象又是拓宽儿童思维空间最好的途径。 在教学中,首先应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其次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

3、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文中有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同时,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也是唤起学生想象的重要条件。 这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

4、趣,还能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这样想象的过程中,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以质疑促进生成,发展创新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 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思考的表现。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小到对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挑战同学、挑战老师、挑战教材,是我的课堂“挑战三部曲

5、”。挑战使同学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说话。这点尤其表现为他们对教材的质疑。如: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谈到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好处大,使火车上山容易多了。这时候几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提出了疑问,认为“人”字形线路使火车上山费时了,而且下山特别麻烦,提出了“改变线路,避开陡坡”、“架设引桥,让火车渐渐爬上陡坡”的意见,由此展开了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活动。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辩论后,大家终于达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架设引桥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改变线路虽然能避开这段陡坡,但会遇上另外的陡坡,“人”字形线路虽然不是完美无缺的方案,但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

6、它是一个最佳的选择,它充分体现詹天佑杰出的创造才能。这堂课正是由于几个学生的大胆质疑,向权威挑战,探索新的设计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又回到了“人”字形线路,集中体会它的好处。实践证明,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的创新留有充分的余地,也为个性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去创新,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多角度为个性,培养创新能力众所周知,知识的更替是瞬息之事,而人的创新意识却终身受用,所以创新阅读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从文本中悟出点滴新意,而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创新意

7、识的培养有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无意识的过程,我们倡导创新阅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有意识。语文新课标把实施创新阅读教学的方略定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多角度”着眼于思维空间,“有创意”着眼于创新意识,要求学生突破作者的一致之思,站在自己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读出不属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教师必须摈弃过去“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阅读。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阅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

8、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桂林山水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桂林山水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桂林山水;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桂林山水图”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阅读中的创新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贵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勇于探索、尽情体验,“换一双眼睛,看问题,换一副脑子思考问题,换一方法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与学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使阅读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