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18993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 演绎精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生活中挖掘数学,让数学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以人为本,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合理设计,尽可能让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绎出精彩的效果。一、 把生活引入课堂,教简单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如

2、果在数学教学中把生活引入课堂,这样必然会使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开学生的思维,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简单化。笔者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可分别从“导课”、“新授”、“练习”等不同的环节中引入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增强教学效果。1、导课引入,点燃激情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课前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唤起学生的思维。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设计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新知。比如,在“认识元、角、分”教学时,我课前准备各种人民币若干数量,还准备了一些本子、铅笔等学习用品,并说好价格。放在讲台上。上课开始,我说:,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当回售货员,卖一些东西给你们,哪些同

3、同学想要什么,就上台来买,没有钱,老师这有,谁做得好,下课就把这些学习用品奖给谁。这样一来,学生纷纷举手,我根据每人所需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他们不同数目的钱,让他们自己付帐给我。当学生遇到整元买几角钱的本子遇到困难时,我就很好的利用这个契机,进入“认识元、角、分”的学习。这样学生兴趣浓厚。再如,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始,我用课件出示了CCTV1、皖A4568、牛奶盒上的250ml等图片,请学生们说出这些标志的意思。当大家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这些字母不仅可以代表文字,也可以代表数时,我就自然地引出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这样的生活素材导入,很容易点燃学生学习激情,我教得简单,学生也学得轻松。2、新授

4、引入,“水”到“渠”成 一场精彩的报告,必然有引经据典,一堂成功的好课,犹如一台好戏,有起始,也有高潮。如何将一节枯燥的数学课推向高潮,在课中引入生活的实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化解知道的重点和难点,还会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比如,“认识千克与克”时,在学生初步感知“克”这个重量后,我组织学生进行“猜测、估算1克黄豆粒数”的游戏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准备好的黄豆中称出1千克,让学生估计一下1千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然后再分组分一分、数一数,看1克黄豆大约有多少粒,这样,学生对“克”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理解就更加具体。还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我先拿出同底等高的圆柱和

5、圆锥容器教具,让学生上台用圆锥先装满水后再倒入圆柱中,台下学生计数。在几次得出“3”次后,我又拿分别拿出与圆柱不同底和高的圆锥,再让学生上台倒水去量,看还是不是“3”杯装满,在学生反复操作、比较后终于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样的生活引入让学生如饮甘露,从心灵深处快乐认可了“等底等高”这个关键词,从而轻松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3、练习引入,画龙点睛一堂好课的导入和新授固然重要,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巩固练习同样是虎头蛇尾。如果在结尾的练习中增加一些实用的生活素材针对性训练,势必会让这节课增光添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我在教学“倒推”的教学策略后,我让学生进行玩翻

6、扑克牌的游戏。四人一组,一人操作调换扑克的位置,另三人抢答调换后的数字。通过这样的游戏练习,学生对“倒推”的策略了然于胸,应用自如。还比如,学生学习了用数对表示位置后,我就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在班级中找“我在哪里”的活动,让每组同学先自由说出在班级中的数对,再派代表发言,大家评判对否。这样的练习做到了活学活用,使化解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使数学教学化难为简。二、 让数学回归生活,学快乐的数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思考:我们的学生是否将书本上的习题都会做了,就真正地学好数学了呢?纸上谈兵的就能满足孩子们对数学的需求吗?”2

7、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内容的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一重要目标光靠在封闭的课堂上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因此,教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情况下,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合理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1、 走进生活,感受学数学的魅力小学数学教材中每册都有“综合实践”课。如果让学生座在教室里学,这些活动就无法开展,所以这就必须要带领学生走出教

8、室,到生活中去感受。比如六年级上学期教学过“认识比”这一单元后就有一个“大树有多高”的综合实践活动。我首先带领学生们来到学校操场边的大树下,问同学们“你们谁有办法量出这棵大树有多高吗?”学生们先是面面相觑,而后是抓耳挠腮。不一会,就有人小声说:拿老师手中的竹竿来和大树比高,再量竹竿。但马上就被人否定掉:这竹竿哪有这么长啊?有个男生说,我爬上去用绳子量,但又有人反对:不行,哪树顶怎么量到!就在大家不知所措时,我把手中的几根竹竿插在一旁,提醒大家说:“竹竿长和影长有什么关系?”经我一引导,同学们顿时茅塞顿开:利用比的知识可以帮肋解决这样问题。于是同学们份份在我的指导下测量这些竹竿和影长,再算出竿高

9、和它影长的比值。在得出所有的比值都是一定时,我又问:“那你们说,这时大树的高和它的影长的比值会是多少呢?”同学们立即回答:“和竿高和影长的比值是一样的”。“哪现在知道了树高和影长的比值,我们只要再量什么就能算出大树有多高了?”“影长”,同学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当时间快到下课时,我又问大家:用开始量的竹竿长与影长,你可以求出旗杆的高度吗?学生有人说行,但有人仔细看看竹竿缩短的影长,说不行。原因是竹竿的影长和旗杆的影长不是同时测量的,又不在同一地点。这样学生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印象深刻。原来生活中的数学有这般神奇!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可比在教室里对着黑板空讲几节课效果要好

10、得多,有趣得多。此外像这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教学的机会我用得很多:如教学“认识千米”、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及“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都带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去“走一走”,到田野里去“转一转”、“量一量”、“算一算”,让他们切身感受到1千米有多长,1公顷有多大,从而感受学数学的魅力。这样学生不仅学得透,而且记得牢。2、 探究生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社会是个大课堂。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就要让学生到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让他们自主去探究。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课堂教学带来的辐射作用,让他们在课下时间开展一些与数学有关的社会活动,设计一些拓展他们动脑动手能力的家庭作业。比如,学习长度单位后

11、,可以回家测测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脚步的长度,算算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程等;学习了百分数、统计等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去开展一下社会小调查,算出本班同学或本村民组家庭电话,电脑和手机的普及率,并能绘制出适当的统计图。在学习了“比例尺”后,我让学生四五个一组开展合作,将学校的面积按合理的比例尺画在纸上等等,这样的课后延伸,会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生活的热情,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当每个人都找到与别人不一样的答案时,都会有种成功感和满足感。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来自于现实生活的学习材料,容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融入一起时,这样的数学知识才是鲜活的、简单的,这样的数学学习才是快乐的、富有生命力的。只有把数学教学做得简单,学得快乐,那才是成功的教学,精彩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