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189048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江苏省南京市2018 年中考试卷化学答案分析一、选择题1.【答案】 B【分析】人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水,人体所含的元素中,质量分数最高的是氧。应选B。【考点】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2.【答案】 D【分析】 A 、严禁烟火;B、易燃物; C、易爆物; D、严禁抽烟。应选D 。【考点】相关安全及环保表记。3.【答案】 B【分析】 A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资料;B、棉花属于天然高分子资料;C、涤纶属于有机合成资料; D 、不锈钢属于金属资料。点睛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均属于有机合成资料。金属资料包含金属和合金。【考点】化学与资料。4.【答案】 C【分析】 A 、铁往常情况下,颜色呈黑色

2、;B 、银往常情况下,颜色呈银白色;C、铜往常情况下,颜色呈紫红色;D、铝往常情况下,颜色呈银白色。【考点】金属的性质。5.【答案】 B【分析】 A 、生活污水不该直接排放,免得污染水资源;B、生活中节俭用水,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储量有限,故B 正确; C、不该大批开采使用地下水,应有计划开采使用地下水; D 、不该大批使用化肥和农药,免得污染环境。点睛水是一种可贵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考点】水资源的污染与保护。6.【答案】 D【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原子序数为25,故 A 正确; B 、属于金属元素, / 故 B 正确;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原子核内质

3、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C 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为,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故D 错误。点睛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考点】元素周期表。7.【答案】 C【分析】 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粒子构造表示图中,表示阳离子是C。【考点】原子构造表示图及微粒的判断。8.【答案】 C【分析】 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B、消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你;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你; 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考点】物质的俗称。9.【答案】 A【分析】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隔断空气。应选A

4、。【考点】焚烧与灭火。10.【答案】C【分析】A 、大理石 用作建筑资料,故A 正确; B、钛合金 制造人造骨,钛合金与人体拥有很好的相容性,故B 正确;C、氢氧化钠属于强碱,不行治疗胃酸过多,故C 错误;D、熟石灰 价钱廉价,改进酸性土壤,故D 正确。点睛物质的构造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考点】物质的用途。11.【答案】 A【分析】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实验中,玻璃棒的用途是溶解时搅拌, 加快粗盐溶解;称量精盐前,把精盐固体转移到纸上;蒸发时搅拌,防备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玻璃棒的用途不正确的选项是A ,称取粗盐后, 把粗盐研磨细应是研钵。点睛玻璃棒的作用搅

5、拌移物蘸取测定待测液酸碱性引流。【考点】实验基本操作及仪器的使用。12.【答案】D【分析】A 、用活性炭不行将硬水融化,平常生活中常用加热将硬水融化,故A 错误; B、不行用甲醛水溶液做食品保鲜剂,甲醛有毒, 故 B错误;C、用食醋除掉热水壶内壁的水垢,食醋与水垢反响生成可溶性物质,故C 错误; D、用汽油可除掉衣服上的油污,利用相像相溶原理, 故D 正确。 点睛活性炭拥有吸附性,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行吸附钙镁离子,不行将硬水融化。食醋与水垢反响生成可溶性物质,能够除垢。【考点】化学与生活。13.【答案】 A【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 、在 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

6、用盐酸浓度越大, V 时所得溶液的pH 越大,故A 正确; B、在 a 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B 错误; C、在 a、b、 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响速率不同样,浓度越大反响越快,故C 错误; D、在 a、b、 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碱性由强到弱的次序是a b c ,故 D 错误。【考点】中和反响中相关量的变化。14.【答案】 B【分析】 A 、 Cu2+ 呈蓝色、 H+ 、 SO42- 、 CI - ;B 、 Ba2+ 、 Na+、 CI- 、 NO3- ,在水中必定能大批共存, 并形成无色溶液; C、K + 、Ca2

7、+和 CO32- 反响生成碳酸钙白色积淀、 OH - ;D、Na+ 、 H + 和 HCO 3- 反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NO 3-。点睛灵巧应用复分解反响的条件是顺利达成此题的重要保证。【考点】常有物质的颜色及离子的共存。15.【答案】 A【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56% , b4 , c18 , d10 。应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二、16.【答案】( 1) N 2O( 2) HNO 3( 3) NH 3 H2O( 4) NaNO 3( 5)构成元素的异同( 6)分子( 7)取样,分别放入研钵内,各加入少许熟石灰粉末,混淆、研磨( 8)一只研钵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另一只研钵中无刺激

8、性气味( 9)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原样品是硫酸铵;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原样品是硫酸钾。【分析】( 1)依据化合价的变化趋向知, 图中 A 、B 、C 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是: N 2O 、HNO 3 、NH3 H2O 。(2)与图中的点对应物质不相切合的化学式是NaNO 3 , NaNO 3 中氮元素化合价是+3 价。( 3)在纯净物中,依据构成元素的异同,能够把它们分红单质和化合物。( 4)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 5)达成鉴识硫酸钾和硫酸铵两种固体化肥的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一只研钵中有刺激性取样,分别放入研钵内,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原样品是气味气体放出;各加入少许熟石灰粉另

9、一只研钵中无刺激硫酸铵;无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末,混淆、研磨性气味原样品是硫酸钾。【考点】分析化学式与化合价及物质的鉴识。17.【答案】( 1) ABCD( 2)不行重生能源( 3) AC( 4)是【分析】( 1)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臭氧、一氧化碳、PM 、 PM10 。应选 . ABCD 。( 2)化石燃料是不行重生能源,它们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应合理利用与开发。( 3)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酸雨的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它们与水反响分别生成亚硫酸和硝酸。应选 AC 。( 4)所降雨水是酸雨, pH 值小于 7。点睛 pH7 溶液呈碱性,pH7 溶液呈酸性,pH7 溶液呈中性。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0、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考点】化学与环保。18.【答案】( 1)( 2) 24( 3)不饱和( 4) 20%( 5)在 60 时, 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 110g 硝酸钾。【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 1)依据表中的数据,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2)依据绘制的氮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概在24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此时两曲线订交于一点。( 3) 20 时,硝酸钾溶解度是30g ,在50g 水中加入 12.5g 硝酸钾固体,充足搅拌后获得不饱和溶液,此时该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12.5g / 50g12.5g 100%20%( 4)在60 C 时,硝酸钾的溶解

11、度是110g 。这句话的含义是在60 时, 100g 水里最多能溶解 110g 硝酸钾【考点】溶解度的含义、溶解度曲线及应用。三、19.【答案】( 1)吸附( 2)松散多孔( 3)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开朗。( 4) C O2 点燃 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 5)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响的现象不一样( 6)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溶解性的大小,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分别汲取二氧化碳的能力不一样。(7) 6g 。【分析】( 1)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逝,说明木炭拥有吸附能力,其原由是木炭拥有松散多孔的

12、构造,木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 2)在书写拥有保留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由是碳素墨水中含有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开朗。( 3)将必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足焚烧,固体所有消逝;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足汲取并测定其质量, 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巧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 4)查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汲取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原由是澄清石灰水、 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二氧化碳反响的现象不一样, 澄清石灰水变污浊, 氢氧化钠溶液无明展现象。( 5)解:设要使 80g 氧化铜完整复原,需要碳的质量起码是 x C 2CuO高温 2Cu CO 212160X80g12160, x6g 。x80g【考点】 物质的性质、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计算。20.【答案】( 1) NaHCO3(2) Fe2O3(3) 2KClO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