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183601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识别卡(溶液配制岗位).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溶液配制 岗位操作风险识别卡操作编号: EDTA标准溶液配制(岗位人员只填写操作内容,全部完成后集中编号)操作类型 危化品使用 天平称量 灼烧恒重 容量分析(滴定) 操作位号质检部水质分析室操作描述: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质检部定期对部门日常使用试剂,及水站使用试剂进行集中配制。现以标准溶液配制为例说明,其中EDTA标准溶液配置方法如下:1.根据所配置试剂,确定化学品用量,向部门危化品管理员领取药品; 2.配置: 称取0.02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加热溶于1000ml水中,摇匀,冷却。C(EDTA),mol/L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g0.1 400.05 200.02 83. 标定: C(EDTA

2、 )=0.1mol/L:称取0.25g于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称准至0.0001g,用少量水润湿,加2ml盐酸溶液(20%)至样品溶解,加100ml水,用氨水溶液(10%)中和至PH 78,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及5滴铬黑T指示液(5g/L),用配制好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C(EDTA )=0.1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白实验。C(EDTA )=0.05mol/L, C(EDTA )=0.02mol/L:称取0.4g于8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氧化锌,称准至0.0002g,用少量水润湿,加盐酸溶液(20%)至样品溶解,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

3、度,摇匀。取30-35ml,加70ml水,用氨水溶液(10%)中和至PH 78,加10ml氨-氯化铵缓冲溶液(PH10)及5滴铬黑T指示液(5g/L),用配制好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做空白实验;4.计算所配溶液浓度: C(EDTA)= m/ (v1-v2)0.08138m: 氧化锌质量,g. v1: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实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之用量ml。 0.08138: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C(EDTA)=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氧化锌的质量。5.配置完毕,将所配试剂合理放置,贴好标签,若是水站所需试剂,

4、及时与其交接;6.清理台面,并在危化品使用台账和标准溶液配置记录上登记,配置完毕。操作风险:EDTA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 未佩带好手套等护具,操作过程中盐酸溶液溅落腐蚀皮肤;2. 量取氨水(10% )时未在通风橱进行,吸入后刺激呼吸道;3. 使用马弗炉不当,灼伤操作人员或引起炉体裂缝,爆炸;4. 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急救措施;防范措施:1.操作时戴好劳保护具,必要时戴护目镜;2.量取挥发性液体需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佩戴好口罩;3.使用电器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用毕及时断电;4.加强员工劳工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操作关联次风险: 由于药品配制有误,引起分析化验数据失真,不

5、能真实地反映工况,从而影响工艺人员及时调整参数,影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防范措施:1.配药过程中及时跟踪检查,确保配制无误。2.加强监管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编制:王翠明 复核: 审查:时间: 2008.6 时间: 时间: 溶液配制 岗位操作风险识别卡操作编号: 硫酸标准溶液配制 (岗位人员只填写操作内容,全部完成后集中编号)操作类型 危化品使用 天平称量 灼烧恒重 容量分析(滴定) 操作位号质检部水质分析室操作描述: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质检部定期对部门日常使用试剂,及水站使用试剂进行集中配制。现以标准溶液配制为例说明,其中硫酸标准溶液配置方法如下:1.根据所配置试剂,确定化学品用量,向部门危化品

6、管理员领取药品; 2. 配置:量取下述规定体积的浓硫酸,缓缓注入1000ml水中,摇匀,冷却。C 1/2H2SO4,(mol/L ) 浓硫酸,(ml) 1 1.60.5 0.80.1 0.23.标定:称取规定量的于270-300灼烧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称准至0.0001g,溶于50ml水中,加10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混合指示液,用配制好的硫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煮沸2min, 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再呈暗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C 1/2H2SO4,(mol/l) 基准无水NaCO3(g) 1 1.60.5 0.80.1 0.24.计算所配溶液浓度: C(1/2H2SO4)= m/

7、(v1-v2)0.05299m: 无水碳酸钠质量,g. v1: 硫酸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实验硫酸溶液之用量ml。 0.05299:与1.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C(1/2H2SO4)=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无水碳酸钠的质量。5.配置完毕,将所配试剂合理放置,贴好标签,若是水站所需试剂,及时与其交接;6.清理台面,并在危化品使用台账标准溶液配置记录上登记,配置完毕。操作风险:硫酸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未佩带好手套等护具,操作过程中浓硫酸溅落灼烧皮肤;2.量取浓硫酸时未在通风橱进行,吸入后刺激呼吸道;3.稀释浓硫酸时速度过快或者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引起爆沸

8、烫伤操作人员;4.使用马弗炉不当,灼伤操作人员或引起炉体裂缝,爆炸;5. 使用电炉加热过程中烫伤,或触电;6.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急救措施。防范措施:1.操作时戴好劳保护具,必要时戴护目镜;2.量取挥发性液体需在通风橱内进行并佩戴好口罩;3.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倒入蒸馏水中;4.使用电器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进行,用毕及时断电;5.使用电器时须谨慎小心,电炉旁不宜放置可燃物,注意用电安全,用毕及时断电;6.加强员工劳工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操作关联次风险: 由于药品配制有误,引起分析化验数据失真,不能真实地反映工况,从而影响工艺人员及时调整参数,影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防范措施:1

9、.配药过程中及时跟踪检查,确保配制无误。2.加强监管和操作人员技能培训。编制:王翠明 复核: 审查:时间: 2008.6 时间: 时间: 溶液配制 岗位操作风险识别卡操作编号: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 (岗位人员只填写操作内容,全部完成后集中编号)操作类型 危化品使用 天平称量 灼烧恒重 容量分析(滴定) 操作位号质检部水质分析室操作描述: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质检部定期对部门日常使用试剂,及水站使用试剂进行集中配制。现以标准溶液配制为例说明,其中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置方法如下:1.根据所配置试剂,确定化学品用量,向部门危化品管理员领取药品; 2.配置:称取10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摇匀,注

10、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虹吸下述规定体积的上层清液,注入1000ml无二氧化碳的水中,摇匀。C NaOH,(mol/l) NaOH饱和溶液,ml 1 520.5 26 0.1 53.标定:称取规定量的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准至0.0001g,溶于下述规定体积的无二氧化碳50水中,加2滴酚酞指示液(10g/L),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C NaOH,(mol/l)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g) 无二氧化碳的水,(ml)1 6 800.5 3 800.1 0.6 504.计算所配溶液浓度: C(NaOH)= m/ (v1-

11、v2)0.2042 m: 邻苯二甲酸氢钾质量,g. v1: 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v2:空白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5.配置完毕,将所配试剂合理放置,贴好标签。 6.清理台面,并在危化品使用台账标准溶液配置记录上登记,配置完毕。操作风险:氢氧化钠标准溶液配制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1.未佩带好手套等护具,操作过程中氢氧化钠溅落灼烧皮肤;2.称取氢氧化钠时吸入大量粉尘,刺激呼吸道;3.配置氢氧化钠时,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爆沸,或者未戴手套,放出的大量余热烫伤操作人员;4. 使用电炉加热过程中烫伤,或触电;5.发生事故后,未采取急救措施。防范措施:1.操作时戴好劳保护具,必要时戴护目镜;2.佩戴好口罩;3.操作时谨慎小心,戴好手套;4.使用电器时须谨慎小心,电炉旁不宜放置可燃物,注意用电安全,用毕及时断电;5加强员工劳工防护知识和急救知识的培训学习。操作关联次风险: 由于药品配制有误,引起分析化验数据失真,不能真实地反映工况,从而影响工艺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