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6182679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学校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一、中小学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领导负责,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2。隶属于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校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可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概念加以理解,即:由校长负责,全校教职工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学校开展目标

2、,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并实施相关的措施和程序,对经济业务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二、中小学校内部控制的目标近年来,政府对教育经费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中小学的办学规模也不断扩大。随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等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校的管理工作和财务工作遇到的挑战也不断增加。中小学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科学合理的管理使用教育经费;保证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保证学校财务信息的正确可靠,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健康稳健的开展3。三、中小学内部控制现状(一)内部控制的体系有待完善目前,中小学所有的经费均由财政全额保障,学校在使用经费时存在不少浪费现象,如在设施设备存在闲置情况下

3、又重复购置该设备。局部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制定的制度过于宽泛,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学校开展某些业务活动,存在较大的风险,各部门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协调机制,如采购,验收,保管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二)有关人员不熟悉单位业务流程中小学实行国库集中制度后,支付流程和采购流程有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相关人员对原先的操作方法根深蒂固,面对新的制度难以适应,甚至排斥新的流程。学校普遍存在重教学,轻后勤的现象,财务人员和后勤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能满足目前内部控制的需求。后勤人员的流动性较大,新的人员刚接手时给内部控制带来较多的潜在风险。(三)预算执行情况有待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后,支

4、出渠道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每月用款方案和实际支出相差较大,预算执行的评价方法有待完善。四、实施控制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控制自我评估制度是一种全新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是组织为实现目标和控制风险,由管理层或业务人员直接参与的,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进行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小学校实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有助于学校管理人员承当起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保持责任,同时也明确了所有教职工的职责。这有利于在学校内部形成“控制气氛,使教职工牢固树立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的顺利执行。学校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是不稳定的,随时发生变化的,而内部控制须与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因此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到达防范

5、风险的目的。实施控制自我评价制度,有利于中小学校更有效率地发现现行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及时对内部控制流程进行整改,排除或者降低风险。五、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一)自我评价的内容中小学校可结合COSO提出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评价制度构建。内部环境是中小学校实施内部控制的根底,包括机构设置,治理结构和权责分配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及校园文化等方面。风险评估是中小学校识别和分析日常业务活动中与实现学校目标相关的各种风险的,并且合理制定相关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控制活动是中小学校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将面临的风险控制在学校可承受

6、的范围之内。信息与沟通是指中小学校及时准确的收集、传递和内部控制有关的信息,减少信息在学校内外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使中小学校内外部的沟通有效。内部监督是中小学校应对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改良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对中小学校而言,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为校领导班子领导下的评价小组,对学校已建立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针对评价活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进行探讨和提出改良意见,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1、控制自我评价内容中小学校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主要是:(1)学校内部控制设计是否有效。(2)学校设计的内部控制运行是否有效。只有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

7、保证学校目标的顺利实现。评价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分别是:第一、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得到落实,防止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产生;第二、及时发现和改良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有利于学校日常业务的正常顺利开展;第三、及时反应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发现新潜在的风险,提前加以防范。2、控制自我评价标准中小学校应遵循全面性、系统性、可操作性、重要性和本钱效益的原那么,并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开展、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标准。学校日常业务标准主要包括:全面预算管理:首先,中小学校需要明确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合理划分职能,明确职责。其次,学校预算的编制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全体教职

8、工重视预算和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教职工能更容易接受预算,如此才能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再者,预算的编制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相适应,合理进行规划。尤其是项目预算的编制要科学合理,事先做好可行性分析和支出经费预计。最后,中小学校的业务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年度预算和每月用款方案。只有年度有预算,事先有方案的业务才能开展。所有教职工应树立预算在先,支出在后的意识。建立健全岗位制度管理:中小学业务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岗位必须严格别离;中小学应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度,岗位监督制度;中小学重大事项的决策必须发扬民主精神,实行集体决策,防范“一言堂,“一支笔的风险。收入与支付管理:中小学必须严格执行?中小学

9、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中小学校对各种渠道取得的收入,不得隐瞒,截取,坐支和挪用,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纳入财政专户储存。中小学校的各项支出,必须严格区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保证专款专用,按照国家和当地的制定的开支范围和定额标准严格执行。资产管理:中小学校应由专人负责资产的保管,定期盘点和清查所有的资产。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管理人员应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对确实无法查明原因的,按照学校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规定的相关程序进行盘亏或者盘盈的处理。对已到达报废年限,且失去使用价值的资产,及时按规定进行报废。采购管理:根据年度预算和每月用款方案,进行有关物资的采购。对属于政府采购目录中

10、的物资,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程序进行集中采购或者自行采购。对于采购的物资,要严格执行验收程序,保证物资的质量。工程管理:学校开展工程业务需按规定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对金额超过到达一定数目的,要按照程序交由上级部门进行招投标或者自行进行招投标。合理标准的使用专项资金,工程的相关档案要按规定保存。合同管理:中小学校应由专人进行合同管理;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合同条款,重大条款必要时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员,防范合同条款漏洞风险;严格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建立相应的监控制度;签订合同纠纷处理条款4。(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实施方法控制的自我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专题讨论会形式、问卷调查形式、管理分析法。学校可以

11、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内部控制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专题讨论是指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召集相关管理人员和关键业务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和特定流程进行讨论和评估的一种方法。目前,中小学都会都有定期举行教工大会的制度,控制自我评价的专题讨论会可作为教工大会的其中一个流程。因为,教工大会的参与者涵盖了内部控制的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关键业务岗位人员,覆盖面广。通过教工大会的契机,收集从不同岗位观察到的学校面临的最新风险,目前学校经济业务运行中已经面临的障碍,和教职工对内部控制所提出的改良意见。评价人员在教工大会后,应尽快将收集的信息发送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学校根据按照相应的权限进行内部控制流程改良。问卷调查法是指

12、内部控制评价人员就内部控制的特定方面和特定流程以书面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收集意见的一种方法。此种发放适合办学规模大,多校区的学校,因为此种学校的教职工人数较多,分布范围较广,问卷调查的发放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收集信息多花的时间本钱。(三)控制自我评价流程1、前期准备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行动前,首先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层的支持和理解。因为只有学校领导的重视情况下,评价人员才能顺利地在学校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要得到领导的支持,评价人员必须要使领导意识到内部控制在学校开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控制自我评价对改良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评价人员需要进行自我培训和学习,用最有效的方法开展评价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

13、成果。最后,评价人员充分调动内控参与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校教职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责任不仅仅只是学校管理人员关注的,而是每个教职工的分内之事。2、制定详细的方案在确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前,评价小组需要确定评价的主题与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时间和评价范围。以学校整体内部控制为例进行评价方案设计,评价主题为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评价内容是学校根据COSO五要素设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和针对特定业务流程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评价方法是专题讨论会形式。评价的时间是某段时期内内部控制运行情况。评价范围为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3、执行过程。评价组开展专题讨论会,根据教职工提出的控制漏洞,对学校的

14、预算管理控制和采购管理控制进行实地检验,如进行凭证的抽样调查或者穿行测试,和预算控制岗位人员及采购岗位人员对自身的岗位控制作用进行自评和互评。根据评价结果和实地检验结果,与相关管理人员和关键业务人员进行专题讨论,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改良控制流程。(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写明检查控制的依据和本次内控检查的范围,同时应写明此次内部控制的评价所使用的程序和方法。对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缺陷应做具体描述,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意见。根据本次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评价报告应做出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的结论。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也应提及上次提出的问题及相应改良措施的落实情况,因为整改落实才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意义所在。六、学校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中小学校通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通过自查自纠,发现正在运行的内部控制流程漏洞,针对漏洞进行改良,防范风险。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中设计不合理不科学的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控制的人性化、科学化与民主化。精品文档,word文字版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