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6175093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黎玲玲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偏误分析云南师大国际语言文化学院 2003级对外汉语本科专业 黎玲玲 摘要:语音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音偏误的出现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者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泰语习得者而言,在习得语音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有规律性的偏误问题。本文通过搜集整理泰语习得者在语音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偏误语料,从语音的声调、辅音和元音以及语音的特殊读法三个方面入手对这些偏误语料进行归类、分析和研究。并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一些纠正偏误的策略和参考建议,希望对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语音习得有实质性的帮助。 关键词:语音; 偏误分析;泰语习得一、 偏误分析的

2、理论基础偏误是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科德(Corder)曾说过“无论我们多么努力,总是会出现偏误。”有研究表明,偏误已经是语言学习者必然会出现的语言特征之一。对于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来说,偏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他们在泰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进行分析对其日后的学习或者后来的习得者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偏误是偏误分析的基础,科德认为偏误不同于失误,偏误具有系统性,规律性,会偏离目的语轨道,重复出现而习得者难以意识到,能够反映出习得者的能力和水平;而失误则具有偶然性,主观性,没有规律,是由于习得者的粗心或者心理因素而出现的,习得者能够意识到,一旦发现,也能及时更

3、正,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偏误分析就是针对习得者所产生的偏误的原因、类型、特点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它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理论,语言学基础则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论。二、 汉语泰语的语音特点汉语和泰语同属汉藏语系,都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里共有四个声调,而泰语中有五个声调,它们音节的基本机构是“辅音+元音 +声调”,但泰语里还存在大量的尾音;泰语中相同的元音还有长短之分,长短元音在泰语中能区分词的意义。泰语共有三十个元音,分为单元音、复合元音和特殊元音三种,共有四十二个辅音,分为高、中、低辅音,实际上只发二十一个音。泰语中音素比较多,其中有一些是汉语中没

4、有的,也有不少近似于汉语音素的,但没有完全等同的。泰语深受梵文、巴利文文字的影响,这些借词就有一些特殊的拼法和用法。泰语又是拼音文字,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族,是一种分析型语言。尽管汉语和泰语在语音方面存在很多共同点,但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给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带来了很多干扰和障碍,也导致习得者语音偏误的出现。三、 对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出现的偏误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根据自己学习泰语的切身体会,通过对云南师范大学03级对外汉语班同学的实地调查,加之平时对周边学泰语的朋友在泰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音偏误问题进行搜集,整理,归类。发现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出现的语音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5、方面:(一) 声调偏误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常常出现的声调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把汉语普通话中的阴平、上声和去声完全等同于泰语里中的第一、二和三声以及读混 和的音,分不清楚它们的区别。前者典型的例子是:读成( g ) 读成( g ) 读成( g ) 但是此类偏误并不妨碍习得者和目的语国家的人正常交际,他们能够理解,只是一听就是中国式泰语,有点洋腔洋调。例如:笔者让习得者朗读以下词语给泰国人听,他们均能听出其含义。第一组(一声): (请) (来) (去)第二组(二声): (祖父) (房、楼) (柔软)第三组(三声): (如果) (知道) (方面)在说句子“(你要去哪里?)”这句话中习得者把

6、发成(khn) 发成(c), 发成(py),泰国人听着有点别扭,但并不会产生交际障碍。而且,随着训练的增多和学习的深入,大多数习得者都能够准确的发音。泰语中有五个声调,但只 四个声调符号。其中,第一、二、三、五调在汉语中都有近似的声调,但是第四调没有。其实,汉语普通话的阴平,上声,去声,并不完全等同于泰语里的第一,二,三声的。他们的区别如下图: 第一声 高平调 第一声 中平调 汉语 上声 降升调 泰语 第二声 声调低平有曲折,变化小 去声 高降调 第三声 低降调而读混 和的音,是弄不清楚第四调和第五调的音,往往导致交际障碍的产生。例如:把(缠磨,打扰)读成 (飞快,猛烈)意义就差之甚远了。 和

7、的弄混主要是由于第四调的在汉语里没有相对应的项,泰语中第四调在汉语里没有相应的声调,其声调是在第三声调的基础上再往上升的曲折调,第五调是升调,近似于汉语里的阳平,习得者受第四调的干扰很难把握两者发音的调值变化和分辨二者调域的范围,因而导致偏误。第二类: (价值) 读成第二调 (洗) 读成第三调 (接受) 读成第五调 (空,空白)读成第二调正确的应该是(第三调)(第四调)(第四调) (第三调)如把读成第二调,听者会不知所云,在泰语里根本没有意义; (洗)读成第三调则会变成“下,底下”的意思;(接受) 读成第五调则没有意义;(空,空白)读成第二调也没有相应的意义。此类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受目的语内

8、部规则的影响而出现的。泰语初学者往往很难掌握低辅音和元音组合后的读音规则,因此产生回避心理,想当然地按照一般的拼读规则来读这类单词。第三类:声调符号使用偏误。对于初学泰语的母语是汉语的习得者来说,声调符号使用偏误大量存在。以下是在学生作业和考试卷上摘抄下来的一些实例。() 房间 ()米饭 ()椰子 ()在、之前 ( )岛屿 ()株,泰币的单位在以上例句中,括号里的是正确的书写形式。其中这几个单词是习得者把本应该注在辅音上的声调错写在元音上了,此种偏误产生的原因是受汉语里声调符号位置(须标在元音上)的影响而出现的。在泰语里,声调符号必须写在辅音的右上角,如果辅音上方有元音,须写在元音之上。泰语中

9、的泰语中相同的元音还有长短之分,且能区分词的意义。有些泰语单词有声调符号帮助区别调值,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没有相应的符号。这两个单词是把不该加的声调加了,一般情况下,泰语里短元音和辅音相拼本身就发第二调。 此外,产生的偏误还因为泰语中辅音和元音-的形状完全一样,因此初学者难以分辨,只能通过其位置来判断。(二)元音和辅音偏误在实地调查学生的语音面貌时,笔者发现,在习得泰语语音方面,他们出现的音素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混读()和 (), 和 的音在对云南师范大学03级对外汉语班21位同学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约有90%的同学分不清() 和 () , 和 的音区别,常常张冠李戴,此类偏误的出现

10、又严重影响习得者下一步的学习。例如,在实际的对话里我们会听到这样的句子:() 天上的长刀(星星)很漂亮。习得者把(星星)错发成(长刀,剑);() 中小学老师扔大学老师(师长)。这本来是一个词组,表示师长的意思。由于习得者把(教师,师傅)发成(扔,抛)而造成这样难以让人理解且好笑的句子。产生此类偏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它们形状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其发音方法又很接近,()和 ()都是舌端齿龈塞音,不送气,但前者是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后者是清音,是由舌端顶住上齿龈形成阻碍,然后气流冲破阻碍形成的。 和 也是一样,共同点:双唇塞音,不送气,因双唇闭拢形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形成的。不同点:前

11、者是浊音,声带振动。后者是清音,声带不振动。2、 音的偏误问题在习得 的语音(包括作声母和尾音)时,最常见的偏误是鼻音不到位或者把 的音不自觉的发成 n。下面是在平时的泰语课堂和练习中搜集的一些例子:(工作) (容易) (蛇) (放) (弟弟、妹妹) (背后)在朗读上面词语的时候,不少的习得者没有把鼻音全部发出来,在句子中这种情况听者能理解出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有一部分同学把(工作)读成了(长的), (容易)读成了(烂、软),(蛇)读成了没有这个词,(放)读成(忧愁;昨日),(弟弟、妹妹)读成没有这个词,(背后)读成没有这个词,这样就造成了意义的偏差,会导致交际障碍的产生。例如:() 我认为做饭

12、很烂(容易)。() 这?(蛇)很可怕。 头衔:论坛游侠bszhangpeng 荣誉:管理员职务:区版主级别:天王威望:9魅力:2积分:929经验:1138文章:624注册:05-04-16 11:49 发表: 2007-08-15 00:58:08第2楼第一句话让人听了觉得很奇怪,甚至让某些听者产生反感心理;后一句则让听者不知道习得者讲的是什么,由此交际受阻。此类偏误出现的原因也有两个,鼻音发不完全是因为汉语里只有几个鼻音,习得者缺乏相关的发音习惯,而泰语中则存在大量的鼻音,正如李红印在泰国学生汉语学习的语音偏误里分析的一样,泰语有三个常用的鼻辅音“ 、 n 、m ”与韵母拼的时候带有浓厚的鼻

13、音,还有h 、h 与元音 - a,-a: 及以它们开头的复元音拼合时,也带有明显的鼻音,加之三个鼻音韵尾 , 。这样,泰语中许多词都带有明显的鼻音,相比较而言,汉语中的鼻音就弱得多,尤其对于诸如湘方言和某些北方方言片区的习得者,他们的方言里有些甚至没有鼻音。他们要准确发 的音就更容易出现偏误了。 而把发成是因为二者的发音方法和部位太相似了,气流都是从鼻腔泄出,作尾音时,前者的发音与汉语里的ng一样,后者的发音和汉语里的n一样,有些习得者本身在学习普通话的时候就前后鼻音不分。因此,这种偏误是由于受母语的干扰和阻碍而产生的。 3、复合元音和特殊元音发音含糊母语为汉语的泰语习得者容易把汉语中的ia、ua的发音方法套进泰语- (-)、-的音上。如在读泰语单词 liw、 thia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