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6103824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作文素材:文言故事素材活用点拨文言故事一李存审戒子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故事大意】李存审出身贫穷卑贱,他曾经训诫他的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带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里,地位到达将相之高,在这中间,九死一生的情况绝不止一次,剖开骨头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有上百余次。”于是,他把所取出的箭头拿出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出生在富贵人家,应该知道你们的父亲是这样起家的。”孩子们都答应了。【活用点

2、拨】1. 苦与乐。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苦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乐,“李存审出于寒微”,白手起家,历经重重苦难,九死一生,才换来了富裕安定的生活。同时,李存審深知如果迷恋安乐的生活,物极必反,容易乐极生悲,所以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金钱富二代,家风福九辈。触龙劝说赵太后时曾说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李存审正是为子孙后代长远考虑,才告诫孩子们创业维艰,守成不易,不能蜷缩在安乐窝中不思进取,沉溺于安逸生活丧志斗志,止步不前,而应该居安思危,心存忧患,将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下去,才能创造美好明天。文言故事二赵某误子赵某者,吴人也。家富多藏,有子三。三子皆

3、不学无术,恃父多金,朝夕挥霍。有一叟相劝,曰:“尔之子,俱游手好闲,一旦尔殁,将何以自食?当戒之从学,而后自立!”赵某勿之听,恣子放荡。寻赵某卒,其家财竭。三子者,或乞食于街市,或盗窃于邻人,或饿仆于路侧。人曰:“此乃自食恶果也。”然岂非其父之计浅也!【故事大意】有个姓赵的人,是吴地的人,家里很富有,有三个儿子。他的三个儿子都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仗着父亲有钱就每日挥霍无度。有一位老者好心劝告他说:“你的儿子们都游手好闲,一旦你死去,他们靠什么去生活?应当让他们现在学习本事,以后才能有本事独立生活。”姓赵的人不听劝告,继续放纵儿子们。不久姓赵的人死去了,资产全被他的儿子们挥霍光了。三个儿子中有的

4、在街市中乞讨,有的偷邻居的东西,有的饿得趴倒在路边。人们都说:“这是自作自受!”然而这难道不是他们父亲在计划孩子的未来时见识太浅吗?【活用点拨】1.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说:“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朱子家训中曾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节约不仅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还是兴国之光、传家之宝、成人之魂。文中的赵某虽然富有,但没有教会儿子勤俭持家,儿子游手好闲,挥霍无度,最终万贯家财付诸东流,沦落到乞讨、偷窃。2. 学会独立。魏源说:“可侍者己,难侍者人。”歌德说:“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

5、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文中赵某的儿子不学无术,靠着父亲留下的家产,坐吃山空,最终败光家产,穷困潦倒。所以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自己。文言故事三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卵将雏。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未几,一鹳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群鹊见而噪,若有所诉。鹳又“咯咯”作声,似允所请。鹳于古木上盘旋三匝,遂俯冲鹊巢,衔一赤蛇吞之。群鹊喧舞,似庆且谢也。盖二鹊招鹳援友也。【故事大意】某人的花园里有一棵很古老的树,喜鹊在上面筑巢,

6、母鹊孵出来的小鹊都已经快长成幼鸟了。一天,一只喜鹊在巢上来回地飞,不停地发出悲伤的鸣叫。一会儿,成群的喜鹊都渐渐闻声赶来,聚集在了树上。忽然有两只喜鹊在树上对叫,好似在对话一样,然后便扬长而去。过了一会儿,一只鹳从空中飞来,发出“咯咯”的声音,两只喜鹊就跟在它后面。其他喜鹊们见了便喧叫起来,好像有什么事要说。鹳又发出“咯咯”的叫声,似乎在答应喜鹊的请求。鹳在古树上盘旋了三圈,于是俯身向鹊巢冲了下来,叼出一条赤练蛇并吞了下去。喜鵲们欢呼了起来,像在庆祝,并且向鹳致谢。原来两只喜鹊是去找鹳来救朋友的啊!【活用点拨】1. 团结友爱。毛泽东说:“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

7、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成群的喜鹊因同伴遇到危险而闻声赶来聚集在树上,又有喜鹊找来了救兵鹳,鹳啄食了蛇,成群的喜鹊欢呼起来,并向鹳致谢。动物尚且能如此有情有义,团结友爱,更何况人呢?2. 学会借力。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孤雁难飞,孤掌难鸣”,个人能力是有限的,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应对棘手的困难和强大的敌人。学会借力,合作共赢,才能超越自身极限,取得成功。文言故事四鼻眼眉之争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

8、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节选自唐林语)【故事大意】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那么细微的事物),远可以观察到天边,只有我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如果没有眉毛,那成什么面目了啊?”【活用点拨】分工合作。口鼻眼眉各有优点,各有分工,组合在一起才是一副完整的面孔。若是少了谁,都不是一张完整、漂亮的脸。就如冰心的一首小诗所言:“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无论是花朵,还是眉

9、眼口鼻,抑或是个人,都不可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只有把自己放置到集体中,团结协作,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集体的力量也才能发挥到极致。文言故事五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以是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故事大意】晏子是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出门。

10、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是晏子的车夫,头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风发,十分得意。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其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现在我看他,深谋远虑,自己却总是很谦虚的样子。如今你身高八尺,却只是个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活用点拨】1.谦逊低调。道德经有云:“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蒙田说过:“真正有学问的人就像麦穗一样:只要它们是空的,

11、它们就茁壯挺立,昂首睨视;但当它们臻于成熟,饱含鼓胀的麦粒时,它们便谦逊地低垂着头,不露锋芒。”晏子担任齐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但依然保持谦逊低调的姿态。而晏子的马车夫却因身为相府的下人而趾高气扬。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显了晏子谦逊低调,以及车夫的鄙陋、胸无大志。2.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智慧超群,人们在赞叹他学识渊博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意识到无知,才是知道的开始。仆御之妻虽是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小人物,却能清醒自知。3.知错能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仆御听了妻子的话后,一改之前

12、的骄傲之态,变得谦虚谨慎,于是晏子推荐他为大夫。文言故事六王荆公旁听文史王荆公介甫,退处金陵。一日,幅巾杖屦,独游山寺,遇数客盛谈文史,词辩纷然。公坐其下,人莫之顾。有一客徐问公曰:“亦知书否?”公唯唯而已,复问公何姓,公拱手答曰:“安石姓王。”众人惶恐,惭俯而去。【故事大意】王荆公(安石)字介甫,退休后住在金陵(即今南京)。一日,他头戴绢巾,着草鞋,独自去游山,遇见几个人在那里高谈阔论文史,议论纷纷。王安石坐在他们旁边,没人注意到他。有一个客人随意问他说:“你也懂得文书?”王安石含糊地应答罢了,人家再问他姓名,王安石拱拱手回答说:“我姓王,叫安石。”那群人惶恐,惭愧地低着头离开。【活用点拨】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退休后的他穿着朴素,言行低调,与高谈阔论文史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自谦则人愈服,自夸则人必疑。一知半解的人喜欢高谈阔论,而真正有学问的人大都谦逊低调。一个人需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论自己天赋多高,才华多出众,都不应沾沾自喜、恃才傲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