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6077303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心理健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课 题 研 究方 案长沙市明德中学课题组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人们的价值观、社会文化都趋向于多元化,青少年厌学、自杀、犯罪(甚至是恶性犯罪)问题我国从上到下,通过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舆论干预等方式,大力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然而,在社会一路高唱“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时候,我们不断通过媒体看到个别教师对学生的“伤害”乃至“残害”,教师成了灯下的暗影。南京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教师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扰的“师源性”心理障

2、碍正悄然增加。对于这些问题,教育行政和社会舆论较多地从师德的角度来评判教师却很少审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所谓师德事件,有不少是由于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存在诸多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在人们心目中,教师就像是智慧品德完美的化身,教师似乎永远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永远是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辛勤园丁。然而,暴力管教学生,教学受挫自杀等问题的屡屡出现,本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现在自身心理素质却成了问题,而且越来越不容忽视:他们经常体验到疲劳、烦躁、易怒、过敏、紧张、抑郁、多疑

3、等消极情绪,并出现虐待学生、配偶和孩子的现象,产生失眠、酗酒、药物依赖甚至自杀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就是典型的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现象。教师出现心理问题后,由于他们倾向于对学生的行为做出消极处理,因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比如学生难以从教师身上获取关注和爱,甚至还会被教师以玩世不恭的恶劣态度对待,于是出现了许多不可思议的“师德事件”,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是一种严重的伤害。教师作为未成年人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直接、间接地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者认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大量师源性心理问题显示,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被动方式上,只有解决教师心理现象,控制好污染学生心理健康的源头,让每位教师都担当起学生心理保健医生的重任,才能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真正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还常表现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这对教师个人来说,心理问题会

5、使工作的成就感降低,使他们意志消沉,不再追求工作上的成就和进步,延误自身的发展。对学校来说,出现心理问题的教师士气低落,时常抱怨,工作效率下降,与同事的关系恶化,甚至会发生缺勤和离职的情况,这些将严重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这种消极的情绪和不良的精神状态对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消极的影响。索罗门教授(Solomon)说过:“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一个孩子如果拥有甜蜜的家庭,享有父母的爱,又得到一个身心健康的教师,那是无比幸福的。相反的,如果他既不能从父母那边得到足够的关怀与爱护,又受到情绪

6、不稳定教师的无端困扰,必将造成许多身心发展的问题”。因此,解决教师心理问题,提高和改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中小学素质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本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 同类相关课题的研究综述:关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国内的研究资料并不多。国外的研究资料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教师与其他职业的人相比,患有心理疾病的可能是一样多。另一种是教师在职业适应和生活适应方面,未必比社会其他行业的人显得心理健康。一些资料表明,在美国至少有68的教师患有着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这个数字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心理不健康的数字十分接近,但由于教师人格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

7、教师心理卫生是值得注意的。1.国外研究状况:国外的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有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在整个教育者之中还占有相当的比率。美国斯坦福大学范顿(N.Fenton,1951),根据实地调查,以及对校长、督学和其他教育行政人员的调查,确定测定教师心理健康的下列各项标准:(1)对于教学能否愉快胜任;(2)与学生、家长、同事之间的关系是否良好;(3)在学校行政上能否合作;(4)对专业进修有无兴趣。 他考查了241名教师,其中187名(77.6)被认为是心理健康者,或者至少对于教育工作有良好的适应,也就是说他们在上述四项测验标准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其余54名(22.4)经各方面调查都有问题。有的患有神经症,

8、有的人格上有问题。史普里(Shipley,1961)的研究发现,在当时美国一般人口中情绪适应困难的人数约占1/4,而教师人口中则高达1/3。美国全国教育联合会学校教师部分的调查报告认为,大概有1520的教师对于完成班级工作显得体魄不够健康。希克斯(F.R.Hicks,1934)在他所著的教师的心理健康一文中认为,有17的教师是过分的神经质,11是精神失常。根据美国有关教师不适应症的研究,600名抽检者中,17.5的教师患过度神经质或神经病,10.5患有神经障碍症。5010名抽检者中,37.5苦于持续性苦恼。35000名纽约教师中,4患有精神障碍,13需要治疗。241名抽检者中,22.5需要精神

9、卫生援助,15.4因适应症而影响授课。205名富有经验的教师中,8.8处于需要进行心理诊治的不适应状态中。根据美国教育协会(NationalEducationAssociation,NEA)的估计,美国现职教师约有30的人想改行从事其他行业,同时有40的教师表明在届龄退休之际会提前离职。1976年9月号的教师杂志(InstractorMagazine)曾刊登有关教师健康的问卷,征询30万的读者填答,从9000多份问卷中(大部分是中学教师)发现,84的填答的教师相信教学工作有危及健康的风险,75的教师认为至少会因有关压力或紧张的疾病而失去一些工作日。杜汉姆(J.Dunham,1976)调查发现,

10、今日的教师正经历着较以往更多的、更严重的压力,使其不良适应更为严重。(王以仁,1992)日本的崛内敏夫教授,曾调查东京市内50所小学的1140名教师,发现其中适应不良的教师有109名,占总数的9.6。2.国内研究情况:1993年,有学者曾对广州和澳门两地区184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国内SCL90常模比较,两地教师身心健康状况比国内普通人要差一些。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躯体化症状等方面。1995年,又有学者对上海市97所3055名小学教师进行量表(SCL90)调查发现,小学教师有相当普遍的心理健康问题。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和恐怖

11、是当前小学教师中最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小学教师群体内部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十分明显,不仅有性别、年龄的差异,还有所任职务性质的差异。1996年,一些学者对北京市15所554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有58.46的教师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28.57的教师在工作中经常有苦恼;33.64的教师在校内很少同别人交往;40.15的教师很少同校外人交往。调查对象中有55.98的教师经常患病或有慢性病。造成教师身体欠佳的原因有工作负担重、工作时间长、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生活单调等。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开展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

12、心理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9%!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三、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1、研究假设:通过对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了解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影响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针对原因探索解决此问题的策略,帮助教师逐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2、研究内容:研究者认为,要解决中学教师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前提条件是了解心理健康现状。另一方面,教师心理问题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起步得较早,研究

13、成果也较丰富;但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很少,多是描述性的介绍。所以本课题有必要对中学教师心理现状和特点进行全面调查、预测源研究、干预研究等等,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因此,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调查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了解教师心理特点;(2)根据调查情况,分析影响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3)探索解决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为各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3、预期目标:(1) 前期调查:运用心理测量法和调查法,了解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形成调查报告。(2) 中期研究:选取一定量的研究对象,面向被试进行集体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干预和指

14、导,探索解决中学教师心理问题的策略,期望提高其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形成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并在实验过程中搜集一定数量的个案,形成一批有代表性地个案研究报告。(3) 后期总结和推广:若研究取得预期成果,则将实验内容向全市乃到全省推广,并视研究成果和当时的条件情况,争取编写著作正式出版,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更好地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四、研究步骤和方法1、理论学习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6月):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题组主要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查阅文献资料,特别是国外研究状况,了解研究动向,掌握一定理论基础。2、现状调查阶段(2007年7月2007年12月):主要采用心理测量法和座谈

15、调查法。运用北师大心理学院心理测量与评价研究所所长许燕教授设计的职业枯竭问卷和心理健康状况相关量表,对长沙市部分中学教师进行心理测量,上机处理分析数据,并结合座谈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3、实验研究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12月):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辅导法。结合长沙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特点和影响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结合调查情况,在调查对象中选取部分教师作为实验对象:以长沙市明德中学实验教师为主体,吸收其他学校具有代表性并有强烈参与愿望的教师参加。建立心理信箱和心理咨询室面对教师开放,课题主持人和主要实验人员有意识地进行个别咨询和辅导。通过集体理论辅导、案例分析、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途径和方法,使实验教师正视自己的心理状况,掌握认知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注重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搜集一部分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的典型个案,要始终重视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关于实验控制。因为本研究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心理状况,也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本研究主要采取的是行动研究法,不进行也不可能进行严格的变量控制,不设对照组,采用单组实验。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各种影响因素,广泛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教师解决心理问题,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根据研究情况,形成总课题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