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6073174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转变研究.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文摘要: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一直是特殊教育发展过程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自1874年我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成立直到现在,我国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一直以特殊师范教育为主。但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在终身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化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带有一次性、终结性的职前教育特色的特殊师范教育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因此。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需要转变为以特殊教师教育代替特殊师范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殊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特殊教育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受教育人数逐年递增,对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量急

2、剧增加,特殊师范教育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的主体。中等特殊师范、本毕业论文由无忧论文网整理提供 大专和本科学历层次的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格局逐步形成。特殊师范教育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也面临着困境与挑战。基于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成为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新模式。 二、特殊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及面临的时代困境 (一)中等特殊师范教育模式。我国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和部分普通师范学校的特殊班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毕业后分配到各类特殊学校、特殊班担任教师或负责特殊儿童随班就读的辅导工作,这种模式侧重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能使学生较快进入临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长于设计并完成单科课堂教学,具有学科教学

3、能力。然而,该模式虽然注重了特教师资的方法能力,但培养出的师资教育教学理论广度不足,教育观念、教育判断力及把握完整、系统的教学活动能力有限。 (二)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中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五年制专科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另一种是三年制专科,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 五年制专科的培养目标十分明确,主要是为特殊学校培养具有大学专科程度的,能胜任盲、聋、智障等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的教师。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五年制专科的培养模式逐渐显露出弊端,学校生源越来越差培养出来的师资学历层次低学生就业困难。三年制专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以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按未来教育对象的障碍类型划分培养有

4、重点倾向的特殊教育师资,使他们既要具有关于特殊教育的理念与满足课堂上学生特殊需要的知识技能又要具有从事特殊学生培养的各种关键能力。三年制的师资培养模式提高了生源素质,缩短了培养周期。可以培养较多的高素质的特教师资。但是,该模式也有其不足:三年的时间里,学生既要了解普通教育的知识原理,又要掌握某一类儿童教育的方法、知识、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学习如此多的内容,难以真正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 (三)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模式的招收对象仍然是高中毕业生。但生源素质优于专科,其学制为四年。该模式是在综合性大学设特教学院或师范大学设特教系培养高等学历的特教师资,是众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之

5、一。 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培养的师资具有较强的教育心理基本理论与知识,具有一定特殊教育观较能从宏观上把握特殊教育,教育教学方向感、判断力较佳。然而,这种模式培养出的师资虽然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学科课程准备,他们无法有针对性地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另外。本科特殊师范教育毕业生的临床实践不足进入教育教学实践需较长时间。因此,各国都在探索进行改革,积极增加学生的实习时间,以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特殊师范教育的发展,适应了当时的特殊教育发展状况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其培训理念和培训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伴随人类教育的进步,特殊

6、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涌现了大量的新的现代特殊教育理念。诸如“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一体化教育”、“个别教育计划”、“融合教育”等等。第二,特殊教育的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特殊儿童已不再局限于最初的盲、聋、智力障碍而是扩展到各种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自闭症、多动症、言语和语言问题等等。第三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技术、教学传媒和教学手段的采用使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学手段面临种种诘难和严峻挑战。特殊教育的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不仅提出了数量上的要求还包括更高的素质要求:要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有积极应对教育对象扩大、教学手段变化和各项改革

7、措施的素质,有主动关注特殊教育前沿研究成果、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合作研究,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和群体专业化水平的意识和能力。这些要求使得传统的特殊师范教育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无论是从具体的操作系统,还是在观念层面上都已经无法满足现时代特殊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即教师教育。 三、基于专业化发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197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35届国际教育会议上,英国的詹姆士彼得提出了“师资培训三段法”的设想。他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接受三个方面的教育:教师的个人教育、教师的初步训练、终身教育,与此相应,教师教育则包括三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一个是个人教育环节,即个人所受的中等及高等教育;二是教师初步训练环节,即在个人教育环节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实践,直至成为合格教师:三是在职继续教育环节,这是前两个环节的补充和继续它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这样,教师的职前培训人职教育职后进修三个阶段便连成了一个整体。将论文格式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