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7242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唱 童心是小鸟2.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童心是小鸟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快乐有趣的童心世界,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技能目标:通过掌握四三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意源泉,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探究知识和创作的能力,认识附点四分音符。情感目标:养成良好的演唱习惯,演唱的过程中欣赏、评价他人的表演,感受纯真,感受童年美好。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媒体与打击乐器有效的应用,挖掘学生内在的创意源泉,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发展探究知识和创作的能力。难点:掌握四三拍歌曲的强弱规律,并且在演唱与打击乐器运用中表现出来,歌曲中休止符的准确演唱。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钢琴、

2、打击乐器。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教学意图导入1.师生互动(拍手,拍肩,握拳)打节奏。3/4 XX XX X|X X 0|X X.X|XX X-|2. 提问:一年四季中你最爱哪个季节?师生讨论。3.创编节奏,师生来对话4. 师将刚才的对话,加入童心是小鸟的曲调演唱。教师总结:展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童心是小鸟。教师与学生互动拉近距离,激发学生兴趣。创编节奏回答问题,师加入曲调演唱,导出今天要学习的歌曲童心是小鸟。创编节奏演唱对话内容既可以活跃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歌曲的重要节奏型与旋律,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学习1.歌曲视频欣赏师:听一听,看一看歌曲里唱到了些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

3、的?2.教师范唱师:请看着歌谱听老师的演唱,想一想,按结构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师生根据歌曲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加入自编表情,动作,学生再听歌曲,加入创编动作并小声哼唱。4.学生跟着钢琴小声模唱歌曲。(可在休止处我一下拳头)5.师:在刚才的模唱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副歌中第一次结尾与结束句一样吗?师生一起模唱结束部分,注意一字多音处的演唱准确。6.全曲中学生唱的不准确的地方,用“lu”模唱或唱简谱。7师: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着乐谱画着三角形跟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尝试加入歌曲的强弱规律,并且找一找乐谱中你有没有不认识的符号或者音符?8.学生分组表演唱。教师引导学生逐渐发

4、现、探究、学习。学生:两个部分,主歌部分与副歌部分。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力。熟悉旋律,跟着琴声学生们自主学习歌曲。教师适当的引导。解决唱的不准确的地方。引导学生歌唱,声音要有弹性。第一乐段表现出喜悦,轻盈,第二乐段欢快的同时声音要舒展连贯。并且注意三拍子的演唱感觉。师生分组集体表演歌曲。强化学生歌曲情感的理解与表达,为有感情的演唱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兴趣与表现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解决歌曲中容易被忽视的地方。解决歌曲难点引导学生更准确的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拓展实践1.介绍打击乐器双响筒,三角铁,碰铃,沙锤。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学习。2.请学生到讲台上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各自组合

5、发出四三拍“强弱弱”规律的声音,为歌曲伴奏。3.学生分组合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演唱歌曲。4学生相互评价,各自表现。5.师生讨论怎样表演更加丰富。(学生可加入拍手拍腿握拳拍肩等动作)6.选出每组的代表上讲台用打击乐器与其他做动作、拿卡片的同学一起表演歌曲。老师将视频拍下,再播放给学生自己欣赏自己的表现后评价。学生上讲台实践示范。根据四三拍歌曲节奏有规律敲打乐器,教师适当的分配引导。学生集体表演。学生间相互评价。学生自主创编。学生集体配合表演,有点用打击乐器,有点作动作,有点举着卡片。而后观看自己的表演视频,评价下自己与他人的表现。 激发学生的参与与互动对三拍子强弱规律学会运用到打击乐器上,学以致用。分组表演,使每个孩子参与其中。学会评价他人表演。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创编表演,直观地观看与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表现。总结师:你们的童年还有哪些趣事呢?师:学了这一课,你对童年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师:同学们让我们伴随童年的歌声有序的离开音乐教室吧。 学生举例讨论学生:童年是自由自在的学生唱着歌,有序地离开教室。师生讨论总结升华情感,把喜悦欢乐的情感和动人甜美的歌声带到未来的生活当中。 授课人:孙蕊 时 间:2017.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