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07240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素质教育理论提出: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德育排在首位,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一个人的品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像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只有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收到教书与育人的双重效果。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我认为只要充分地解读教材,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巧妙运用

2、教材渗透德育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内容五花八门有词串、三字经、对对子、诗歌(包括儿歌、古诗)、童话、寓言等等,教材并以专题组织单元,每个单元主题蕴涵了一定的道德情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深入钻研,挖掘每个单元主题的德育因素,确定每一个单元的教育点,即每个单元主题可以运用文章的哪些内容对学生进行哪一方面的思想教育,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确保在教学中做好既教书又育人。例如义务教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以专题组织八个单元,依次是: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美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其中第二单元“家庭生活”有识字2看电视、胖乎的小手、棉鞋里的

3、阳光、月亮的心愿、等课文。读着这一组课文,亲情的温馨扑面而来:球迷爸爸放弃球赛,把电视换成奶奶爱看的京剧,而戏迷奶奶也关掉京剧,换成足球频道;小小的双手不仅为爸爸拿拖鞋、为妈妈洗手绢,还给姥姥挠痒痒;贤淑的媳妇给婆婆晒棉被,美好的品质濡染了小峰那幼小的心灵,他也给奶奶晒起了棉鞋,想让奶奶更暖和;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幼小的珍珍把盼望已久的郊游也放弃了长辈的慈爱,令人感叹;晚辈的孝顺,让人欣慰。教师在备课时抓住本单元的主题思想,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家庭的温暖,从而产生爱自己的家,爱父母,爱家里的每一个人的情感,并愿意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学会关心体贴家里的每一个人。我们不得不说,语文

4、教材就是德育教学的一本“百科书”, 因此,教师应充分、全面、深入地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蕴含的教育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进行思想教育,把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二、合理课堂训练渗透德育1、在“读”“演”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朗读活动是小学儿童最初的阅读活动。人类语言学研究表明,朗读并非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内部语言,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思想变成读者自己的思想。在课堂上只要让学生细细地读,理解、入情地读,就能帮助教师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5、如义务教育课标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夏夜多美,讲述的是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掉进池塘,是朋友们帮助它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就会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本文对话丰富、轻快活泼 。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课堂开始我就设计了老师配乐范读的环节,配着优美的音乐,我开始了声情并茂的朗读,看着小朋友们闪亮的眼睛和微笑的表情,我知道他们跟我一起走进了故事,为文章的理解奠定了基础。后来我还设计了同学们检查读、反馈读、评价读、思考读、体会读等方式朗读课文,他们认真地朗读着,我觉得他们这时候已经在美丽的夏夜里,跟小蚂蚁一起哭,跟小蜻蜓、萤火虫一起帮助小蚂蚁,成了美丽夏夜的一部分

6、。然后进入课文时我又设计了睡莲和小蚂蚁对话的师生情景对话读,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感悟美。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深入体会后,师生都带上自己喜欢的头饰担当睡莲、小蜻蜓、萤火虫、小蚂蚁。童话角色的出现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活力与趣味,孩子们的主动性大增。角色扮演的热烈情绪,渲染了整个学习情境,不仅是角色扮演者,而且是全体学生都在无意识心理作用下,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最深切、最生动地体验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2、在课堂练习中悟情明理在语文学习中,同学们要接触一些作业、练习、试题,这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在编选作业、设计练习的时候,我注意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这

7、样才使学生练有所用。 美丽的小路是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是想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本篇课文就是循着这一宗旨,讲述了一个环境卫生的故事:小鸭门前的美丽的小路失而复得的故事,它告诉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在整堂课中,我设置练习让学生对美丽的小路说几句话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小路,你太美了,我喜欢你!”“美丽的小路,我走在你的上面真开心”“美丽的小路,希望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孩子们想了想,有的说:“我们可以安排好值日生,每天扫。”“我们打扫干净了,别人又扔在小路上怎么办?”马上有孩子反驳说。又有的说:“我们还

8、可以轮流看护小路,不让别人乱扔垃圾!”他的话刚说完,紧接着一个孩子又站了起来:“难道我们每天都要在小路上看着吗?”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我说:“大家想想,我们是怎样保护教室卫生的孩子们恍然大悟: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保护环境,都不随便乱扔垃圾,那么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三、有效课外实践渗透德育教学是课内外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语文的教学更加离不开课外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的良好品德来源于实践,也反映在行动上。教师可以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到日常社会生活中。孝敬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但如今有许多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下,不仅不知道孝敬父母,反而把

9、父母当成呼来唤去的“牛马”和“佣人”,作为老师我充分利用课文中有关题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教学胖乎的小手、棉鞋里的阳光等课文后,我结合学校里开展的“五小”活动,在班上开展“我为长辈献爱心”活动,要求每个学生每天尽可能地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献爱心,可以是帮他们做一件小事,也可以是给他们倒水,陪他们聊天等等。并在班队课上汇报交流,体会关心别人后的快乐心情,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四、言传身教渗透德育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说明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外在示范性与内在感染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其身正,不令

10、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博大的胸怀,高尚的情操,以自己至诚至真至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我们祖国的未来,带领他们走向道德光辉的顶点。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但万变不离其宗,教育人、鼓舞人、鞭策人、陶冶人永远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因为它能给人的启迪往往是从外在精神到灵魂深出的升华,它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正是秉承了人文思想的精髓。因此,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语文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融为一体,都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