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071416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一、前言 为了贯彻上级关于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落实县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建设的总体目标,针对我校信息化应用的实际情况,通过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提高师生信息化应用的素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学校办学整体水平,的制定此实施方案。二、学校现状分析 首先从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化应用情况、学校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应用特色等六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工作项目并具体解决问题。1、信息化基础设施。学校总共有8个教学班,每个教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一

2、套,能基本满足信息化教学的需求;学校现有一个计算机房,共35台学生用电脑,配置时间都在八年以上,但大部分电脑配置较低,需更新换代;学校配有多媒体专用教室一间,学校专任教师需要没人配置一台计算机,才能开展网上校本教研活动。学校还没有专人对学校网站以及硬件设施维护(兼职),学校配有一台服务器,一部照相机(可用于拍摄);办公室能直接上网只有三台电脑;但在校学生家庭电脑配置率为5%,能上网的机率极低。学校还没有校园网站,一少部分教师会上网浏览或下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10%的教师会上网。2、数字资源应用情况。学校在信息化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上进一步倾斜,已购买一部分教学用光盘和软件,添置教学用设备器材,教

3、育教学资源库逐步充实,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多媒体设备的使用率还不高,校外教育资源库不善于利用,教师之间缺乏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学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比较缺乏,目前相当部分的教师都是依靠自己搜索或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3、师资水平。学校共有教师44人,中学高级教师5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中学二级教师7人,中学三级教师4人,工人3人。学校专任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比如:教师会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上网查找教学资料,制作基本的教学课件(如PPT)等;只有几个教师分教师能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各种活动,并逐步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

4、要性,但由于缺乏专业、团队的引导,学科整合难以产生持续和优质的实质性效果。学校信息化教学和管理的课题研究比较缺乏,有待专家的引导并付诸实施。4、学生信息化情况。学校三个年片学生通过课程信息科技教学,学习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交流的平台、但由于学校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放学之后信息化应用环境不够理想,家庭电脑拥有率约5%。5、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上述情况,初步制定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高部分教师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部分骨干教师的学科科研能力;拓宽数字资源来源渠道,能基本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求;优化学

5、生信息化应用环境,开展学校信息化活动,提升学生信息化素养;开展各类信息化校本研修活动,形成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特点;制定学校信息化工作计划和管理制度,助推学校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三、项目目标及策略(一)提升教师信息化工作的水平目标1-1:熟悉常规的教育信息化技术,能使用word、ppt等制作常规备课文档和教学课件,能通过网络参与教研活动。策略:规定所有年级和学科进行分层电子备课,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根据部分教师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信息使用技能培训。目标1-2:使能力较强的教师学会利用软件制作较为复杂的课件,能使用现代教学软件组织教学活动。策略:拍摄应用现代教学软件开展的教学实录课

6、,评出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课公开展示并推荐参加各种比赛;展示教师制作的优质课件并给予奖励,推荐至上一级参加比赛;开展相关的信息化使用技术培训。目标1-3: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涌现一些信息化教学能手,形成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积极氛围。策略:开展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积极参加区研修中心组织的相关教学评比活动;运用网络教研实施传统校本研修活动及同伴互助常规教研。目标1-4: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反思,形成学校网络教研环境,发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论文并能确立课题进行研究活动。策略:完善充实学校教师博客,激发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二)增强学生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能力目标2-

7、1: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会学生正确收集、查询、处理信息的能力。策略:在学校基础型课程中开设信息技术课,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文字保存、图片下载的信息收集、整理、归类、处理等方法;在学校网站建立学生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学习互动、分享学习心得、畅想未来美好生活等。目标2-2:组建学校电脑学习兴趣小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开展学生电脑作品比赛,提高学生电脑绘画设计能力。目标2-3:开展家校互动交流,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学生家长运用信息化的能力。策略:通过家校互动、校讯通平台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努力提升家校交流的质量;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布学校或班级通知、学生作业、班主任寄语、家长留言等,切实提高信息化

8、运用的效率。(三)满足教师日常信息化教学的基本需求目标3-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运用市、区、校级资源库。策略:要求教师能经常进入“上海教育资源库”、青浦教育教育教学资源网站浏览下载优秀录像课例进行观看;定期下载区教研室挂出的教学课件,通过裁剪变为自己的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标3-2:增加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开发教学课件。策略:通过合作备课,共同寻找课件素材,一人制作,多人共享;开展教师信息发布评比活动,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化的积极性。目标3-3:加强与资源制作商合作,形成学校个性化资源。策略:与教师进修学院信息中心合作,为我校编辑学校现场会、大型活动录像片,形成学校

9、个性化学校资源。目标3-4:整理学校现有资源,有序建设学校资源网,满足后续要求。策略:动员每位教师上传自创教学论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充实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四)营造学校信息化应用特色目标4-1:提高师生人文素养,逐步打造学校特色校园网。策略:利用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学生博客、家校互动平台、BBS论坛等网站建设,逐步形成学校信息化工作的特色;及时发布学校各类活动简讯,大力宣传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思路与方法,有效反映学校内涵发展的具体要求,努力建设学校特色网站。目标4-2:营造学校围棋文化,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策略:结合信息技术,开展各种围棋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围棋文化,制作围棋活动的各类图片、视

10、频、新闻,积极推进学校特色网站的建设。(五)完善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目标5-1:成立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及计划,确保信息化工作管理到位。策略:信息化应用工作制度、计划的制订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 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 教育教学专题教研和研讨 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办学特色 具体项目推进的过程监督 目标5-2:细化信息化工作实施步骤,有序开展信息化具体工作。策略:认真组织安排信息化各项工作,努力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要求具体、过程扎实、效果显著。四、工作计划(2012-2013学年度)时 间工作内容及任务10月份1. 健全学校信息化工作

11、领导和工作小组,研究整体工作目标及任务,制定建立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计划和规划。2. 向上级相关部门反馈学校需求。3. 动员教师、家长积极利用家校互动平台并作相关培训。4. 开通教师教研博客、学生BBS论坛。5. 教师、教研组、学科领导分别完成制定本项工作的研究计划及活动安排。6. 制定课堂实录拍摄安排表,落实相关人员。7.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11月份1. 学校制定整体工作计划,向全体教师布置工作要求。2. 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培训:熟悉了解资源库。3. 各教研组开展“基于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研活动。4.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5. 组织教师进行PPT课件制作实用培训和比赛。

12、6.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12月份1. 学科教师完成信息资源应用的教学录像课。2. 上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3. 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的教师培训。4.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月。5. 开展家校互动活动周。12月份1. 学生电脑作品展示活动。2.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电子备课。3.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4. 课堂教学研讨活动。5. 开展学生网上围棋活动。6. 上传教师教学设计与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13年4月份1. 组织教师进行现代教育理念的培训。2. 收集教师课件及视频课例。3. 组织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活动。4. “我与教育信息化”论文征集活动。5. 家校互动信息发布数统计。6. 完成总结。五、管理机制1、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韩德昌(校长)副组长:梁宇阳 赵彦军(副校长)组 员:安海江 苏 杰 王志奇 鲍继伟 张 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