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07171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整理精校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作文辅导05291507材料作文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偏题,喜欢跑题的同学,我建议还是从“述”、“引”、“析”、“宕”、“总”这五个字上去多思考一下,就保证你的作文,能在这个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主持人钱汉东先生:黄荣华老师是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他也是长期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位很有影响的语文教师。他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学的研究。对高考和高考的作文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都有很深刻的研究。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他丰富的经验给同学们传授如何去面对高考,如何去审题,如何去把握高考的题型。通过他的讲座,可以帮助同学们顺利完成高考这样的过程。我们期待着同学们的成功,期待着每

2、个同学能够考出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学校。下面我们有请黄荣华老师给大家讲话。嘉宾黄荣华老师:同学们好,我今天主要是给大家谈一谈给材料作文议论文写作的三个问题。相比较而言,就是我们在中学的,特别是在高三的作文写作中比较难的一个问题就是给材料作文。所以,也是我们同学在现在高考复习作文这样一个写作中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吧。特别是有一些同学因为读不懂材料,所以导致跑题;有的同学读不全材料会导致偏题;有的同学因为不能分辩材料和话题,就是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所以也导致偏题和跑题。这实际上就给我们带来很多困难,所以,今天就想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这个问题。那么主要就从三个角度来谈。第一个,就是如何审读给材料作文题,

3、寻找到合适的写作点。第二个,就是如何围绕写作点展开写作。第三个,就是如何用最基本的方法,完成给材料作文的议论文写作。对于给材料作文的说法有很多,有不同的说法。我的基本的想法是:既然是给材料作文,那么作文就一定要与材料关联。关联得越紧,你的作文就可能越得题旨。关联得越深,你的作文就越能够击中要害。所以,我们就是要在阅读材料的时候,看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那个关联点,能够关联得很深、很紧的这个点。所以我们下面分三步来看一看。第一个就是:四步审题找到写作点。四步审题,第一步,就是梳理材料的主要信息。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在写作的时候,不太关注这第一步。实际上,材料,它应该有一些主要的信息,可以找得到为我们后面第

4、二步、第三步服务的。有的同学忘记了这一步,或者是不习惯这一步,最终就怎么样?可能导致后面的偏题。第二步,就是找到材料隐含的方向。一个材料,作为命题者来说,他的命意何在?这是我们要读到的。有的命意比较隐蔽,有得命意比较显豁。显豁的可能同学一看就懂,隐蔽的、隐晦的特别是,可能就困难一些,往往容易忽略。如果找不到写作方向,则偏题的可能性就更大。第三步,就是分析“关键词”。找到方向了,还要分析“关键词”。“关键词”它将带给我们在后面写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启示。第四步,那么就确立写作点。我刚才初步地梳理了一下我们审题的四步,找写作点。下面我们就结合具体的几个题目,来谈谈这四步怎样展开。第一道题就是这样的一

5、道题目: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那么下边的材料是这样的:一个学生求证几何题,求证了一大通也求证不出来,老师告诉他是方法错了。这是被“方法”蒙蔽了。一个人开着辆汽车东拐西拐找不到要去的目的地。这辆车是被道路蒙蔽了。一个人干个什么干得心烦了,一天抽空到庙里烧了炷香,或捐了个金刚什么的,从庙里出来后又什么都敢做敢干了。这不是被佛蒙蔽了,也不是让他干的那个什么给蒙蔽了,这是自己把自己蒙蔽了。这样一道作文题,我们要先对它进行信息梳理。所以,先对题目的信息梳理以后,我们会发现,它有这么三个要点:第一,方法蒙蔽人。第二,道路蒙蔽人。第三,心灵也蒙蔽人。那么这个信息梳理之

6、后,我们就可以看这个材料一个明确的指向是:对方法、对道路的迷信使人陷入困境,不能成功,不能到达目的地;对某一种东西特别地去执著,对某一种特别是那种贪念的东西,很执念的话,那么就使人不能自省、自拔、自赎;所以最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自我蒙蔽”是人生的一大痛苦或者说一大苦难。在这样的一个明确的方向之下,我们再来看“关键词”,是“蒙蔽”。所以我们就可以大体上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就是:“要掀开人生的蒙蔽”,“不要迷恋方法”;“要寻找到正确之路”;“不要执著于贪欲”;“人要时时自省”;“要跳出圈子看世界”;要“掀开蒙蔽”,才能真正“走向幸福”。这是第一道题,我们大体上梳理一下它的信息,找到它的明确方向,分析

7、“关键词”,最后找到写作点。我们再看一道题,这是杨浦区今年的二模卷的一道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材料是这样的: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是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面对这个材料,很多同学,没有细致地梳理这个材料的信息,所以写下来,写偏的不少。我们看这个材料的信息,主要信息有哪些?首先是“秋天的红叶很美”,“秋天的红叶很美”。然后再往前走,发现“冬天时,树撑不住了美丽的红叶”,“撑不住美丽的红叶”。所以再往下走“只好舍

8、”。那么老和尚说,这种“舍”不是“舍弃”,是“放下”。那么“很美”、“撑不住”、“放下”,这是它的主要信息。在这个主要信息之下,我们找到这个材料的明确指向,是什么?那就是:对那些必须放下的美丽,一定要放下,这样的“放下”是大树或者说自身生存的必须。如果不放下这些美丽的东西,自身就很难再生存下去。大树就是这样的一种生物。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明确指向之下,我们再来看“放下”这个“关键词”,很多同学,在这个关键字上因为没有推敲,所以怎么样?导致最后偏题。“放下”在这个材料里面是放下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红叶很美,本来就很美丽的东西。而不是放下本来不美的东西。很多同学把这个“放下”当作一个话题在写作。所以“

9、放下”的,他比如:要放下邪恶,要放下残忍,要放下仇恨等等。这些东西,本来就不美的,是应该舍弃的,不是不应该舍弃的。所以这个“放下”不等于话题,而是在这个材料里面的,将本来就是美丽的东西放下,这是很关键的地方。那么理解了这个“关键词”以后,我们就可能找到这样一些写作点:“美的”不一定都能为我所有,不是所有美的东西都为我所有,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并非“所识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我认识的美,我知道的美都为我所有?那不行。并不是“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尤其是第三点,我已经拥有了这些美,我很不舍得。但是,这个材料告诉我们:并非所拥有之美,都能为我所有。所以,红叶很美是大树本身所具有的,现在大树为了“撑

10、下去”,他必须“放下”。那么,这三点,是关于这个“美”能不能为我长久所有的。我本来有的美的东西,不能长久所有。那么再往下,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少有同学关注。就是说:大树所以能撑下去,所以能从一个棵小树长成大树,这棵大树它的智慧在那里?在于它跟自然、季节相谐相生,他具有一种生命的律动之美,这种律动之美就是随时而动,春来来了,长出绿叶,夏天勃勃生机,秋天变红了,冬天脱去这个美丽的红叶,这就是生命的律动之美。所以我们也可以讲“享受季节之美”。在杨浦区的写作,很多同学写作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没有发现这一类的作文,可见对这个材料的阅读深度理解还是有所欠缺。那么大部分同学可能就写到了“舍”有“得”,“放”而有“获”,“舍得”“放下不等于放弃”,这都对的。但是相比较前面的几个点来说,因为没有深度地去关注材料它的主要信息,以及“关键词”,所以,它只能够停留在“舍有得”,“放下不等于放弃”在这一类的写作之上。当然同学还会写到,“放下是一种更好的坚持”,有同学会想起“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借此来写“放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都是不错的写作点,这是第二个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