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6062356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低年级学生如何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低年级学生怎样学习弟子规海上学校 汪 虎2012年11月2日一年级学生入学两个月来,从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看,我感受到从儿童时期就应该开始重视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与伦理道德教育。那么学习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儿童从小就知道“孝悌”之行为,更能让他们从小培养“孝悌”自觉意识,健全人格。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理解能力差,如何更好的让他们学好弟子规,更好的运用于实际,是对一年级教师的一个考验,下面把我粗浅的认识介绍给大家,于大家共享。一、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很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就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所以我利用家长接送孩子、开家长会的机会,与家长谈心

2、,并要求家长在教孩子吟诵弟子规的同时,更多的是去教孩子如何去做。首先,弟子规开篇就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要从行为上敬重父母,不能傲慢无礼。无论父母教育对错,做子女的都要敬听顺承,以示对父母的恭敬心。父母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老人,孩子们是看在眼里的,家长一定要身体力行,用自己实际孝敬爷爷、奶奶的举动来感染孩子,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一双眼睛看到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孝敬他们的父母的,这样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模仿去做了。其次,父母一定要在生活的小事中去督促孩子。比如:在父母或亲人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就可以用“亲有疾、药先尝、昼

3、夜侍、不离床”来教育孩子,一定要懂得去照顾亲人,关爱父母。让孩子从小就有一颗善良和关爱他人的心。最后,父母在平时与孩子接触过程中,要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督促孩子珍惜时光。“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一个人做人,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而成材的关键在学校,成功则在社会。要把国学教育深入到家庭这个阵地,使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为个人自觉行动,身体力行地将弟子规的教导融入生活之中,尊敬长辈、体贴老人,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二、学校教育和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更好发展学校是儿童离

4、开家庭,学校知识和做人的又一个重要场所。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和活动中,处处以弟子规来严格要求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更应该在学生刚入学就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一,有计划的多读。用近一年的时间,有计划读完弟子规五个部分的内容。学生诵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在诵读中学习做人。第二,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离学生的生活甚远,语言也难以理解。因此,读经诵典,既不能停留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层面,也不要走向讲深讲透,深刻理解的误区,而要引领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逐步去感悟、内化。第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悟、内化的过程是在耐心启发、循循善诱的情况下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过程,不是强行外加,硬性

5、灌输的结果。为此,要开辟多个渠道,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不断感悟、内化,使枯燥的古文鲜活起来,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1)环境渲染。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要把国学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站、班级黑板报、文化走廊等宣传载体,营造浓郁的校园国学教育育人氛围,宣讲弟子规。使学生置身于此,无时无刻都能受到润物细无声的熏陶感染。(2)故事启迪。将难于理解的国学语言融入学生最喜欢听的故事之中,将理性的思考形象化,情节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3)在主题活动中实践。开展“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礼仪伴我行”等主题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遇,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比、学、赶、帮,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小学生是儿童学习的起步阶段,从小开始学习国学,学习弟子规里面深刻的做人道理,对其一生都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努力,为孩子美好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