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05885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那片大漠那些人修条铁路通向天(走基层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 2011年10月19日 16 版)图:工人在盐泉特大桥墩顶施工。图:一位铁路沿线维吾尔族群众说:“希望家门口的这条铁路早日通车,那离北京就更近了。”图:三工区工人在桥墩上做垫石养护。图:五工区80后职工刘莉侠刚结婚一周,便与丈夫分头赶回各自工地。图:图:工人在盐泉特大桥吊装钢筋。图:工人在三工区跨红星西路连续梁钢筋捆绑作业。图:在建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达坂城段。狂风大,我们决心更大沙暴强,我们意志更强天山高,我们标准更高战线长,民族情谊更长一排排标语无声地屹立风中,并在整个天山大地回响。10月6日,中铁一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的工人们依然

2、坚守在荒无人烟的大漠一线兰新铁路第二双线途经兰州、西宁、张掖、酒泉、嘉峪关、哈密、吐鲁番和乌鲁木齐,横跨新疆、甘肃、青海三省区,全长1776公里,是目前我国一次性开工里程最长的铁路客运专线。中铁一局承建了新疆段红柳河至哈密3标,分8个工区,地处烟墩风区戈壁滩,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正在哈密立交特大桥负责施工的杨美福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有这样一句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最大时有89级,狂风卷着沙子,刮得人睁不开眼,大老爷们都围着头巾干活。最无奈的是在工地吃饭,遇上大风天,扒上一口,赶紧把饭盒掩在衣襟下面,就这样也是“半碗沙子半碗饭,不敢咀嚼只管咽”。在哈密制梁场,记者看到一片热火

3、朝天的劳动景象,在现场指挥的张兰生、王建兴走过来,指着各自晒得发红、有些掉皮的脸说:“这里气候干燥、炎热,刚来时很难适应,不少工人流鼻血。夏天钢筋晒得烫手,钢膜上的温度达六七十摄氏度,检测人员上去,一会儿就全身湿透,戴着手套还被钢筋烫得满手是泡,鞋底都烫软化了,不得不换上底厚的鞋。”“说到想家,大家都有些麻木。多少员工思家梦,尽在荒漠戈壁中。” 二工区的刘镇感慨万分。去年媳妇孩子来哈密20天,只陪她们吃过三次饭,媳妇孩子意见大了,孩子闹着要换爸爸。工地上许多职工都有三上兰新的经历,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第一条兰新铁路的建设者,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90年代,在铁路上出生的他们修建了兰新复线,使兰新铁路更加通畅;如今修建时速250公里的兰新第二双线,为新疆经济提速,他们肩上不仅有国家的重托,也有父辈亲人的嘱托,一工区的老职工陈德玲说:“父辈们当年住地窝、战戈壁,肩挑背扛,用大筐抬出了兰新路,如今条件不知好多少,干不好兰新二线,我们无法面对父辈。”为此,自己一直怀揣父亲遗照激励着自己(图)。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兰新二线将会像一把巨大的标尺丈量和见证着西部发展的脚步和速度,在这把历史的标尺上,每一份心血、每一滴汗水,每一位铁路建设者都有清楚的刻度和标注。本报记者雷声摄影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