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605602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教学大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大纲(Sustanabie Develepment Strategy,212025)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公共先修课,属于概论性质,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知识、理念和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2、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全社会正面临着资源短缺和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充分认识保护环境的根本在于改变发展模式,将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协调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学生明确资源利用与保护环境之间必然联系,并使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根深蒂固的科学发展观。3、使用对象本课程的

2、教学对象为“环境科学”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学生。4、基本教学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理论与实践模式;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与实施深度与广度;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战略选择;认识与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人口战略和农村经济战略选择纲领;了解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基本原则与指标体系。5、要求先修课程没有要求。二、教学容第一章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理教学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基本概念、涵和原则;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支撑体系;了解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沿革。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涵一、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不同认识1、生态学家强调可持续发展自然属性2、社会学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属性3、经济学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4、科学家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属性二、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1、经济可持续发展2、生态可持续发展3、社会可持续发展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1、持续性原则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2、公平性原则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公平3、共同性原则树立一切为了人类共有的家园的理念4、精神追求原则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5、法制原则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二节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一、传统的发展观1、人类文明发展的路径2、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整个世界的贫富差距拉大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4、地球的承载能力5、经济增

4、长和科技发展将人类的道德发展远远甩在了后面二、传统发展观造成不可持续的传统文明1、全球人口加速增长2、自然资源加速耗竭3、环境污染加速蔓延,造成全球性的生态灾难4、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三、对传统发展观的挑战增长极限论1、1968年,“罗马俱乐部”成立2、1972年,发表了增长的极限3、增长的极限的历史贡献4、增长的极限的缺陷四、可持续发展观的正式形成1、1982年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明确提出2、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给出了明确定义3、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得到认可4、2002年在“可持续发展首脑峰会”上进一步深化了“可持续发展观”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一、可持续发展水平的

5、决定因素1、人口承载能力2、区域生产能力3、环境缓冲能力4、社会稳定能力5、管理调节能力二、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1、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2、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3、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科技体系4、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体系复习思考题1、迄今,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从哪些角度进行了表述?2、如何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涵?3、可持续发展观是如何产生的?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什么?5、应怎样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各种体系的关系如何?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指标体系;认识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了解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模式的比较。第一节可持续发展战

6、略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2、“可持续发展战略”需符合的几点要求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特点1、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着眼于长远未来的全局性战略2、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立体交叉”的整体发展战略3、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以人为本的战略4、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灵活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统一三、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1、保持经济增长2、提高经济增长质量3、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4、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5、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6、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7、促进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平衡第二节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准则21世纪议程一、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全球长期发展战

7、略是人类面向21世纪的共同选择1、进行“自然、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战略转移2、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达成共识二、全球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准则21世纪议程1、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2、21世纪议程的主要容第三节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模式的国际比较一、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动态1、“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2、世界各国情况二、发达国家和区域:重点在于环境保护式的“维持型”可持续发展战略1、概况2、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欧洲联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4、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重点在于经济发展兼顾环境保护的“赶超型”可持续发展战略1、概况2、巴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全球可

8、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综合分析1、三个结论2、一个理论3、存在的问题4、进一步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路模式创新复习思考题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概念?2、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3、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其关系如何?4、比较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差异及其成因。5、应如何解决当今世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与实施教学要求掌握中国目前发展现状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掌握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主要容与特点;掌握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景与步骤安排。第一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9、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人口众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2、自然资源相对短缺,时空分布错位,有效利用率低下3、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4、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及着经济社会发展二、可持续发展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1、三种发展模式比较2、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二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体框架设计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产生的背景及其重要性1、人口太多,包袱太重,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2、自然资源短缺,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加大了生产成本3、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生态失衡进入了恶性循环4、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危及着经济社会发展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构架及其容1、可

10、持续发展总体战略2、社会可持续发展3、经济可持续发展4、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三、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1、构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设定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2、以发展为主题3、把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强调公众参与5、将环境化于发展之中6、注重中国的环境和发展战略同全球的环境与发展战略的协同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框架1、四个主要实施途径2、四个实施层次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进展情况1、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思想系统地体现在各级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中2、重视不断加强可持续发展

11、的立法与执法工作3、加大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参与能力4、加强国际合作第四节跨入21世纪中国将更加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着严峻挑战1、人口和就业问题不容乐观2、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下降问题不容忽视3、环境污染问题将非常突出二、立足国情,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建立少生优育的人口生产体系和有利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教育体系2、建立资源再生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精细农业等;在工业方面建立以节约运力为中心的运输体系;在能源方面建立以水利发电、核电为主的资源再生型能源供给体系。3、形成合理适度地消费体系4、建立可持续

12、发展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体系5、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景与步骤安排1、到2030年,实现人口数量和规模的“零增长”;2、到2040年,实现物质和能量消耗速率的“零增长”;3、到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恶化速率的“零增长”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2、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包括哪些容?3、中国21世纪议程具有哪些特点?4、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进展情况。5、21世纪,中国将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其前景如何?第四章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教学要求掌握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认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13、的关系;了解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第一节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一、人口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促进与制约的双重关系1、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对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人口规模过大,人口素质不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二、人口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关系1、适度人口论2、人力资本理论三、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应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作为一个相互协调的系统1、人口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2、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口与环境互相作用的历史3、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4、人口与社

14、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第二节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一、中国人口现状1、中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中国的人口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不高3、中国人口的地域和城乡分布很不均衡4、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属于成年型,正处于向老龄化过渡时期,且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来得急二、中国的人口膨胀与人口素质不高制约着可持续发展1、人口过多导致资源供给紧2、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一个不良后果是抵消经济发展的成就3、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4、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5、中国人口素质不高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各种各样和矛盾和问题,妨碍甚至破坏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一、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规模1、全方位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2、努力改善计划生育的服务质量3、坚持优生优育,为提高人口质量打下基础4、加强对人口问题的研究,建立协调管理机制5、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二、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三、要把扩大再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实现合理的充分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