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051071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东(市文化建设经验材料)081010二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文化力助推大东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中共大东区委 大东区人民政府近年来,在致力于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同时,大东区高度重视城区文化建设,坚持“承古开新,彰显个性”的文化传承理念,以构建城区形象为突破口,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了助推城区发展的文化力,为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创新构建城区CIS,用文化力提升大东核心竞争力大东区立足城区发展实际,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创新应用于城区文化建设中,加快实施区域大文化战略,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用城区CIS实施文化管理,释放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助推老工业城区全面振兴的发展之路。一是建立城区CIS体系框架,创

2、新文化建设模式。2003年,大东区在征集、凝练、弘扬大东精神的基础上,聘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经过深入调研、考察论证,率先在城区层面创新构建起城区形象识别系统CIS。该系统由能够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理念识别系统(MIS),能够指导居民行为、提高文明素养、培育文明风尚的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能够优化发展环境、展示城区精神追求和文化品位的视觉识别系统(VIS)三个部分组成。二是强化传播推广,增强城区文化的认同感和感染力。大东区每年投入百万资金进行城区CIS的传播推广,先后组织了百场大文化宣讲、10万人CIS知识和文明礼仪竞赛等活动。通过学习型城区创建,市民讲坛、道德点评台,打造“魅

3、力东部”品牌;创办宣传与文化期刊、大东宣传网等“两站两刊”文化载体,大力传播城区文化;同时在景观设计、媒体宣传、对外招商、公务礼仪、文明创建中规范运用城区CIS,使大东的文化精髓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三是实施文化管理,增强城区文化力。我区坚持“全面推广,分类推进”的原则,培育了各具特色的机关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和校园文化。“志存高远,澎湃驰翔”的大东精神等文化理念,凝聚起促进城区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阳光快车”、“民生驿站”等机关文化品牌,提高了政府服务力;沈阳汽车城论坛、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挖掘了企业的文化资源,激发了企业活力;“魅力东部”、“中华金杯诞生地,宝马通用新家园”等文化名片,彰

4、显了大东城区的强大吸引力。在第五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年国际论坛上,大东区一举荣获“2007中国文化建设创新奖”,这是继“全国文化先进区”和“辽宁省最具魅力城区”等奖项后获得的又一殊荣。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文化建设成果惠及群众大东区始终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建设“和谐大东”的重要内容。几年来,不断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真正使城区文化建设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我区不断加大对区、街、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相继投入近两千万

5、元对王明宇、孙烈臣、杨宇霆等民国时期“六大公馆”,以及二战英美战俘营、周恩来读书旧址等历史文化遗存进行修缮保护。投资2000余万元全面完成了区图书馆、文化馆、少儿图书馆和少年宫的建设和改造,区图书馆在全国县区级图书馆评比中荣获 “国家一级馆”称号。继2003年投入3000余万元修建全市规模最大的大东广场后,相继修建了黎明文化广场、沈海园等百余个群众性文化广场。投资4800万元对万泉公园进行整体改造,投资近亿元对区体育场进行搬迁、设计和建设。在已经建设的大东体育场、酒博物馆、区文化馆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钱币展览馆、二战盟军战俘营纪念馆、汽车博览馆、水博物馆、民国文化纪念馆等“一场十馆”的规划建设,

6、城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载体得到不断拓展。同时,在全区各街道、社区全部建立起文化站、文体活动室和社区文化走廊等公共文化场所,并以财政投入、吸纳社会力量等方式不断完善配套设施。还以区、街两级财政投入的方式,在全区88个社区普遍建立起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在推行“三位一体”和谐社区建设中,我区倡导的由开发商无偿提供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的模式,得到广泛认可,全市推进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大东区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今年5月来大东视察时,对我区的社区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惠民,文化共享”工程。几年来,共举办区级广场活动百余次、社区文化活动2000多场次,观

7、众达100余万人次。“走进宝马”、“走近三洋”系列专场晚会,“五月的鲜花”文化巡礼,“东城群众文艺创作奖”一场场文化盛宴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大东文化的独特魅力,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第14届群众文化“群星奖”评比中,我区摄影作品失去的绿洲获得全市唯一此项国家级大奖。在不久前结束的全国老年合唱节中,莱茵河畔社区合唱团还一举摘得“骏马金奖”桂冠,这是辽宁省在历届合唱节获得的成绩最好、荣誉最高的一个奖项。三是打造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区以反映发展成果、弘扬时代精神、传播高尚品质为主旨,相继成功举办了冰人文集首发式,制作了碧桃千树、文以阳和春满城等

8、大东形象宣传片,编辑出版了文化眼睛看大东、企业文化建设集锦等城区大文化建设系列丛书,组织创作完成了以东北大马路和汽车工业崛起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东北大马路,目前,同名电视连续剧已作为精品生产在市里立项,拍摄工作已经启动。四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我们以转换机制、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在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革的同时,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适应市场运作机制的公共文化事业主体,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服务能力。我区还在全市城区中率先成立区文联组织和文学家、美术家等七个专业协会,为全区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文化力

9、助推城区经济发展大东区始终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作为全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大力加以推进。一是以政策为保障,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全区多次召开发展文化产业专题工作会议,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和策划,出台了大东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地、税收、信贷、奖励等相关政策,明确了到2010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10%的奋斗目标,建立了1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为文化产业营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二是以规划为龙头,引导文化产业科学发展。在对全区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我区形成了以万泉公园为中心、南北运河为纽带、各具文化

10、产业发展基础的节点为支撑的“一园、两线、六点”文化产业初步规划,并积极打造吉祥休闲娱乐、东顺城文化创意、沿河时尚娱乐、小北信息服务、东北大马路汽车文化等多条“特色文化街路”。为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我区委托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编制大东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初步确立了大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两大主线,即“文化产业化”和“产业文化化”。“文化产业化”,就是依托区域内万泉公园、“六大公馆”、“九一八纪念馆”、“二战盟军战俘营”等文化遗存,造币厂、老龙口、八王寺等老字号的文脉优势,大力发展以民国文化、工业文化等为主题的文博旅游业,开发文化资源的商业价值。“产业文化化”,就是以汽车这一支柱产业为载

11、体创意“汽车总动员”、以东中街商业区为载体打造具有欧洲、北美、南美、亚太四大文化风情的“东方坐标”、以中韩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沈阳孵化中心等科技产业项目为载体发展大东创意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附加值,实现文化和产业的双赢发展。三是以项目为牵动,推动文化产业上档升位。以万泉文化产业区为项目载体和招商主体,以文化旅游业、文化商贸业、休闲娱乐业、节庆会展业、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业为支柱产业,根据发展重点和特色街路实施重点招商,大力引进具有影响力和牵动作用的文化产业大项目。目前,东北影视文化产业大厦、万泉艺术馆、旅游交易中心、古钱币交易市场和一线俱乐部等大型文化产业项目已经启动或正在积极推进中。仅今年上半年,我区就引入3000万元以上文化产业项目二十余个。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