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604557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的近似数的概念和“四舍五入法”,以及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掌握四舍五入法,能应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关键:理解准确数、近似数的意义,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及书写格式。教学过程。一、新授。1、揭示课题: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2、近似数的概念。(1)谈话。在实际生活中,描述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一定要说出它们的准确数量,只要知道它们大概是多少就可以了,因此不用准确数表示。而只用一

2、个与准确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来表示。这样描述起来比较方便、记忆容易、计算简单。(2)准确数与近似数。第20页第二自然段实例中的613是准确数。600就是613的近似数;495是准确数,500就是495的近似数。(3)谁能说出下面每个实例中哪个是准确数,哪个是准确数的近似数,一头肥猪重210千克,有时说大约200千克。一株大树高19米,有时说大约20米。一幢楼房高75米,有时说大约80米。3、教学例9。同学们浇树,浇了206棵松树。浇了284棵杨树。求这两个数的近似数。(1)出示例9。(2)读题。指名读题,并说出求什么?(3)提问:206的近似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想一想206接近哪个整

3、百数。(1)再问:如果把206变成216、226、236、246后,怎样求它们的近似数呢?启发学生思考后,教师告诉学生,要求这些三位数的近似数,就要看它们的十位上的数(也就是尾数的最高位)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上的数舍去。改写成0,这叫“四舍”。就求出了它们的近似数。教师板书“206200”,并告诉学生“”叫约等号。“206200”读作206约等于200。(5)教写约等号“”。要求学生跟着老师写几遍。(约等号写法,上坡下坡又上坡。)(6)再问:284接近哪个整百数?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刚才前面举的数都是十位上不满5的数,而284 十位上的数满5了吗?284超过了250,更接近

4、300,所以如果十位上的数满5,就把十位和个位的数改写成0。同时要向百位进一,这叫“五入”。这样就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284的近似数是300。教师板书:“284300”读作 284约等于300。(7)试比较求206和284的近似数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相同点是把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改写成0。不同点是尾数最高位上的数不满5时,舍去尾数、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满5时,把尾数舍去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二、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的题目。(1)学生独立做完第1、2两题。(2)指名学生报出结果,集体订正。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5、)。“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

6、“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7 92 88 213 247 450 7600 6399 8990“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

7、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小结。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求万以内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这个数的十、百位、或千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也就是4或3、2、1,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写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也就是5或6、7、8、9,把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检叫做四舍五入法。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021页所学的内容。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四、作业。做练习五的13题。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