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6041320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图) 厦门,无人不识郑小瑛。 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带着厦门爱乐乐团,走向了世界。 就在几天前,9月27日,郑小瑛的84岁生日。乐团的全体团员,在一场音乐会结束后,突然为她送上生日蛋糕,还调皮地将奶油抹在老太太脸上。 这是郑小瑛离开厦门爱乐前的最后一场演出。脸上还带着奶油,她笑容满面:“我一定会被你们的爱托起继续前行,继续体验生命的无限价值,也许咱们还真能够”90后“再相见。” 9月30日晚,她正式发布微博,宣布合同到期,离开厦门爱乐。 有人说,她是全中国最忙的老太太。她每天都为音乐而忙。 16年了,她在厦门,一直做着一件事-让更多人听到并且喜欢上“阳春白雪”的交响乐

2、。“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她的格言。她为古典音乐所做的一切皆为“让阳春白雪走进大众”. 这次离开厦门爱乐,并不意味结束。 郑小瑛还要为音乐,而继续。生命不息,音乐不止。发微博 宣布告别厦门爱乐 9月30日19:07,郑小瑛的一条微博,让那个平静的夜晚,显得有点不平静。 她先发布了一条告别的微博,因为字数受限制,内容没有全部显示,一分钟后,她又发布了一条长微博。 通过微博,郑小瑛正式向厦门爱乐乐团告别。 她说,“我作为厦门爱乐乐团法定代表人和艺术总监的聘用合同已于2013年9月30日到期终止。” 她也同时辞去了厦门爱乐乐团理事会副理事长的职务。 对于这个乐团,郑小瑛满怀感情。她微博的标题是:再

3、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再见!亲爱的“厦门爱乐”! 在她眼里,那是亲爱的,可爱的。 她说,“我衷心感谢16年来各届市领导、各界企业界朋友,社会贤达和广大爱乐听众,以及这个可爱的乐团集体对我的厚爱和支持”. 尽管向大家道别,尽管说“再见了!朋友们”,她依然还是祝愿,“厦门爱乐乐团有更加光辉的未来”.上千友跟帖 感谢和挽留 很短的时间里,上千次的转发,数百条的评论。许多厦门市民,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感谢。“您是我非常敬重的音乐人,感谢您在这个小岛所开创所营造的那个美好和清新。”一名友说。 那天凌晨3点半,上海的音乐家赵晓生也未能睡着。 这位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在3:39跟了一条评

4、论-“小瑛老师提升了厦门爱乐乐团的整体演奏能力与水平,不遗余力地为推广厦门-鼓浪屿交响作品,为厦门城市名片增色添彩。亲爱的郑小瑛老师,您不但受到厦门爱乐人,也受到我们大家对您的充分信任与尊重!” 赵晓生的这条评论,是郑小瑛昨天唯一进行回复的。 对于这个音乐界同行,郑小瑛坦言,她思考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理想的坚持,以及一个乐团该以怎样的方式生存。厦门爱乐是她的“亲爱的” 这个被郑小瑛称为“亲爱的,可爱的”厦门爱乐乐团,是她晚年的一个意外收获。 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她69岁那年,一手创建。 1998年,郑小瑛应厦门市政府邀请,来厦门创建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职业交响乐团。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乐团,这看似

5、“不可能的任务”,周围的人都善意劝她“别折腾”,但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坚持了下来。 郑小瑛初到厦门创业时,她的第一份合同年薪只有13万元。建团之初,她和她的乐团成员,住在鼓浪屿经贸干校的集体宿舍里。后来,赞助人没付房租,于是大伙改为各自租房住。 郑小瑛就搬到鹿礁路一个大约4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小套房里。大间只能放一张大床,小间摆一张电脑桌就满了,客厅只有七八平方米,放一张茶几,吃饭办公都在那。 随后10多年,郑小瑛带着乐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是郑小瑛,带着爱乐乐团走出国门,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厦门。如今,厦门爱乐乐团已在世界各地演出500多场,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有一幕,让郑小瑛笑容满面,为爱

6、乐骄傲。她领着乐团,带着土楼回响,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巡演,不同国家的人都被打动,跟着客家话合唱。那次,郑小瑛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用交响乐形式创造了什么”.离开爱乐但是没打算退休 相守16个年头,2013年的这个夏末,郑小瑛正式和厦门爱乐告别。 郑小瑛的世界,都围绕着音乐。“她只是离开厦门爱乐,但并没有打算就这样退休了。”昨天晚上,郑小瑛的助理告诉导,“她还要继续为音乐,为交响乐,做她能做的事。”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一些别的省、市对郑小瑛发出邀请。“她还没有决定去哪,不过,不管她去哪里,她都会为了音乐而活。”郑小瑛的助理说。 对于许多厦门市民的惋惜之声,这位助理直言,郑小瑛只

7、是离开了爱乐乐团,但并没有离开厦门。她之前成立的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仍将为音乐而继续。这个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指挥家为主导、能完成歌剧音乐全方位培训的教育机构。人物名片 郑小瑛(1929- ),教授,中国着名女指挥家,建国后第一位交响女指挥家,福建永定人。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是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友声音 youngChy_:曾是厦门音校九年的学生,小学时候在现在学校音乐厅门前的小广场听您现场给我们教授过音乐,之后在厦门中小学生管弦乐团也曾一睹您的风采。谢谢您,不管过去现在未来,您让我永远爱着乐

8、队和真正的音乐。 李大仙想自由: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听您的音乐会,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长大了,您的白发也很明显了。不管中间有怎样的波折与伤心,希望您始终不会忘记这里。因为您,是我们厦门人不会泯灭的记忆。导 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 厦门,无人不识郑小瑛。 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带着厦门爱乐乐团,走向了世界。 就在几天前,9月27日,郑小瑛的84岁生日。乐团的全体团员,在一场音乐会结束后,突然为她送上生日蛋糕,还调皮地将奶油抹在老太太脸上。 这是郑小瑛离开厦门爱乐前的最后一场演出。脸上还带着奶油,她笑容满面:“我一定会被你们的爱托起继续前行,继续体验生命的无限价值,也许咱们还真能够”90后“再相见

9、。” 9月30日晚,她正式发布微博,宣布合同到期,离开厦门爱乐。 有人说,她是全中国最忙的老太太。她每天都为音乐而忙。 16年了,她在厦门,一直做着一件事-让更多人听到并且喜欢上“阳春白雪”的交响乐。“阳春白雪,和者日众”,是她的格言。她为古典音乐所做的一切皆为“让阳春白雪走进大众”. 这次离开厦门爱乐,并不意味结束。 郑小瑛还要为音乐,而继续。生命不息,音乐不止。发微博 宣布告别厦门爱乐 9月30日19:07,郑小瑛的一条微博,让那个平静的夜晚,显得有点不平静。 她先发布了一条告别的微博,因为字数受限制,内容没有全部显示,一分钟后,她又发布了一条长微博。 通过微博,郑小瑛正式向厦门爱乐乐团告

10、别。 她说,“我作为厦门爱乐乐团法定代表人和艺术总监的聘用合同已于2013年9月30日到期终止。” 她也同时辞去了厦门爱乐乐团理事会副理事长的职务。 对于这个乐团,郑小瑛满怀感情。她微博的标题是:再见了!我亲爱的乐团!再见!亲爱的“厦门爱乐”! 在她眼里,那是亲爱的,可爱的。 她说,“我衷心感谢16年来各届市领导、各界企业界朋友,社会贤达和广大爱乐听众,以及这个可爱的乐团集体对我的厚爱和支持”. 尽管向大家道别,尽管说“再见了!朋友们”,她依然还是祝愿,“厦门爱乐乐团有更加光辉的未来”.上千友跟帖 感谢和挽留 很短的时间里,上千次的转发,数百条的评论。许多厦门市民,除了惊讶之外,更多的是感谢。

11、“您是我非常敬重的音乐人,感谢您在这个小岛所开创所营造的那个美好和清新。”一名友说。 那天凌晨3点半,上海的音乐家赵晓生也未能睡着。 这位作曲家、钢琴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导,在3:39跟了一条评论-“小瑛老师提升了厦门爱乐乐团的整体演奏能力与水平,不遗余力地为推广厦门-鼓浪屿交响作品,为厦门城市名片增色添彩。亲爱的郑小瑛老师,您不但受到厦门爱乐人,也受到我们大家对您的充分信任与尊重!” 赵晓生的这条评论,是郑小瑛昨天唯一进行回复的。 对于这个音乐界同行,郑小瑛坦言,她思考更多的是艺术家对于理想的坚持,以及一个乐团该以怎样的方式生存。厦门爱乐是她的“亲爱的” 这个被郑小瑛称为“亲爱的,可爱的

12、”厦门爱乐乐团,是她晚年的一个意外收获。 就像自己的孩子,在她69岁那年,一手创建。 1998年,郑小瑛应厦门市政府邀请,来厦门创建一个“民办公助”性质的职业交响乐团。创办中国第一个民办乐团,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周围的人都善意劝她“别折腾”,但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坚持了下来。 郑小瑛初到厦门创业时,她的第一份合同年薪只有13万元。建团之初,她和她的乐团成员,住在鼓浪屿经贸干校的集体宿舍里。后来,赞助人没付房租,于是大伙改为各自租房住。 郑小瑛就搬到鹿礁路一个大约40平方米,两室一厅的小套房里。大间只能放一张大床,小间摆一张电脑桌就满了,客厅只有七八平方米,放一张茶几,吃饭办公都在那。 随后

13、10多年,郑小瑛带着乐团,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是郑小瑛,带着爱乐乐团走出国门,让世人重新认识了厦门。如今,厦门爱乐乐团已在世界各地演出500多场,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有一幕,让郑小瑛笑容满面,为爱乐骄傲。她领着乐团,带着土楼回响,到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巡演,不同国家的人都被打动,跟着客家话合唱。那次,郑小瑛说,“要让世界知道,中国人用交响乐形式创造了什么”.离开爱乐但是没打算退休 相守16个年头,2013年的这个夏末,郑小瑛正式和厦门爱乐告别。 郑小瑛的世界,都围绕着音乐。“她只是离开厦门爱乐,但并没有打算就这样退休了。”昨天晚上,郑小瑛的助理告诉导,“她还要继续为音乐,为交响乐,做

14、她能做的事。” 据介绍,目前,已经有一些别的省、市对郑小瑛发出邀请。“她还没有决定去哪,不过,不管她去哪里,她都会为了音乐而活。”郑小瑛的助理说。 对于许多厦门市民的惋惜之声,这位助理直言,郑小瑛只是离开了爱乐乐团,但并没有离开厦门。她之前成立的厦门工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仍将为音乐而继续。这个中心,是中国第一个以指挥家为主导、能完成歌剧音乐全方位培训的教育机构。人物名片 郑小瑛(1929- ),教授,中国着名女指挥家,建国后第一位交响女指挥家,福建永定人。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是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常务理事。友声音 youngChy_:曾是厦门音校九年的学生,小学时候在现在学校音乐厅门前的小广场听您现场给我们教授过音乐,之后在厦门中小学生管弦乐团也曾一睹您的风采。谢谢您,不管过去现在未来,您让我永远爱着乐队和真正的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