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040414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池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池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池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池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池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池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池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池教学设计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出示PPT:吟咏春天)同学们,伴着春风,随着春雨,春姑娘来了,她吹红了桃花,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幅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我们一起来背背。(复习咏柳)2.(出示PPT:夏天情)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荷花池、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蜻蜓。3.导入新课,揭题。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用一首小诗描绘了他见到的初夏的荷花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文题目:小池。强调“池”是翘舌音,小池就是刚刚课件中的荷花池。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

2、作者。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2.学生自由读诗。3.检查自读及识字情况。(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教师重点指导:“惜”,x,左右结构,左边竖心旁,右边是个“昔”字。“柔”,ru,上下结构,上边是“矛”,下边是“木”,注意上边“矛”的写法。4.指名读全诗,并评价语速是否适度。5.全班齐读。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学生指出: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二)学习古诗第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

3、么意思?谁舍不得谁?“爱晴柔”又怎样理解?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读中饱含舍不得之情。)3.各种形式练读。(三)学习古诗第三、四句。1.师读第三、四句,引导学生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小荷”和“蜻蜓”的。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2.“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逐步交流)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

4、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1)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2)配乐读。4.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五、写字指导1.观察“立

5、”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点画要写得立体一些。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练写,欣赏评议。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小池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小池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小池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1.(出示PPT:吟咏春天)同学们,伴着春风,随着春雨,春姑娘来了,她吹红了桃花,点绿了柳树,大地立刻成了一幅五彩的画。有许多诗人用他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我们一起来背背。(复习咏柳)2.(出示PPT:夏天情)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荷花池、泉眼、树阴、几片生机盎然的荷叶、几只小小的蜻蜓。3.导入新课,揭题。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

6、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用一首小诗描绘了他见到的初夏的荷花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文题目:小池。强调“池”是翘舌音,小池就是刚刚课件中的荷花池。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1.诗人是怎么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呢?大家自己去读读诗吧。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帮忙。2.学生自由读诗。3.检查自读及识字情况。(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教师重点指导:“惜”,x,左右结构,左边竖心旁,右边是个“昔”字。“柔”,ru,上下结构,上边是“矛”,下边是“木”,注意上边“矛”的写法。4.指名读全诗,并评价语速是否适度。5.全班齐读。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引导学生

7、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学生指出:泉眼、树阴、小荷、蜻蜓。(二)学习古诗第一、二句。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爱晴柔”又怎样理解?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斜阳的照射下,将树阴投入水中,忽明忽暗,清晰可见。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轻柔、甜美,速度稍慢,读中饱含舍不得之情。)3.各种形式练读。(三)学习古诗第三、四句。1.师读第三、四句,引导学生说说诗人是怎样描写“小荷”和“蜻蜓”的。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2.“早”和“才”诗人用得非

8、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起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逐步交流)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1)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2)配乐读。4.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小荷渐渐长大,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景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图片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万物,保护环境。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五、写字指导1.观察“立”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强调点画要写得立体一些。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练写,欣赏评议。六、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