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604002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五从征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常园园教材简析: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7单元战争中课文古诗二首中的其中一首。描述了一位老人征战多年回到家乡,看到家中一片凄凉的情景。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及对和平的向往。设计理念: 教学中使学生在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掌握学习古诗文的方法,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去诵读,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总之在教学中,始终要注重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使学生在掌握语文基本技能中受到感情的熏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

2、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教具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 了解主题,引入新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这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

3、征。1、 板书课题2、 借助小资料了解乐府诗。“乐府”是指古代一种带音乐性的诗体名称,可以和着音乐而唱。我们以前所学的江南也是一首乐府诗,诗的语言朴实自然,是乐府诗的一个特点。我们今天所学的十五从军征就是一首乐府诗,这首诗来自于民间,所以没有具体的作者。二、初读诗歌 了解大意1、自读诗歌,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进行解决。依然不能解决的打上问号。2、小组汇报解决字词情况,随机处理不能解决的。3、课件出示进行检查 A、(冢,窦,雉,舂,羹,贻.)重点指导:“冢”,与“家”相区别。字形上,关键在一点的位置,“冢”是“冖”,下面多一点,“家”是“宀”;字义上,“冢”是死者安息的地

4、方,“家”是生者居住的地方;“舂”与“春”的区别,“舂”字下面是“臼”;“累累”读作“li li”;“家中有阿谁?”的“阿”读作“”,不读“”,语气助词。B、冢、舂、野葵、贻的意思4、小组之间轮流读诗歌,注意读出五言诗的节奏。选出代表进行全班展示,达到正确流利。5、再读课文,借助书上的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一位八十岁的老兵退伍回来,看到曾经熟悉的家园沦为一片荒野,家中的亲人都不在人世了,老人凄凉地站在家门口,悲伤流泪。)三、细读诗歌 体会情感过渡:诗读了好几遍了,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诗的感觉,你会用哪个词?(悲伤)那就请你再一次品读诗歌,把最令你觉得悲伤(?)的句子

5、有感情地读出来,谈一谈你的感受。1、 自读2、 小组展示 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句子读得更好,感受谈得更深刻。3、 全班展示“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生: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一定很激动,因为他能大难不死回到家乡,很想快点回家和亲人团聚。师:你能读读第一句话,读出他的这种激动吗?(生读)是啊,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几十年离家还能活着回来,是有些激动的。但仅仅如此吗?

6、想想,从一位15岁的少年到一位80岁的垂垂老者,他还会是怎样的心情?生2:我觉得他心里一定很担心,几十年都没回家了,不知道他家的亲人怎么样了。师:那你读出这份担心来。(该生读一句。)生3:我觉得他心里一定沉重,也很担心、焦急,因为他都已经80岁了,说不定父母都不在人世了。师:是呀,他的心里一定充满着担心和焦急,用一个字来概括(板书:忧)我们一起来体会他的这份心情。(生齐读第一句。)2、“到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生1老人的急切 读出来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3、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

7、到了以前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现在杂草丛生,远处还有一堆堆坟墓,我感到十分悲伤。生2:65年前,他15岁,每天一回家,他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都出来迎接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生3:他们家人每天早上一起去打井水,特别快乐、温馨。生4:他们家虽然非常简陋,但一家人该干活的干活,该料理家务的忙着料理家务,到了晚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生5:他当时才15岁,经常和朋友一起开心的玩,比如捉迷藏啊之类的,父母在家早就准备好了饭菜。师: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男生读第4句)他曾经的家人在哪儿呢?(出示句子,生读:松柏冢累累)曾经的家人都在这一座座坟墓里呀。苦苦思盼的亲人

8、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唯一能看到的,只能是:(男生再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板书:悲) 4、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酸:我觉得他吃着也会觉得很酸。我联想到我的爷爷奶奶,他们60多岁,都在家里安度晚年,每天都会做好饭菜,笑眯眯地看着我吃,享受着老人的天伦之乐。而这位老人都80多岁了,却还是孤苦伶仃地一个做饭一个人吃着,失魂落魄。苦:我觉得他吃着,一定觉得很苦。因为以前他在家时,和家里一起吃饭;打仗时,虽然很苦,但吃饭时是和战友们一起吃,应该是很热闹的。而现在,吃着野饭野菜,又没人陪

9、着他吃,一定很苦。师: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读的齐读,全班都起立深情地读。) 4、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板书:泣)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生动笔在书上写下来。) 四、 吟诵(感悟诗境,提升情感)1、师: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吟诵再次走进他这段回乡历程。 出示:十五从军征师:这位80岁老兵的经历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之一。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 远离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 五、拓展1、背诵十五从军征2、课外积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3、学习了地球家庭一单元,今天又读了十五从军征,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写下来。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其二【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