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平移(二).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6035788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6.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图形的平移(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图形的平移(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图形的平移(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图形的平移(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图形的平移(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图形的平移(二).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图形的平移(二) 汉源县第一中学 王霞学生起点分析“图形中的平移”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第一节,它对图形变换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面已学习了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图形的平移不是很困难,而让学生主动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认识图形平移前后对应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本节内容的主要目标,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同学们在七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轴对称”,初步积累了一定的图形变换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本节课会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平移的基本性质,以及平移前后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验证,猜测,类比等一系列活动

2、,培养学生主动学数学的意识,让数学课堂不那么枯燥无味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2)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所得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操作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类比等一系列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与态度:(1)通过有趣的图形平移研究活动,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究沿坐标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

3、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三 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学习。四 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旧知回顾;第二环节:活动探究;第三环节:知识点归纳;第四环节:展示应用,评价自我(课堂练习);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以及导入下节课内容(指引学生去预习)。第一环节: 旧知回顾:1. 图形平移的概念?2. 平移的性质?第二环节:活动探究:活动内容1 :将坐标(0,0),(5,4),(3,0),(5,1),(5,-1),(3,0),(4,-2),(0,0)的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来,并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你觉得它像什么?(学生动手操作,得到一条“鱼”)活动探究2:将刚才得

4、到的图形(鱼)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作出平移之后的图形,找出几对对应点的坐标,观察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活动探究3:能将鱼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吗?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后,分组讨论,得出结论)活动目的:通过一条“鱼”的平移,探究“鱼”横向平移一次的坐标变化,进一步感受平移的实质,渗透平移的三要素,即“基本图形、方向、距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对应点坐标之间的的关系,加深记忆能力。类比猜想验证活动探究4:类比前面的鱼向右向左平移,猜想:如果鱼向上平移,那么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又会怎么变化?(学生先猜想,然后分组讨论,验证猜想),教师指引,

5、进行验证。活动探究5:猜想:如果鱼向下平移,那么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又怎么样呢?(学生分组活动,猜想,进行验证)活动目的:经历猜想验证类比的过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方法,发展空间观念。第三环节:知识点归纳:根据前面的具体实例, 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进行引导点拨,得出结论)归纳总结: 设A(x,y)是原图上的一点,经过平移后, 则这个点与其对应点的坐标之间有如下关系: (学生尝试叙述,教师引导,板书)活动目的:这一环节继续探索平移的坐标特征,由于涉及到一般状况,含有字母表示,对学生有点难度,通过设置问题的回答,使学生直接观察得出性质。 第四环节:展示应用 评价自我(课堂练习) 动动目的:进一步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基本内涵,理解平移变换与坐标变换之间的变化特征。第五环节:链接知识 课堂小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用形象图表示,加深学生的记忆)活动目的:完善知识,明确重点知识,第六环节:布置作业:1课本:习题3.2 1.2.3.42思考:在坐标系中,将坐标作如下变化时,图形将怎样变化?A(x,y)A(x-1 , y+4)最后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虽不能解决,让学生更加急迫地要充实新知识解决未解决的问题,从而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以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五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