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6023827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考点 长 征 毛泽东(侧重于背名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七律 长征生动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2.“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长征”是题目。 3. 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江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4.、“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

2、的疾驰状态,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5.“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了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了泸定桥环境的险恶,战争的激烈,反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形象。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运用对偶、夸张、借代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

3、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怀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可不背)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

4、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得。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9、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望中所见,颔联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 10、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11

5、、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眷恋家人的感情。 1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13、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14、有人将“国破山河在”一句中的两个字调换了一下位置,便成了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你能写出这个句子吗? 明确国在山河破 15、本文以望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亲悲己之情。 16、首联写什

6、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 情怀。 颔联寄情于物,表达悲切之感,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 17、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19、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20、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明确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21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明确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泊秦淮(唐)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句子:烟笼寒水月笼沙 使诗人产生亡国,历史又重演的忧患,借古喻今的句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杜牧的泊秦淮:表现诗人

8、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气氛,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 5. 本诗最后两句用的是曲笔,怎么理解? 答:这两句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6.诗的末句写后庭花,这在艺术手法上叫什么啊?答: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7.“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1)特点是

9、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8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9“犹”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世风的愤恨之情。 10、“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11、作者本意是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表面是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12、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

10、“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有何好处? 明确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将烟、水、月、沙等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13、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14、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这首诗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本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

11、、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2、诗歌首句中的一个“僵”字,写出了诗人晚年生活的凄凉。 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岌岌可危。全诗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3.陆游以衰老多病之身,尚想为国戍边,不忘抗战报国的诗句是: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两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的感情?答:作者将梦境和现实相结合,表现老诗人报效祖国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欲望。

12、5.“僵卧孤村”描绘了诗人年老久病,无所作为的处境。 6、通过“风吹雨”把现实和梦境结合起来,自然而又巧妙。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诗人的英雄气概与舍生取义的生命观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

13、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对抗元事业失败的慨叹和宁死不屈的决心。 7.“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分析。 答:“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运,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运,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 8.分析颈联的艺术特色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句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极为巧妙新奇。天然巧合加上诗人杰出的艺术构思,创造出这样神奇的绝对。意思是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9.“人生自古谁无”(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生死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0.、 “干戈寥落”包含了诗人很多的辛酸和遗憾。 11. 颔联的特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雨打萍”是文天祥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