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601977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下册 第19课《过秦论》学案 华东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九 过秦论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理解并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小堂】 1贾谊,又称贾太傅、。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李商隐在贾生中写道:“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2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如六国论、过秦论等。在古议论文体中,探源究理的议论文体叫做;明辨是非的议论文体叫做,的文体叫做说;的议论文体叫做论。 3战国四公子是指中国战国时代中期的因收养仕子著名的人

2、物。他们分别是: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君,国的君魏无忌,国的春申君。【课堂精练】一、课文理解 1本文是过秦论上中下三篇中的上篇,着重叙述,揭露,指出“”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的历史教训,意在,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 2“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吞并”的意思,“宇内”“四海”“八荒”都有“天下”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课文中“有之意,之心”句换成“有吞并天下之心”似乎也通,但作者为什么要舍简就繁呢?3第三段在写秦由“攻”转为“守”时,从哪些方面写了其“守”的措施,为什么要写这些?4判断正误 (1)“执敲扑而鞭笞天下”一句形象地写出秦始皇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3、) (2)题目过秦论的“过”是动词。“过秦”的意思是“超过秦国”。 ( ) (3)“席卷天下,包举字内,囊括四海”意思是“并吞天下”。“席”“包”“囊”都是名词作状语。 ( )(4)“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概括了陈涉起义的结果。 ( )(5)本文全篇分析了秦灭亡的种种原因,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 ( )(6)文章最后一段得出的结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 )5文中多次运用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出其中的三处。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4、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履至尊而制六合 (2)却匈奴七百余里 (3)以愚黔首 (4)信臣精卒2下列各句中与“铸以为金人十二”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缙绅而能

5、不易其志者 C石之铿然有声者D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中的活用词是_,其活用现象是解释为,选文中另一个相同的活用字是,解释为 4下列句中的“以为”,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C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课外迁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邻接,有人以牸牛注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日:“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

6、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日:“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日:“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日:“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日:“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尤异。 (选自旧唐书良吏列传) 【注释】牸(z)牛:雌牛。 1

7、.写出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的内容。 (1)百姓怀之 称代(2)可以牛归之 称代 (3)元武县司闻之 称代 (4)结庵守之 称代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将异居 异居:住到别处 B县司累政不能决 累政:多次审理 C允济遂发蒙 发蒙:揭示原委 D结庵守之 结庵:搭建草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日:“尔自有令,何至此也?”(2)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4下列各句中与“母以告允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允济做武阳令时,十分注重用道德来教化百姓,后来武阳境内出现“路不拾遗” 的局面,跟张允济的这一做法是密切相关的。 B张允济略施小计,就顺利解决了邻县一桩久拖不决的赖牛案,使得妻家不仅把赖着的牛归还了女婿,而且诚惶诚恐地表示服罪认错。 C张允济担心守在田边的老妇人会遇到强盗,就劝她回家去,让她有事报告县令,这件事体现了张允济的爱民之心。D张允济治理武阳,政绩突出,文中对此着墨不多,可谓行文简洁而又具体生动。参考答案【知识小堂】1贾长沙 贾生 政治家 文学家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2史论 政论 原辨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析理推论3齐 田文 平原

9、 赵胜 魏 信陵 楚 黄歇【课堂精练】一、1秦王朝的兴亡过程 秦始皇的暴虐无道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借古讽今2意在突出秦孝公吞并六国、独占天下的勃勃雄心以及秦对诸侯各国虎视耽耽的情态、咄咄逼人的气势。同时也为后文写孝公之后的历代秦君的赫赫功业张本,为后文写秦一统天下之后的顷刻覆亡形成对比并作了铺垫。总之,根据表达的需要,这里的繁笔增加了气势;同义短语的叠用,又使叙述生动形象。3提示: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等方面写其以暴政来作为“守”的措施。写这些是为突出中心论点服务的。4.(1) (2) (3) (4) (5) (6)5(1)九国联盟与秦国实力的对比; (2)九国会盟之时与惨败之后

10、两种情况的对比; (3)陈涉与九国的对比;(4)陈涉与秦国的对比; (5)秦国前后兴亡的对比。二、1(1)天地四方 (2)使退却 (3)百姓 (4)可靠的 2.A 3帝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 称帝称王 履 登上 4C(认为,余项均为“以为”,省略“之”)【课外迁移】1(1)张允济 (2)女婿 (3)张允济智断赖牛案一事 (4)葱2.C(“发蒙”指揭开蒙在女婿头上的衣衫)3(1)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 (2)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4.C 5C(C项张允济劝老妇人回家,是因为他觉得葱不必看守,如果被偷,可以报告

11、县令)【参考译文】张允济,青州北海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致力于以德行教育训导民众,百姓怀念他。元武县与武阳县接壤,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随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不肯还给那头牛,元武县衙门几任县令都不能解决这问题,那人就到武阳县请求允济评判,允济说:“你自有元武县令,怎么到这里来告状?”那人泪流不止,把事情的始末都讲了出来。允济于是命令手下人绑了那人,用衣衫蒙住他的头,将他带到他妻子娘家所在的村子去,说是抓住了盗牛贼。张允济召集村人,将村里的牛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头一头询问牛是从哪里来的,妻子娘家人不知道其中的缘故,又担心受连累,就指着那头强占来的母牛说:“这是我女婿家的牛,从哪里来的我就不知道了。”允济便揭开牛主人蒙头的衣衫,对饿妻子娘家人说:“这就是你女婿,你可以把牛还给他。”妻子娘家人叩头服罪。元武县主管官听说后,都十分惭愧。张允济还曾在路途中遇到一个种葱的老妇人,搭了一座圆形草房在那里守葱,允济对老妇人说:“你只管回去,不要不厌其烦地守着,如果遇到盗贼,应当来报告县令。”老妇人听从了他的劝告。回家住了一夜,那葱就丢失了很多。老妇人把情况告诉了他,他便把总地十里之内的全部男女都集中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