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5919924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数学学习的起点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二分之一”,一样的道理,针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把握并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促进有效教学更为主要。下面笔者就从事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于怎样寻求并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部分做法。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1重视和学生的课前谈话一年级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数学,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多种数学问题,也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属于自己个人的数学知识。比如时钟的认识,大部分孩子平日已从家人那里有所了解;再如 “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孩子在幼儿园基础上学习过并达成一定的熟练程度作为

2、一年级的数学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其中有针对性的课前谈话是了解学生已经有知识背景、寻求学生学习起点的有效路径。经过谈话能理清以下问题: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技能?有多少学生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样?没有掌握的是哪些部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2. 把握课堂上的生成信息想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还应该立即把握课堂信息,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改变情况,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立即作出判定,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变,敏锐捕捉不期而至的生成点,使教学有的放矢。3. 做好和家长的沟通交流经过开家长会、

3、电话联络等多种渠道和家长沟通,从不一样角度去了解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学前情况和学习起点,并把学生在智力、知识基础、性格、爱好和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全部看成是教学资源。充足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二、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1.合理利用学生的学习起点,亲密数学和生活的联络在实际教学中,有些知识还没教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必需合理利用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最好的做法是多创设部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在课堂中再现学生已经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从而在

4、了解和内化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知识网络。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就是在学生对元、角、分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进行的,经过创设生活中购物的情境,唤起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和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索学习,经过观察、发觉、描述,把这些知识系统化、数学化。最终再次创设模拟购物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亲身实践中,表现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在这一过程中,合适调高学生的思维梯度,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激励学生大胆尝试,经过看法的交流和辩论,达成共识。这么,学生不但巩固了对人民币的认识,更明确了人民币和生活的亲密联络。2依据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调整

5、教学过程近几年来,伴随家长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不少孩子在进入一年级之前已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提前学习了,在这么的一个大环境下,老师在进行教课时就应依据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立即调整教学过程。如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老师在教课时,必需依据大部分学生已会口算,而只是知其然,不知其因此然这么的现实为起点,顺着学生的思绪有效调整教学过程,把教学的关键放在抽象算法上。如教学“9加几”时,当学生已经会算了,老师不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而应紧跟着提问:既然你已经会了,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把教学的关键放在对算法的了解和叙述上,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动手实践时间, 让学生主动探索,立即将学生的操作过程用数学符

6、号和形式表示出来,要求学生会用简练规范的语言表述9加几的计算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从活动体验过渡到发展思维,从而使她们获取新知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取得了较丰富的主观感受后,再学习8加几或7加几时,就能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充足利用已经有的学习起点,深入完善计算方法,形成清楚、完整的认识,将先前零碎的数学知识整理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3.抓住学生不一样的现实起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因为学生处于不一样的环境,她们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水平、生活经验等含有显著的差异,这就使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起点”展现着层次性。我们要抓住并利用学生不一样层次的学习起点,将这些层次作为有效的资源加以利用。对于优等生要善于挖掘她们的潜力,让她们担任学习的引领者;对于学困生,要激励帮助,在她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给机会,树立其学习信心;对于中等生,要关注尊重,让她们在优等生的拉动和学困生的推进下不停进步。教课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成用较高的“学习起点”引导“较低起点”,激发她们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总而言之,数学教学中只有正确把握和利用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数学课堂真正彰显生命的活力,才能把孩子们引领到我们真正想让她们去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