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回延安[2].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856772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课 回延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 回延安[2].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回延安一、学习目标:1熟读诗歌,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艺术特点。2体会诗中比兴表现手法和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的作用并学习运用。3让学生了解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激发学生热爱延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二、作省简介:贺敬之,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人党。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5年,他和丁殺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历任中国戏剧工作者协

2、会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文化部副部长等职务代表作品:白毛女回延安等。三、作品简介 回延安是贺敬之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诗歌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力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来,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诗人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眼前、心上来。真像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扑”进了你的怀抱!写景色,景色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而分外美丽;写人物,人物因为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而格外可亲。这些两行一节的小小的诗句,它具有多么大的动人力量,它的内涵是多么丰富啊!景色、人物、情感、思想,交融在一起,多么和谐,多么美好啊!写延安,用

3、了“信天游”的调子,形式和内容得到了统一四、背景资料:1956年,贺敏之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感到无限兴奋、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他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恰好大会要举办一场联欢晚会,要诗人出个节目,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形式写了这首诗。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信天游”信天游:民歌的一种,属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段(节),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每句四个节拍,与七言诗句略同。短的只有一两

4、段,长的可接连数十段。每段的两句都押韵,多段可以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段时,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多用比兴手法。很多时候,“兴”中兼“比”,“比”和“兴”融为一体。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录音读课文2、自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感情。三、理清全文脉络,了解作者的思路。全诗抒发了作者回延安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追忆当年的战斗生活,叙写亲人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描绘延安城的崭新面貌,赞颂延安对革命的伟大贡献,表达了作者热爱延安、歌颂延安、歌颂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三、再读诗歌,把握情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弄懂本诗的感情基调全诗基调: 第一部分:

5、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四、在读诗歌,体会情感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释疑解惑1、填空,(每空限填一字)(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 住了。(2)双手 定宝塔山。(3)毛主席 上了天安门。(4)一头 在亲人怀。(5)手 黄土我不放。(6)紧紧儿 在心窝上。2下面各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千声万声呼唤你。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3)双手楼定宝塔山。 (4)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3诗人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方色彩。请按下面的提示写出有关诗句。(1)延安人特殊的居住条件 (2)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3)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4)延安人待

6、客的食物(事物) 4第一部分运用哪些词语,抒发了诗人回延安时什么样的感情? 5第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亲人相见?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6“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这一句在诗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7第二部分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请结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8、阅读诗歌第五部分,回答问题。(1)选段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 (2)诗中大量使用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的作用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B表示数量;C表示颜色;D表示态。请从诗句中摘抄叠词,井标上相应的作用序号。 ( ) ( ) (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 (4

7、)这一部分写的主要内容是 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0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11延安是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在这首诗歌中的? 第一课时答案:第一部分:抒写与延安久别重逢的感触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第三部分:描绘会见亲人的热烈场景。第四部分:描画延安城的崭新面貌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示继续革命的征程。全诗基调:热烈、欢快、亲切、品扬。第一部分:跳荡、激烈。第二部分:深厚。第三部分:真挚、亲切。第四部分:热情、明快。第五部分:激越、昂扬。第二课时答案:1(1)挡(2)搂(3)登(4)扑(5)抓(6)贴2(1)夸张。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朝思暮想的浓厚感情。(2)拟人。作者把河水、村

8、庄看作亲人,表达了对它们无比亲切、真挚、热烈的感情。(3)夸张。表现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和怀念的深情。(4)比喻。抒发了诗人离别延安十余年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的喜悦心情3(1)满窑里围得不透风。(2)白羊肚手巾红腰带。(3)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4)米酒油馍木炭火。4“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表现出心脏的剧烈跳动;“莫把”,表现出急欲望见延安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急欲回到延安的万分激动的感情“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手抓黄土”后用“我不放”来形容,“贴在心窝上”前用“紧紧儿”来修饰,抒发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无限欢喜、倍觉

9、亲切的感情。5“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唱”“笑”“把手招”,拟人描写“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表现出河流、村庄、旗帜也都热情欢迎诗人等人的到来,体现了诗人故地重回的无限喜悦之情。“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富有地方色彩的装東,“迎过延河来”的行动,表现出延安群众的热情欢迎,“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前句“满心话”与说不出来”的矛盾,后句用“一头”修饰“扑”字,表现了见到亲人时的满心激动,不可言传的炽热感情6追溯当年相送,写出今日相迎,引到回忆写当年延安生活,在诗篇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连举两个地名,表现出延安人民当年欢送

10、、今日远迎,情意股股;诗人深感延安人民的深情,觉得回到了久别的家中,自然地引到回忆写当年的延安生活7.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描写当年的延安生活。“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兴中兼比,以“树梢”“树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引起并喻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妒,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兴中兼比以“羊羔羔”吃“妈”的奶长大,引起并喻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东山的廃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中兼比,以大生产运动中“东山”“西山”的茂盛庄稼,引起并喻写出自己投身其中锻炼、学习。8、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略。毛主席在枣园手书巨著,他的光辉思想似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方向歌颂延安辉煌的革命历史,展望美好的未来9、激动 喜悦 赞美10、诗人离别十余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11、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现在诗歌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