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84342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柔和的清代粉彩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昌居士 ( 814696408 )粉彩,顾名思义,是指彩料中含有粉的成分。含粉的原料可渲染成深浅不一的色调,所以在绘画中会使画面呈现出浓淡、阴阳、向背等柔和的立体效果。粉彩瓷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秉承珐琅彩制作工艺而烧制出的新品种,盛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并一直延续至今。初创时比较粗糙,仅在红花的花朵中运用胭脂红料,其它色彩大多仍沿用五彩的制作法。直至雍正时期,粉彩瓷器才出现空前的发展,一度远销到欧洲。粉彩瓷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讲究突出阴阳、浓淡的立体感,色彩比五彩丰富,因而更为娇艳,加上瓷胎薄白,所以雍正时期的瓷器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灸销”的美誉。又因该时期的瓷

2、器充分运用了胭脂红、黄色和白色,故多以花卉为主,白瓷瓷面上的彩花最为婀娜多姿,人物故事和山水画次之。粉彩瓷不仅有白地绘彩,还有多种颜色地的彩绘,如珊瑚红地、淡绿地、酱地、墨地、木纹开光等等。描金勾线加填墨彩的品种更是别致,增加了粉彩瓷在色彩对比上的美感和光彩夺目的效果。两年前,在广东省第三届陶瓷藏品联展中展出的一件粉彩渔家乐图折腰盘,就是清雍正时期外销的粉彩瓷。盘高6厘米,口径38.5厘米,足径21.8厘米,盘折沿边粉彩绘六束折枝花卉纹,花卉中以牡丹、荷花和菊花为主纹饰,海棠花、兰花和石竹花点缀。盘心主题纹饰绘渔家乐图。盘口沿饰金彩,内外壁和底均施粉白釉,釉厚平滑润泽,圈足无釉,露胎洁白细腻。

3、该盘所施的粉彩既有艳丽的色彩,又有柔和的光泽,加饰金彩更显得高雅。民国 珐琅粉彩“古月轩珍”锦地开光仕女瓶胎薄透,形规整,周身以珐琅料彩画万花蔓枝锦地开光仕女典故,细勾繁彩,如织如绣,自上而下多达廿层的图案,腹部四处海棠形开光下方蝇头小楷各写一红字,顺次读来为“古月轩珍”。凤毛麟角之品,希而贵重。底绘五蝠盘凤花款。创作年代:民国尺寸:高24cm;口径6.6cm估价:RMB 80,000-150,000作者:瀚海粉彩是雍正、乾隆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等四季花卉也极为普遍。人物故事图在粉彩中也比较多。此外,粉彩瓷中的“蝠(福)”、“鹿(禄)”图案亦十分多见。雍正粉彩官窑器多数有“大清雍正年制”两行楷书款。乾隆朝的粉彩瓷,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