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汉式婚礼全知道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559.66KB
约22页
文档ID:555687817
汉式婚礼全知道_第1页
1/22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正婚礼:亲迎→共牢合卺→解缨结发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庙见成妇 ★婚前礼1.纳采 男方向女方求婚,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2.问名 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成婚与否、吉凶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请问名;主人许,宾入授3.纳吉 问名之后,男方“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仪礼·士昏礼》)男方问名后,占卜男女双方生辰八字,若得吉兆,派使者带雁到女家报喜,仪如纳釆4.纳征 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成婚礼纳征以后,婚姻进入正式准备阶段5.请期 男方择定成婚吉日,正式约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物《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正婚礼1. 亲迎 新夫亲往迎娶新妇2. 同牢合卺 “同牢”指新夫新妇共食一鼎所盛之肉合卺”指新夫新妇各执一合卺杯,相对饮酒《礼记·昏义》:“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3. 解缨结发 “解缨”指新夫亲手解下新妇头上许婚之缨结发”指各剪取新夫新妇一束头发,以红缨梳结在一起。

★婚后礼(成妇礼)1. 妇见舅姑 妻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清晨,新妇早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待枣”取早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授课:XXX2. 妇馈舅姑 新妇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妇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余食以示恭孝另有一说,“妇馈舅姑”指新妇过门后第三天,就要下厨烧饭做菜,以馈舅姑,以示自此后主持中馈,以尽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谴小姑尝”的民俗记录3. 舅姑醴妇  公婆为新妇安食漱口,并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4. 庙见成妇 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以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行醮子礼、沃盥礼……整个过程礼乐相和,锦绣霓裳   在去年的长乐市金峰镇东卓村里,新郎卓协、新娘陈珠仙以我国古代周朝制度婚礼程序举行了一场婚礼据说,这两位新人,都是“福建汉服天下”组织的会员,本着对传统文化的深爱,他俩打算将婚礼打造成周朝婚礼这场婚礼的华夏礼仪始于周朝,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3000年前的先秦时代看看这场特殊的婚礼究竟是怎样的:   3时10分:醮子礼   随着司仪宣布醮子礼的开始,新郎父母正襟端坐,新郎向父母行拜礼。

父亲赐酒,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   醮子礼是周朝制度婚礼程序的第一步,父亲还得向儿子说一些鼓励的话,才算结束醮子礼   3时30分:送贽礼   新郎拜别父母后,来到新娘家他手上还捧着一尊铜雁,这是做什么呢?原来,这是贽礼,要送给新娘父母的贽礼是指拜见时赠送的礼物,而女婿以雁为贽礼,是表示今后对新娘要诚信和尊重   虽然新人父母仍穿着平时的衣服,但新郎新娘着装是汉服千万别以为汉服是指汉朝时代的服饰,而是说古汉族的服装   5时:正婚礼   昨日的婚礼也算古今结合,新娘家人还以当地风俗举行了一些仪式,只到5时,正婚礼才正式开始正婚礼是在新郎家举行的,由于场地有限,放在村里的祠堂举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新郎新娘朋友——“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们,以朗诵一首《诗经,周南,桃之夭夭》作为给新人的祝福古筝曲《梅花三弄》也回绕在祠堂里,让人仿佛真的回到了3000年前的周朝新人红巾相牵,缓缓来到正堂   5时10分:沃盥礼   司仪高声说,“赞者入席赞者是什么?一打听,原来赞者是指新郎的长辈,也是“福建汉服天下”的会员他坐在正席当中,在新人进入正堂后,他开始将酒倒入酒杯中,等待新人入席   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而所谓的沃盥礼,是指伴郎(古人称御)、伴娘(媵)分别为入席前的新娘、新郎浇水盥洗。

  5时20分:同牢礼   洗完手后,新人对席而坐对席的位置是男西女东,意指阴阳交会这时候,两人要开始喝同一种酒,吃同一种肉,取名“同牢礼”   5时30分:合卺礼   在现代婚礼上,大家熟知“喝交杯酒”古代的婚礼也有,这个仪式就叫“合卺礼”合卺”,是指夫妇交杯同饮,但只是互相交换了杯子,而不是像现在的绕过脖子互喝而夫妻共饮合卺酒,象征着夫妻同甘共苦的意义   喝完交杯酒,新人开始拜天地、拜高堂及夫妻对拜,并分别给互相割下一缕头发,搓在一起放在锦囊中,表示两人“结发”,正式结为夫妇,最后送入洞房授课:XXX授课:XXX我当天的流程是这样的,可能有些地方不对,请轻拍当天早上新娘装扮,丈母娘亲自梳头,祝福伴郎和新郎过来迎亲,被侍女和伴娘(传统应该是没伴娘的)和众多亲友拦门,念催妆诗,和老丈人寒暄,送大雁(的模型),和新娘见面,改口,出门前新娘上盖头由全福太太打伞引路,新娘被哥哥抱上车(应该是轿子,可惜路有点远),找个小男孩送团扇到男方家里后伴郎先念下轿诗,新郎抱新娘下车进门,侍女打镜子引路,全福太太撒五谷之前找一男一女俩小孩滚新床新娘新郎坐上床后,挑盖头,全福太太撒帐,口念撒帐歌新郎新娘改口。

接下来传统上的大礼应该在男方家里,不过现在改去婚宴了到酒店后主婚礼,先开场舞,然后侍女就位,伴娘掌灯,上面的俩小孩撒花清道,新郎新娘进场,在T台中间时伴郎先念却扇诗,新娘却扇然后新郎新娘净手入主舞台,先祭拜天地,然后同牢合卺结发交换信物,最后携手出场基本上,在仪式上都是赞者说一句动一下,动作慢才好整齐划一我LG之前完全没接触过,为了我的任性才陪我做了这场婚礼的,期间表现没有出错侍女都是汉之音的小伙伴们,赞者和全福太太及他们的一双儿女是芙蓉轩老板一家,在此在次感谢他们^O^授课:XXX解析汉式婚礼有哪些习俗婚嫁小秘书 2016-03-21 17:40 汉式婚礼策划 347分享到: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方言、自己的不同的习俗,汉式婚礼习俗也是一样,如果身为新人的你们,想要一场汉式婚礼的话,就要好好了解一番了,那么汉式婚礼有哪些习俗?解析中国传统的汉式婚礼有哪些习俗?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肯定有很多从古自今一直延续下来的好的东西和礼仪习俗值得学习汉式婚礼习俗1、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的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与不成,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付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彩”媒人议亲,一般首先口头上探询双方意图,女方即使不允,一般也只能婉言谢绝,俗谚“一家女,百家求”;可以不允许,但不可以得罪媒人授课:XXX议婚 汉式婚礼有哪些习俗2、订婚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订婚,即“许亲”、“定亲”男方可以郑重地给女方家送去聘礼,至于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而异,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征”,山西雁北一带称之为“下茶”,晋南一带则称之为“过大礼”授课:XXX签到席 汉式婚礼习俗3、嫁娶订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宴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一般要事先请人定一个好日子因为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选日子”,又称“看日子”、“送好”、“送娶牌”等,即古代的“请期” 无论何种形式的喜礼,都要讲究吉利,不能送谐音不吉的物品,如钟(终)、梨(离)、缎子(断子)等,一般也不送单数有些地方要给待嫁的女子加“笄礼”,俗谓之“上头”古代女子十五岁许嫁时要举行加笄仪式,即改变幼年的法式,把头发绾成一个髻,以此表示女子已成人。

女儿出嫁离家时,各地大都有新娘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庄家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坑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毯或红布铺地(红毯、红布象征一生走红云),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力求脚不沾地授课:XXX嫁娶 汉式婚礼习俗4、婚礼新郎、新娘进门之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即开始举行拜天地的仪式,这是婚礼告成的主要标志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位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行夫妻对拜礼仪式结束之后,新郎要用一条红绸牵新娘走入洞房,到了洞房门口,新郎用一杆秤将新娘的“蒙头红”挑下,然后新娘才进入洞房,或者等新娘进入洞房坐在床上后,两人并肩坐在床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的袍襟之上表示已经同房同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蒙头红”,然后退出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

授课:XXX夫妻对拜 汉式婚礼习俗5、闹洞房新娘被送进新房之后,多是朝着“喜神”所在的方位坐下,谓之“坐帐”或“坐床”此时,有人端来栗子、红枣、花生等撒在床上,边撒边念“一把栗子一把枣,明年生个大胖小”,此谓之“撒帐”以前坐帐要坐三天,为此新娘要在婚前几天便要节食,以免坐帐时难堪,后来改为一天,或者象征性地坐一下午中国各地一般都有“闹洞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话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授课:XXX汉式婚品 汉式婚礼习俗6、回门新娘婚后的第一次回娘家,俗称“回门”、“回亲”等回门标志着男子开始以新郎的身份进入女家,也是给新娘缓和初为人妻、初为人媳紧张的一次机会,女家往往也借此机会来考验新女婿 回门通常由娘家人来接,也有由婆家送的,然后由丈夫接回婆家有的地方讲究“爹接娘送,一辈子不生病”婚礼礼仪桌授课:XXX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婚嫁习俗如今已有些被人淡忘或忽略,但其最传统的婚礼流程依然呈现在美满幸福的吉祥状态,无论在中国举办何种形式的婚礼,中式婚礼流程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 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末来和生活授课:XXX美满幸福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敬茶改口:怍称对方父母为“爸妈”授课:XXX授课:XXX  红色纱幔,琴瑟和鸣伴着悠扬的编钟、古筝乐曲,新郎新娘互行揖礼,浪漫结手5月23日上午10点58分,一场穿越时空的汉式婚礼上演,现场宾客直叹新颖,记者也有幸感受了一把这“两千年前”的幸福据了解,全依周制礼仪的汉式婚庆典礼在我市尚属首例  穿越古今寻周礼  新娘何婷婷是媒体工作者,父母都是语文教师,从小受国学教育影响的她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去年,她与男友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