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题真题及答案[单选题]1.按照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对生态学的定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江南博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科学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德国科学家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A选项研究生物形态不是生态学定义;B选项范围局限于人与环境不准确;D选项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也不符合答案:C[单选题]2.分布于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往往比分布于温暖地区的同类个体更大、相对体表面积更小、单位体重的散热更少,有利于抗寒这种现象符合()A.阿伦规律B.贝格曼规律C.林德曼定律D.李比希定律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贝格曼规律指分布于寒冷地区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温暖地区同类个体更大、相对体表面积更小、单位体重散热少利于抗寒;阿伦规律强调动物肢体末端等突出部位在寒冷地区更短小;林德曼定律是关于生态系统能量传递效率;李比希定律是关于植物生长受最小量因子限制本题描述符合贝格曼规律答案:B[单选题]3.种群年龄结构类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3种。
下列关于种群年龄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长型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根据种群年龄结构无法推测种群的动态C.衰退型的种群有较多的老年个体D.稳定型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平衡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增长型种群,幼年个体多,未来一段时间出生的个体数会多于死亡个体数,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 正确 种群年龄结构能推测种群未来的动态,增长型种群未来数量会增加,稳定型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衰退型种群数量会减少,B 错误 衰退型种群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C 正确 稳定型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平衡,D 正确答案:B[单选题]4.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性,陆生植物可分为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其中阳性植物的特点是()A.生长在荫蔽条件下,光补偿点较高B.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光补偿点较高C.生长在荫蔽条件下,光补偿点较低D.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光补偿点较低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阳性植物是在强光环境中才能生长健壮,在荫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所以是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同时,阳性植物光补偿点较高,因为它需要较强光照才能使光合作用吸收的CO₂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₂相等。
答案:B[单选题]5.根据《中国植被》的分类方法,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A.植被型、群丛、群系B.群系、植被型、群丛C.群丛、植被型、群系D.植被型、群系、群丛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中国植被》分类方法中,植物群落分类单位从高到低是植被型、群系、群丛,植被型是高级分类单位,群系为中级,群丛是基本单位答案:D[单选题]6.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不属于互利共生的是()A.蚂蚁和蚜虫B.蜜蜂与槐树C.菟丝子与向日葵D.大豆与根瘤菌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双方的生活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 蚂蚁和蚜虫,蚂蚁保护蚜虫,蚜虫分泌蜜露供蚂蚁食用,是互利共生;蜜蜂与槐树,蜜蜂采蜜,槐树靠蜜蜂传粉,互利共生;大豆与根瘤菌,根瘤菌固氮供大豆利用,大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互利共生 而菟丝子是寄生植物,它缠绕在向日葵上,从向日葵获取营养,对向日葵有害,属于寄生关系,不是互利共生答案:C[单选题]7.划分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别属于不同的生物组织层次,个体生态学研究个体与环境关系,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相关生态特性,群落生态学关注群落结构功能等,生态系统生态学聚焦生态系统各方面,所以这些分支学科是依据生物组织层次划分的。
答案:A[单选题]8.下列关于森林群落优势种和建群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优势种不可能是建群种B.优势种可能同时还是建群种C.一个群落不可能只有一个建群种D.一个群落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优势种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优势种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物种,建群种是在群落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决定群落结构和环境的物种建群种一定是优势种,所以优势种可能同时是建群种,A 错误,B 正确 一个群落可能只有一个建群种,如北方针叶林,通常由一种针叶树作为建群种,C 错误 一个群落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优势种,如热带雨林中可能有多种优势植物,D 错误答案:B[单选题]9.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在我国某些沿海地区快速繁殖,对当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这种现象属于()A.种群平衡B.种群波动C.种群衰亡D.生态入侵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互花米草是外来物种,在我国沿海地区快速繁殖并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这符合生态入侵的概念,即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答案:D[单选题]10.有一面积为13公顷的土地,其中林地和裸岩的面积分别为10公顷和3公顷,这一区域中生长着5万株马尾松,因此该区域中马尾松的生态密度为()。
A.5000株/公项B.3846株/公项C.50000株/公顷D.25000株/公项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1. 首先明确生态密度概念:生态密度是指单位栖息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这里马尾松实际生长的栖息空间是林地面积2. 已知马尾松有5万株(50000株),林地面积为10公顷3. 计算生态密度:用马尾松株数除以林地面积,即50000÷10 = 5000株/公顷答案:A[单选题]11.在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库是()A.大气B.草原C.森林D.海洋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海洋不仅面积巨大,且海水中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碳等,在全球碳循环中,海洋是最大的碳库答案:D[单选题]12.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不属于氮循环过程的是()A.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C.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D.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氨化作用是将含氮有机物分解形成氨的过程;硝化作用是将氨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反硝化作用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等含氮气体的过程,这三个过程都属于氮循环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能量、二氧化碳等的过程,它们主要涉及碳循环等,与氮循环无关。
答案:B[单选题]13.地形作为生态因子,其变化会引起水、肥、气和热的重新分配,如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会引起气温的改变一般来说,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大约下降()A.16℃B.14℃C.6℃D.0.6℃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自然环境中,通常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大约下降6℃ ,这是常见的地理常识答案:C[单选题]14.计划火烧是林火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但其对森林生态系统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下列属于不利影响的是()A.加快养分循环过程B.增加空气中颗粒物的含量C.促进幼苗幼树更新D.降低森林火险等级 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计划火烧中,燃烧会使大量物质以颗粒物形式进入空气,增加空气中颗粒物含量,这对环境和空气质量有不利影响 加快养分循环过程、促进幼苗幼树更新、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都属于计划火烧对森林生态系统相对有利的方面答案:B[单选题]15.盖度是描述群落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下列对盖度的描述,正确的是()A.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B.植物个体数量占样方总数的百分比C.植物物种数量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D.某物种出现的样方数占样方总数的百分比 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B 描述的类似种群密度相关概念;C 描述不准确;D 是频度概念答案:A[单选题]16.芦苇的根通常生长在水下底泥中,植物体大部分伸出水面,因此芦苇属于()A.沉水植物B.浮水植物C.挺水植物D.旱生植物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题目中表明芦苇根在水下底泥,大部分植物体伸出水面,符合挺水植物特征挺水植物即根扎入水底泥中,茎、叶挺出水面沉水植物全株在水中;浮水植物叶片等浮于水面;旱生植物适应干旱环境,不在水中答案:C[单选题]17.下列关于温度因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生长发育需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进行B.环境温度的改变可引起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C.内温动物可通过体内氧化代谢产热来调节体温D.环境湿度不会影响外温动物的生长发育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选项A:生物都有其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生物生长发育会受影响甚至无法正常进行,该选项正确 选项B:温度变化可以引起如水分蒸发、土壤性质等其他生态因子改变,该选项正确 选项C:内温动物(恒温动物)能够通过体内氧化代谢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该选项正确 选项D:环境湿度会影响外温动物的生长发育,比如湿度影响昆虫的孵化、蜕皮等,该选项错误。
答案:D[单选题]18.下列关于种群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A.J型增长曲线受K值控制B.种群的指数增长即S型增长C.J型增长发生于资源有限环境中D.种内竞争会导致种群呈S型增长 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资源无限)下的增长,不受K值控制,K值是S型增长中环境容纳量所以A、C错误 种群的指数增长是J型增长,不是S型增长,B错误 在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种内竞争加剧,种群增长会受到限制,最终呈现S型增长,D正确答案:D[单选题]19.调查发现,几十只同种昆虫在一棵大树上取食叶片如果以此食物链构建生态锥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锥体为金字塔形,数量锥体为金字塔形B.能量锥体为倒金字塔形,数量锥体为金字塔形C.能量锥体为金字塔形,数量锥体为倒金字塔形D.能量锥体为倒全字塔形,数量锥体为倒金字塔形 正确答案:A[单选题]20.酸雨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不但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下列物质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能导致酸雨产生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B.二氧化碳和氮气C.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D.二氧化硫和氧气 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酸雨主要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水结合形成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导致的。
而二氧化碳形成的碳酸酸性较弱,且大气中氧气、氮气化学性质相对稳定,不会直接导致酸雨产生答案:C[问答题]1.他感作用 正确答案:由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也称为化感作用[问答题]2.边缘效应 正确答案:在群落交错区中的生物种类、群落密度和结构功能发生变化的现象[问答题]3.次生演替 正确答案:原生植被遭到火灾、洪水、火山爆发以及人类活动等原因破坏后,原有群落被除去或破坏,保留一定厚度土壤和植物繁殖体(如荒地、森林的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等次生裸地上),生物重新发展的演替[问答题]4.初级生产力 正确答案:初级生产力:指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内初级生产者生产的干物质或积累的能量[问答题]5.种群逻辑斯谛增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