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42308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泊船瓜洲》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泊船瓜洲》教学实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泊船瓜洲教学实录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朝阳街小学孟晓旭师:同窗们,你们有无较长时间的离开过家,离开过父母?例如离开过三、五天,或十天八天,甚至更长时间?(众)生:有。师:什么时候?想家了吗?生1:去年暑假我去了北戴河的姨妈家住了半个月,刚开始一点不想家,后来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姨妈只得把我送了回来。师:想家时是什么滋味?能说说吗?生:我想家时什么都没心思去做,挺烦的。师:谁再来说说你想家时是什么滋味?生2:去年我去小五台山参与夏令营,一共去了七天,特别是后几天,一到晚上,就特想家。当时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魂似的,特难受。生3:我想家时就默默地掉眼泪。生4:我想家时,老想着家里的事,用一种词形

2、容就是“坐立不安“。师:是啊!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我也有想家的时候。十八年前,教师异地求学。三年之后又来到了千里之遥的宣化参与工作。在异地她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便是我想家的时候,想念家中年迈的双亲,想念房前的菜园,想念屋后的树林总之,家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中的挂念。我也因此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心中那种想家念家的痛楚无以言表时我就对着窗前的夜空默诵一首我喜欢的短诗想家的心情。有爱好听吗?(众)生:有。师:下面,教师就为人们朗读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教师配乐春江花月夜进行朗读)想家的心情他乡的天空/我是断线的风筝/他乡的水面/我是无根的浮萍/他乡的夜晚/月亮很瘦/如何也装不下/想家的心情

3、他乡的人群中/家是一团火/他乡的路上/家是一盏灯他乡的夜晚家是一种梦如何也圆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妈妈倚栏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师:其实,思乡、思亲是我们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怀。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这样的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题目)师:请看“泊“字,它有几种音?生:两个,一种念po,一种念bo师:本课读什么?怎么讲?生:本课应读“”,停船的意思。师:非常精确,你预习得很充足。师:“瓜洲”你是怎么理解的?生:瓜洲是地名,它是长江北岸的一种都市。师:画简图那么,题目该怎么讲呢?生:题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这个地

4、方。师:通过预习,你懂得是谁把船停在瓜洲吗?生:王安石。师:谁能完整地说出题目的意思呢?生:王安石把船停在瓜洲。师:非常好。有关王安石,你们有什么理解呢?生: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老人,临川人。是北宋出名的散文家和诗人。后人把王安石、苏轼等推为“唐宋八人们”名垂千古。生:她曾经在朝廷任宰相,并且还实行过变法呢!师:(补充)对,她曾在朝中任宰相,并且是个难得的好官,不墨守成规,不断改革创新,履行新法,却遭到守旧派的反对和迫害,被贬官。后来,皇帝又突下御旨,让她回京复任。这不,王安石接到旨令,赶紧从南京赶到京口,然后乘船北上,这首诗就是她在瓜洲停船时写下的。下面我们打开书,来欣赏一下。师:人们自由

5、读一读这首诗,规定:读准每一种字,读顺每一句诗。(生:大声自由读诗)师:刚刚,我发现同窗们读得特别投入,可谓声情并茂。谁来展示一下,读给人们听听。生1:读诗。师:你很不简朴,本课有个多音字,你读得都非常精确。(生鼓掌)生2:读诗。师:也很不错,不仅精确、流利, 并且也较有感情。师:下面我们听听录音。(播放课件:配乐、配图、朗读诗文)师:读得好不好?(众)生:好!师:读诗,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出诗的情感和蕴味,你们想不想读得更好?(生想)那我们一方面去理解一下诗的意思和作者的情感。师:接下来,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或运用其他措施,研究一下这首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尚有什么疑问?(学生小组自学,讨论交

6、流,教师巡视指引)师:通过讨论、交流,说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三、四句的意思:春风又一次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干照着我回到家乡呢?师:你真不简朴,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两句诗。谁再来说说, 你还读懂了什么?生:我是这样理解一、二句的: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道水,钟山和瓜洲之间只隔着几座山。(师画简图)师:其她同窗批准这样的理解吗 ,钟山指哪?她大概在什么位置呢?生:钟山指南京,也在长江南岸,是王安石的第二个家乡。(师在刚刚的简图上标画南京的位置)师:第二句是说南京和瓜洲之间只隔几座山吗?生:不是,是说钟山和京口之间隔着几座山。师:非常好!你们还读懂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王安石特别想家,想早

7、日回到家乡。师:真棒,你读懂了作者的心。 那你能试着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生读诗)师:读得不错,人们也试着读读。(众生齐读诗)下面,我们进一步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师:(出示课件书中插图)我们仔细观测这幅图画。(手指图中诗人)这就是王安石,此时她站在瓜洲,看到了什么呢?生:她看到了一道滚滚东流的长江水。生:看到了与瓜洲隔江相对的京口,尚有京口与钟山之间的重重山峦。师:诗句是如何描写诗人所见的呢?众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师: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指两名学生分别读诗)师:点评一下,你觉得谁读得好呢?生:我觉得第二位同窗读得好。师:你从她的朗读中感觉到什么了?生:

8、我感觉到瓜洲与家乡的距离仿佛特别近。师:从哪些词感觉到的呢?生:(一水、只隔、数重)师:我们再看图,瓜洲与钟山之间隔着宽宽的长江,尚有重重高山,事实上它们之间距离近吗?生:不近。师:可作者却感到近在咫尺,这是为什么呢?生:由于作者特别怀念家乡。师:非常好!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学生纷纷举手,比读,赛读,情感体现较充足)师:我们一齐来,读出两地的近在咫尺,读出作者心中的无比怀念(生站起来齐读)师:再来看图,如果你就是诗人,站在岸边,望着对岸,望着家乡的方向,你会想什么呢?生:我会想到自己的亲人。生2:我想到了和朋友们一起欢聚时快乐的时刻。生3:我眼前又浮现出了临别时家人为我送别的依依不舍的情景

9、。师:是啊!这一切是多么令人难忘,多么令人留恋啊!诗人还会想到什么呢?生:作者还会想到自己的家乡,她多想再我看一眼自己的家乡啊!师:她的家乡在哪?生:在南京。师:是,在江南的南京。目前正值春天,阳光明媚,春风送暖,那么此时家乡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让我们尽情想象一下。(如能引用学过的描写江南的诗句就更好了)生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生2:细雨濛濛,小河清清,鱼儿嘻戏,柳杨轻舞。师:多美的景象啊!生3:春风拂面,碧草如茵,鸟语花香师:正如诗中所写:千里莺啼众生:( 齐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师:你们与诗人真是心有灵犀啊!诗人也想到了这美好的景象,她是想早日回到家乡啊!因此不

10、禁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生:自由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此时皓月当空,作者眺望家乡,可谓心潮起伏。师:此刻,家乡绿荫千里鸟语花香的美景不禁浮现眼前,诗人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师:此时,亲人的声叮咛,句句嘱托又萦绕耳畔,诗人又不禁吟诵道:(生吟诵后两句)师:此刻,诗人思乡之切,归心似箭,怎能不借月抒怀呢?生:(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诗中的“绿”字吧。先说说它是什么意思?生:吹绿。师:(强调)这里的“绿”不指绿色,而是吹绿的意思。人们想想,这里的绿字还可以改成什么字呢?为什么?生:可改成“到”或“来”。生2:可改成“过”字。生3:可改成“吹

11、”。生4:“绿”还可换成“满”字,由于“满”字能让人感觉到江南到处都是温暖的春风,更能体现春天的生机。生5:还可用“拂”字。由于“拂”字可以让人感觉到春风轻轻的、柔柔的,暖暖的,更能体现春天特点。(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掀起了学习的高潮)师:比较起来,这些字哪一种更好呢?(学生各持己见,见解不一)师:你们的说法各有道理,王安石当年也一一想到了这些字,也曾为此感到迷茫。她煞费苦心,共修改正16次,最后选用了“绿”字,可见作者写作时有一种特别值得学习的特点善于推敲。我们一定要学习她的“推敲”精神。也正是当年的反复推敲,这两句诗才成了千古佳句,流传至今。师:那么“绿”字究竟好在哪呢?生:“绿”字写

12、出了家乡的美,一片绿色,生机勃勃。师:好,让我们美美地读,读出作者家乡的美。(生读,比读,赛读)师:有关“绿”,尚有不同的见解吗?生:“它”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恋。师:非常棒!你对绿的的体会更深了一步,让我们深情地读,读出对家乡的爱和思恋,(生比读)师:尚有不同的见解吗?联系一下课前收集的资料,联系当时背景,看看你能不能进一步走进作者的心灵。(学生思考)师:讲人们已懂得,这上一次作者出山,是第几次出任宰相?生:第二次,师:那作者心情会怎么样?众生:快乐。师:对呀!由于她又可以履行新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了,因此这“绿”字中还藏着一丝“春风得意”。师:好,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这一句,读出诗人官复

13、原职的兴奋。(生齐读诗句)师:好一种“绿”字,多么有有份量啊!可谓传神之笔!师:我们再来想,作者的革新曾遭到守旧派的层层阻挠,本次出山,她们又怎能善罢甘休,改革的道路自然艰难曲折,诗人的处境正如诗句所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想到这些,诗人心情是如何的呢?生:她尚有一份紧张和惆怅。师:对,她尚有一份前程未卜的惆怅。可见诗人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下面让我通过读再一次走进作者的内心吧。师:(引读)让我们带着一份对改革成功,衣锦还乡的企盼,读最后一句诗(生读)师:让我们带着一份改革艰难,前程未卜的惆怅再来读(生读最后一句)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读整首诗。(生读诗)师:(拓展)这节课,我

14、们同王安石一起走进了一种美好的话题思乡,思亲这是人类最诚挚、最美好的情感。自古以来,许多作家都写过此类作品,你还懂得哪些?看看她们都是如何体现思乡之情的呢。生1:(背诵)静夜思生2: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3:背诵夜书所见生4:背诵长相思生5:诵读王维的杂诗,李觏的乡思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这些诗,这些作品是如何体现作者思乡之情的呢?想谈哪首就读哪首。生1:静夜思是通过写景即写月光下恬淡、安详的美景来体现思乡之情的。师:乡思也是通过写景来抒情的,是通过写路上眺望家乡所见到的景色来抒发魂牵梦绕,牵肠挂肚的强烈思乡之情。生2:夜书所见是通过写夜里作者所见,所想来抒情的。生3:长相思是写行军途中所见

15、、所闻、所感,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师: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两句写什么情景?生:家乡的兄弟们登高的情景。师:这情景作者当时看到吗?生:没有,是想到的。师:对,这首诗是通过想象家乡登高情景体现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的。师:再看杂诗,透过注释,人们看看,诗句说的是诗人惦记家乡的什么?生:梅花。师:诗人只惦记家乡的梅花吗?生:不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父母妻儿她都惦记。师:这首诗正是通过写家乡窗前的寒梅来体现对家乡的怀念的,教师也收集了许多这方面的诗,出示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思乡之作尚有许许多多,课下人们继续收集,多多诵读品味,不要忘掉“腹有诗书气自华”。(下课)带领学生走进诗的情境 我教泊船瓜洲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解决信息、结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