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利亚的木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368572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利亚的木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科利亚的木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科利亚的木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科利亚的木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科利亚的木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利亚的木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利亚的木匣.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6 科利亚的木匣总目标:1,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启发。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

2、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三、教学难点:理请层次,认识过度段的性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6科利亚的木匣,请大家一起看老师写课题,讲解(科利亚是一位外国的小朋友,注意“匣”的笔顺,先横再竖,最后一笔是竖折。)齐读课题,这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一篇文章。故事发生在世界二次大战,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苏联人民英勇抗战的时候,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那么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

3、?请小朋友们赶快番开课文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次。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读生字词。3正音:指导学生读准“匣”、“箱”的字音,这两个字都是三音连拼。4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2ng,还有个读音是li4ng;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和“sh)”,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多音字

4、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选择读音。请同学做下面的练习。给下面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量身高(li4ng, li2ng)称体重量(li4ng,ii2ng)数一数(sh3u,sh3u)数量(sh4u,sh4u))(li4ng,li2ng)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1)可以列成下面表格: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2)用比较法记字形、理解词义:箱(木箱)倍(一倍) 相(互相)陪(陪伴)想(思想)赔(赔钱)(

5、3)一字多组,理解字义箱(木箱)(纸箱)(装箱)倍(几倍)(加倍(倍数) 德(品德)(德国)(4)易写错的字:德:右边是十四一心四部分组成,不要丢掉“四”下面的一横。6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词语。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 冰鞋滑冰时穿的鞋。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 仍然表示情形没有什么变化或恢复原状。(四)再读课文,理请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

6、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 化。(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7、?2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 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3学生质疑。激励学生读书是解决问题,学好语文的最好方法。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就一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8、,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小,而且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5, 学完科利亚埋木匣部分,让学生谈谈科利亚是一个怎样的人?说明理由。同时随机指导朗读,如学生哪句体会到细心,聪明,就及时指导学生读出科利亚的聪明,细心来。如2自然段从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讨论达成共识:科利亚是一个细心,聪明,爱学习,爱动脑筋的人。(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板书 26科利亚的木匣埋木

9、匣,挖木匣,受启示1-3 412 13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难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用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三,教学过程(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3自然段埋木匣一段,知道科利亚是位

10、聪明细心的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让我们再次走近科利亚,同他一起去挖木匣,一起去思考,一起去发现。1、轻声朗读4-12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妈妈挖箱子和科利亚挖匣子的句子,体会各自的心情。出示句子:A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B ,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引语:当妈妈找到埋藏四年之久的箱子,找到失去以久的宝贝,心情怎能不激动,不高兴呢?谁愿意读读妈妈的话。指名读,分组读齐读。引语:而科利亚照妈妈的方法,挖呀,挖呀,挖得仍然没有找到。他。(焦急,难过,伤心极了,失望)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再来读读这句

11、话。在学生指名读时,给仍然换个词,仍旧。正当科利亚难过焦虑时,可小伙伴们还嘲笑科利亚,这真是-雪上加霜,科利亚伤心极了!面对小伙伴的冷眼冰语,科利亚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0,11自然段。科利亚最后找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了吗?在哪一自然段?11段,请大家读一读(自己读,小组读,体会科利亚高兴,自信)那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在12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我们了,哪一个?果然,对了,当预想的和实际一样时,我们就可以用这个词,能用它说句话吗?科利亚通过思考终于找到了他的木匣,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出示课件)演示走完十步后,再强调问为什么现在科利亚走十步会找不到木匣,而走五步就找到

12、了呢?让学生说原因。因为四年前,科利亚还小,现在他长大了,步子比以前大了一倍,所以只要走五步。(再出示步子明理)通过学习,同学们一定对科利亚有了新的认识?能说说吗?(自信,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爱动脑筋,本来他可以直接去问妈妈的,但是他没有,他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小伙伴嘲笑科利亚,就说明他们也不知道原因。其他小伙伴没有想到原因,而科利亚发现了,很聪明。)引接语:听了同学们的称赞,科利亚一定很高兴。科利亚的确是一个爱动脑筋,爱思考小朋友。今天,他不仅找到了他的木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节。“你能给最后一个问句换种肯定的说法吗?3, 板书中心: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13、。4*【我思考,我发现】做弹性练习,看上课剩余时间决定拓展:听录音故事。故 事古时候,有个人到大山里去观景。他看见一个樵(qio)夫在山上的一棵大树旁砍柴。忽然,樵夫失手把斧子掉到山下了。只见樵夫解下头巾,把它挂在正在砍伐的树枝上。然后下山去,来到挂有头巾的大树下方,很快找到了斧子。这个人不住地夸赞樵夫的办法好。没过多久,这个人乘船过河,一不小心把宝剑掉到了水里。他想起了樵夫的办法,就拿出小刀在船舷(xin)上刻了个记号。等船靠岸了,他就从刻了记号的地方下去捞宝剑,却什么也没有找到故事听完了。现在,我就是那个掉了宝剑的人,我真的不明白,别人能按记号找着自己的东西,我为什么找不到呢?谁来帮帮我。

14、明理之后,说明后一部分就是成语刻舟求剑的由来。4, 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那同学们讨论讨论看,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事物也在起变化着?(表扬孩子们,在老师的心中,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善于思考,善于发现的好孩子。)总结:的确,我们周围的事物在一天天的变化,你们也在一天天的长高长大,即使以前学习不认真的同学,现在开始就一直很努力很勤奋,我相信将来一定会让人刮目相看。同时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号,但是,只要我们像科利亚那样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面对变化着的事物,采取不同着的策略,是没有什么困难能难倒我们。【板书设计】 26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 四年后 埋木匣 挖木匣 十 步 五 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龙湾区永中一小 张宪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