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528053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促使课堂更加精彩.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促使课堂更加精彩摘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们要合理运用电教,以多种方式向导学生提供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有效的注意。关键词:灵活运用、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激发兴趣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今天,人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放在重要地位,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发展,就必须要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

2、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灵活运用电教媒体于课堂中,让数学课堂因有它而精彩呢?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结合、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刚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

3、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我利用电脑制作一框逼真的红、绿灯课件,上课开始将电脑打开后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我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种现象。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这样的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识兴趣,有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

4、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

5、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当然,导入的形式还远不止这些类型。关键是要掌握人,因时、因地而变的法则,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好的效果。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尽量给学生审美情趣上的满足。二.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CAI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多媒体信息可同步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可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和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学中若能利用这一优点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

6、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思维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场”,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如这样分解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投影片抽、拉的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7、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教者通过投影的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不同学科、不同教材、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电教要求各不相同。根据数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们要合理运用电教,以多种方式向导学生提供刺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形象的图表、关键的词、符号等展现给学生,引起有效的注意。低年级儿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以动作为主,还要注意色彩鲜艳,重点突出。如在“倍”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逛动物园”,画面上可

8、爱的小动物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数、算、说,得到了:猴子和大象比,大象有2只,猴子有5个2只,所以猴子的只数是大象的5倍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勇跃发言。教师结合图形、数字、动画及声音等,以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和深化,正如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中、高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和有意记忆的能力有所增强,不再满足于仅提供形象直观的动态材料,要增加诱导的图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还要注意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先让学生猜一猜:屏幕上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三个面积相等

9、),问学生哪个面积最大?让学生先讨论,然后用“等积变形”的分析推理方法(如下图演示)通过割、移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如学生梯形面积计算时,电脑屏幕展现(1)拼: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比一比,得出梯形面积可以有(上底+下底)高2计算。(2)割拼:把梯形沿两腰的中点割,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底+下底)(h2)。(3)剪、移、拼,把梯形沿一个底点至这个顶点所对腰的中点剪开,然后旋转,移动,拼成一个三角形,所以梯形的面积计算可以用(上底+下底)高2。在电脑屏幕上割、剪、移动、拼,把

10、这过程展现在学生在眼前,激发学生思考,拓展思维空间,思维得到启发,学生在感受、体验、搜索中学生知识,促进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兴趣的培养,营造创新的氛围。由此可见,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降低了理解的坡度,难点得以突破,使学生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树立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兴趣。三.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学生思维困惑时,电教的介入,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

11、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从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感知、探究、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主动发现新的规律。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5厘米、4厘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两个小长方体,表面积至少增加多少平方厘米?至多增加多少平方厘米?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屏幕呈现“切割”、“分离”的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期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

12、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一个真实或者虚拟的学习环境,向学生展示传统教学中不容易呈现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让他们主动采取认知策略和元认知技能,进行认知投入,将学习活动中抽象的、高层次的要素相联系;注重分析知识之间的关联,进行以发现、寻求意义为目的学习;将学习内容和个人有意义的情境及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创造”和“贡献”,在投入学习的过程学习新知识。认知的投入还会带来行为和情感的投入,这样一来学生分享和创造知识的效率会更高。如当学生学习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后,学生在计算

13、半圆周长时,常把圆周长的一半误为半圆周长。产生这种错误的原因:一是受圆周长计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响。二是在思维转折处发生了障碍,没考虑圆周长的一半与半圆周长二者的区别。此刻,展示半圆图(弧长和直径可以分离的复合片)。通过抽拉演示并伴以“半圆周长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一提问,学生就会立刻明白错在哪里,并使之印象非常深刻。四.反馈教学信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输出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作为接受信息的主体,其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效果。传统的数学教学中,传递信息的载体是语音信号,其实学生对此较容易产生疲劳感,而且语音信号稍纵即逝,不能反复感知,

14、而且学生也不可能全体保时保量地传递信息。并且有具体的光、色、形的信号,并通过调控,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反复感知。如在学生初步学习了除法的两种分法后,运用课件提供大量的对比题组,作为学生思维整合、获取知识信息的感知材料,通过思维过程的对比展现,强化学生逻辑性思维的整合度,努力实现综合贯通,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屏幕上,伴随一阵阵欢快的音乐出现一棵大树,大树下挂着一个大鸟笼,在一片叽叽喳喳声中飞来8只小鸟,在4只同时飞进鸟笼后,图下出现两种不同的算式:84=2(次),82=4(只)。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算式,若选择正确,就会出现小鸟欢快的画面,并发出悦耳的叫声,若选择错误,小鸟便会发出“错了”的叫声。及时评价与纠正后,教师操作课件,10只小鸟2只2只地飞进鸟笼里,然后让学生进行选择表示小鸟飞进鸟笼次数的算式。总之,事实证明,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灵活的运用可以表现传统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真正做到让电教媒体服务于课堂,而课堂又因有了电教的存在会变得更加的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