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5279534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歌唱祖国.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四年级第七册音乐教案第1课 歌唱祖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唱采一束鲜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了解、接受)(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了解、初步学会)(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了解、初步学会)(4)学奏口琴7、1两个音(了解、模仿)二、教学内容(1)欣赏(2)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认认:三连音 重音记号(4)读读 唱唱三、教材分析这首欣赏曲目歌唱祖国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

2、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五、教学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基本练习(1)发声练

3、习1 3 | 5 3 | 1 U(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1=C-A 2/41 3 | 5 - | 54 32 | 1- | li li li lu 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三、新授1、猜一猜:欢迎大家到音乐课堂做客,今天老师带给大家的是什么礼物呢?同学们要通过竞猜游戏才能得到答案,下面我们分三组来做这个游戏。好,请看大屏幕:请你说出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你听国这个国家的国歌吗?(回答正确的同学,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节奏为他鼓掌)恭喜你为自己的组得了一面红旗。其中,有伊拉克的国旗和国歌, 对现在的政治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用战争解决

4、问题的方法是不可取的。2、听一听 ;今天,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就是歌曲国歌,你对国歌了解多少?请你告诉我好吗?老师根据学生的了解,来介绍聂耳。3、唱一唱下面我们同学用自己对国歌的理解来唱一唱这首歌。4、分析作品:认认三连音、力度记号和重音记号(1)认认三连音: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节奏型?生: 师:老师今天要介绍几位新朋友给大家认识!出示三连音xxx,说一说作品中三连音给你什么感觉? 师:什么是三连音?就是把一拍平均分为三部分,就像我们把一个线段平均分为三部分,它的每部分都是相等的。我们唱的时候要注意,三个音要唱得很均匀,它是一种具有推动力的节奏。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的招呼人们奋起战

5、斗。出示节奏练习三连音:师示范,生轻声的念后再敲并请个别同学上来敲。生敲,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再敲一次。(2)出示重音记号师:这个记号有点像我们数学里的大于号,但在歌曲中它不叫大于号叫重音记号,就是说有这个记号在上面的音要唱得坚定有力。(3)认认力度记号老师给出三个力度标记,f、 ff、渐强,请你们分组讨论把他们放在什么位置上?通过学生的分析,老师加以补充。5、大家随伴奏音乐演唱!下面,我们随着国歌的器乐曲来进行一下升旗仪式的表演,好吗?(学生进行表演)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认识,说说你今后将怎样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呢?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一、组织

6、教学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新授 1、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2、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3、复听全曲: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

7、力。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5、巩固全曲。四、小结:五、下课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基本练习(1)发声练习 1 3 |

8、 5 3 | 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C-A 2/43 | 5 - | 54 32 | 1- | li li li lu 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2)听音模唱要求: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三、巩固国歌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3、唱国歌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四、复习歌唱祖国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2、听歌唱祖国3、生跟琴哼唱旋律五、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采一束鲜花教学目标:1、围绕本单元“妈妈的爱”主题

9、,增强学生对妈妈的情感,认识妈妈无私的爱是天底下最博大的爱。 2、通过聆听及演唱,感受力度记号在歌曲中所起的作用。 3、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重点:能够用柔和的、充满爱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进行标注力度记号的练习。 2、唱准弱起小节 教 具:歌片节奏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随着音乐鲁冰花进教室。 1、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 导入:师(捧出一束鲜花)今天,老师亲手采来一束鲜花,这束鲜花我要送给谁呢?先不告诉你们,请同学们自己来听一听,猜一猜!(伴奏师范唱) 生汇报:送给妈妈 师:同学们说的对,这束鲜花就是要送给伟大的母亲的。这是一束康乃馨,它被称为“母亲之花”,那你知道它代表的

10、含义吗?(健康、真情、伟大、神圣、慈爱、思念等等)同学们想不想送给自己的妈妈一支康乃馨呢?那么就请你从老师的手中赢取吧! 为什么要把鲜花送给妈妈呢?请同学们再来听一听,然后告诉老师。 3、 再听歌曲(划拍子),在歌曲中找答案 生汇报:辛劳的汗水、喜悦的泪花出示节奏01712.1602227.165 您辛劳的汗水, 你喜悦的泪花, (1)有节奏的读词 (2)视唱旋律 (3)填词演唱 三字经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曾三迁住所;孟子学习上不思进取,母亲毅然剪断自己没日没夜织成的布匹,教育他不能半途而废。 为了我们的成长,母亲为我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11、当我们取得成功时,母亲的眼中会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当我们失败时,母亲陪伴在我们身边,支持、鼓励我们。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么?(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你们知道自己母亲的生日么?(自由回答)在母亲节或者妈妈生日这天,你都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呢? 可以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爱自己的妈妈,那么就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妈妈吧! 4、出示歌片,学习歌曲 (1) 听范唱师指歌片 师弹唱,生指歌片 (2) 读歌词划拍师生齐读划拍生读(3)旋律 师生模唱(单旋律)生模唱 (4)填词演唱 师唱生随(旋律和简单伴奏) 师生对唱(有感情地) 生唱(至少2遍,知道唱准为止) 加入打击乐器按照4/4拍的强弱再唱一遍 (5)

12、歌曲处理 同学们,歌曲我们已经会唱了,但是怎样才能让歌曲更动听?更能把我们队妈妈的爱唱出来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那么我们可以借助力度记号来帮助我们表现歌曲情绪。 生汇报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我们来试试,这样唱的效果怎么样?请同学们拿出献给妈妈的花。 (再唱歌曲,有感情地) (6)拓展歌曲妈妈,我不怕黑 五月,是母亲的节日,可是就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在救援中有这样的一个手机妈妈的故事。救援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一位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妇女,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身体被压的变形了,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孩子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随行的医生准备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孩子的被子里,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5.总结 请同学们把你手中的鲜花献给妈妈,大声的对她说:“妈妈,我爱你”。告诉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懂事了,让我们再一次唱起这首献给妈妈的歌,唱着歌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