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247804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史铁生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理解母亲是怎样关心照顾“我”,体会母亲细腻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父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体会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感悟人间真情。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来表达真情实感。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了解作者。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唤起阅读期待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道出了对妈妈的的心声。思念母亲,是

2、因为母亲的伟大无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同样表达无爱的伟大无私,和子女对母亲的绵绵思念的课文秋天的怀念。二、听课文读音,初步感知文本。1播放课文录音,师生齐齐静心聆听。2自由交流:听了课文录音,你知道了些什么?【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明确母亲对瘫痪儿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与关心,和作者对母亲的无尽思念与愧疚。】秋天的怀念一文感人至深,课文的录音如泣如诉,再配上音乐的渲染,让文本与师生内心情感共生。“静心聆听”给师生带来的定然是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洗礼,课文已经开始占据学生稚嫩而易动情的心灵,有一探为快的欲望。3师生共同交流作者的境况和写作背景。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3、1958年入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部。而后,于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二二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

4、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表达了作者在病中的思想变迁,只是这种思想的变化蕴含在母爱和愧疚中。三、学习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1同学们,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过生字关。课件出示生字:瘫 痪 雁 侍 捶 絮 豌2你能认识它们吗?谈谈你是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3你能记住这些生字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识字、记字方法,及时总结,达到交流共

5、享的目的。】4把它们放到词语中,你还能读好吗?课件出示新词语:瘫痪 雁阵 侍弄 捶打 絮絮叨叨 豌豆5把它们放到句子中,还敢试试读好它们吗?【课件出示带有新词的句子,或者让学生画出含有新词的语句。】6自由用心读读这些句子,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不必苛求与词语解释的完全一致。】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难句、好句多读几遍。2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轮流读一自然段课文,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重读。3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句子、在读中感悟。4自由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5组织师生交流,概括总结。6自由朗读课文,多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四、追踪作

6、业,巩固加深。1朗读课文,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做批注。2摘抄文中好词语佳句。3、搜集有关母爱或思念母亲的文章、诗歌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细读感悟。1齐读生字新词,听写新词。2自主交流,温故而知新。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抒写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绵长思念和愧疚之情。】2)课文的哪些语句给你的感受最深?读一读。3读中感悟,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读了这句话,还还想知道些什么?(2)齐读这句话。思考:母亲为什么要“我”好好活?从母亲的哪些

7、表现可以体现母亲要“我”好好活下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划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课件展示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探讨、感悟句子体现的思想感情: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

8、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1.指名分别读一读每一小句。然后按提示讨论交流:2.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母亲有什么样的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忽然不说”写出了母亲当时的表情和神态的变化,其爱子之情跃然纸上。】3.一个“挡”字体现了什么,母亲为什么要“央求”作者去北海看菊花?【“挡”体现了母亲不想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秋叶而伤感。“央求”去看菊花,是想让儿子散散心,好好活下去。】4.“喜出望外”如何理解?母亲为什么会“喜出望外”?你能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9、“喜出望外”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感到特别高兴。母亲“喜出望外”是因为“我”答应去看菊花,母亲以为我的心情变好了,感到高兴。】5.母亲为什么“忽然不说了”?【母亲不忍心让瘫痪的“我”“触字”伤情,尽量不提与“腿”有关的让“我”敏感的字眼。】6.先自由有感情读读上面句子,再齐读感悟。7.让学生按上面的学习方法,抓住文中其它的细节描写来谈谈母亲的伟大无私,课件出示:、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a.指名读、齐读。学生交流朗读感受。b.从“最后一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母亲临去世,依然没有想到过自己,最惦记,最

10、无法割舍的还是自己的儿女,这就是一个母亲,最伟大的母亲。】c.指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件出示: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a.先自由读,在齐声有感情朗读。b.不同颜色的菊花绽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表独特见解,教师只作点拨。】c.“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懂得了吗?【儿女“好好儿活”是母亲最惦记的,记住母亲的话,好好生活下去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最深切的怀念。】者生发情感的共鸣,体悟得到落实、提升,心灵受到洗涤,灵魂得到震撼。二、拓展链接,开阔视野。1.创设情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清明祭祀时节,站在母亲的墓前,作者会对母亲诉说些什么呢?试着设身处境,写一写,说一说。2.配以哀伤悠扬的音乐,学生自由写话,再自由说一说。三、开放作业,延伸文本。1.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2.阅读史铁生的著作合欢树,继续深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真挚的思念之情。【板书设计】秋天的怀念 照顾、关心 母亲我 怀念、愧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