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224181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第八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分析单元专题:艺术的魅力教学内容:伯牙绝弦、月光曲 、 蒙娜丽莎 、 我的舞台、回顾拓展八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目的: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4、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本组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这方面的文章和书籍,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和实践。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

2、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课时安排:精读课文4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4课时,回顾拓展1课时。25伯牙绝弦学习目标: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2.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创设情境,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语言文化。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

3、,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曲子,我们听一听,教师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听出了什么?相传这首曲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俞伯牙所弹的一首曲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3.引导学生质疑:“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绝弦,作为音乐家,琴是自己的第二生命,而伯牙却把它摔碎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缘由?课文会给大家解开疑惑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声

4、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有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指导: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课文记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4.你是从哪里知道伯牙和钟子期

5、互为知音?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引导学生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学生思考: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怎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别人对他的赞美都是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只有钟子期。即兴提问:若你是伯牙,听到子期的赞美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一旦听不到这种赞美,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失望、寂寞、忧虑、渴望5.默读课文,感受知音的含义。四、课文小结,援引质疑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

6、音的相关内容,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1.课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2.伯牙仅仅是不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第二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回顾前文,复习知识二、朗读课文,感悟知音1.全班齐读课文。2.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你如何赞叹?找出钟子期赞叹的语句。3.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伯牙正在鼓琴,子期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子期会怎样赞叹?有感情地朗读2-4句。4.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1)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

7、为世上再无知音呢?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表达了什么?(2)结合注释想象伯牙当时的心情,朗读这句话。5.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个同样动听的乐曲,就是前面我们听的高山流水。三、回味诵读1.善鼓的伯牙为了知音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2.学生讨论,教师点拨。3.师生齐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搜集体现知音的诗句和名人名言。2.背诵课文。 26 月光曲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

8、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波光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4.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这一点课文没有具体的答案,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才能突破难点。教学准备:1.搜集贝多芬的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 学 前 设 计教 学 后 设 计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料,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归纳: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出生于1770年,1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