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1380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瓦拉赫效应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

2、效应”。 2.门坎效应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共生效应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901年至19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刻板效应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

3、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楀懡鍏堢敓璇寸殑鈥滃緢鍑5.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

4、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

5、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蝩v觴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8.蝴蝶效应 96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

6、。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 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 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

7、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9。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 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 弄驳背脑嗖鳘膊m10。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

8、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 11鲶鱼效应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

9、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12.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此乃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13。名片效应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

10、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如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o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 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

11、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异性效应 李女士是某公司公关部经理。她联系颇广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赫赫战功。公司的原料奇缺材料科的同志四处奔走却连连碰壁而李女士外出联系不久问题便迎刃而解。公司资金周转严重失灵急需贷款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又是李女士风尘仆仆周旋于银行之间竟获得贷款上百万元。李女士因此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一加再加。有人试图总结李女士成功的秘诀发现她除了具有清醒的头脑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接物待人灵活之外和她端庄的容貌、娴雅的

12、仪表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男营业员接待女顾客一般要比接待男顾客热情些。上述李女士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如今的社会还是一个男性占很大优势的社会外出办事多数要和男性打交道由女性出面较为顺利这便是心理学上所谓?quo;异性效应。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引的基础上的。人们一般比较对异性感兴趣特:潑(稂鎟#e琪玟挄别是对外表讨人喜欢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感兴趣这点女性也不例外只不过不如男性对女性那么明显。有时为了引起异性注意男性还特别喜欢在女性面前表现自己这也是异性效应”在起作用。不过”异性效应”不能滥用。女性外表漂亮讨人喜欢如果再加上交往得当在异性面前办事容易这是正常的反之若为达到某一

13、目的用色相去引诱别人那就不道德了.男性对异性尤其是年轻漂亮的异性热情些客气些也无可非议但把异性当作刺激想入非非让人感?quot;色迷迷的就超过限度了因此与异性接触要把握住度. 15。责任分散效应 196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

14、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冉隙砸煨愿行巳蔡豾w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6。詹森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