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学试卷1分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137667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类学试卷1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贝类学试卷1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贝类学试卷1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贝类学试卷1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贝类学试卷1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贝类学试卷1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类学试卷1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5分,每空1.5分)1、贝类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卵胎生和幼生三种。2、双壳纲贝壳壳面结构主要包括铰合部、楯面、壳耳、放射助、小月面、生长线和韧带,内 面结构主要包括外套窦、闭壳肌痕和外套痕。2、双壳类外套膜边缘分为简单型、二孔型、三孔型和四孔型类型。3、我国牡蛎增养殖的主要种类有太平洋牡蛎、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和密鳞牡蛎(或褐褶牡蛎)四 种。4、头足类的漏斗是由足部特化而来,主要有水管、漏斗基部、漏斗下掣肌构成。二、名词解释(30分,每个3分)1、外套膜:是贝类躯干部背侧皮肤的一部分皱褶延伸形成的,由内外两层表皮及其间的结缔组织组成, 具有分泌贝壳、呼吸和保护作用。(必须有)外

2、观像一个袋子,里面装着鳃以及各种内脏器官。2、颚片:是贝类特有的构造。颚片通常位于腔两侧,由外表皮加厚形成,几丁质,边缘锐利,有时 具有小齿,用来切断食物。3、缝合线:螺层之间的界限,有深有浅,螺层数目=缝合线数十1,每一螺层上常生有生长线、突起、 纵肋、横肋、棘和各种花纹,有些种类表面还生有壳皮和壳毛。4、消化盲囊:贝类的肝脏,它是一个大型的几乎对称排列的葡萄状褐色腺体,包围在胃的周围,有时 伸入到足内。在生殖季节,它经常被生殖腺包被。是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如蛋白酶、 淀粉酶、蔗糖酶、脂肪酶等,其中的淀粉酶是主要成分。5、平衡囊:通常位于足部的足神经节附近,为一个囊状构造,

3、里面具有耳石或耳沙;囊壁是由带纤毛 的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相互排列构成,并共同分泌液体充满整个囊腔。当贝类运动时,囊里面的耳沙或耳石接触纤毛并刺激脑神经,从而协调运动。6、原生壳和次生壳:贝类幼虫期由其壳腺分泌的几丁质半透明的壳称为原生壳,以后称为贝壳的壳顶 部分;贝类生长时,由其外套膜生壳突起分泌的石灰质的壳称为次生壳。7、晶杆:为一几丁质的棒状物,其末端突出于胃腔中,它依靠晶杆囊片的纤毛作一定方向的旋转和挺 进,以搅拌食物,此外,依靠胃酸的作用,使晶杆溶解,溶解,溶解液中含有糖原酶,可以消化食物。8、漏斗:是由足特化而成的,是头足类的一个特殊游泳器官,贴附于头部腹面的漏斗陷,也是头足类 排泄

4、物、生殖产物和墨汁排出的通道。在原始种类,如鹦鹉螺,漏斗由两个左右对称、彼此复盖的侧片构 成,不构成完全的管子。9、唇瓣:位于身体的两侧,的前方,通常呈三角形,左右各1对,共四片,每侧有一内、外瓣,外 唇瓣与外套膜基相连,内唇瓣与内脏囊相连,内、外两唇瓣相对的一而具横褶和纤毛,依靠纤毛摆动,从 而选择及运送食物入口。10、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容纳动物的头和足,体螺层与螺旋部大小比例不一定,有 的螺旋部极小,体螺层极大,如皱纹盘鲍,宝贝,有的体螺层很小,知笋螺和锥螺。三、问答题(55分)1、贝类的生活型有哪些?其生活型与身体结构及体制的关系如何? (9分)答:根据栖息的底质和生活方

5、式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生活均与动物体制相对应或适应。(每 种生活型1分,必须举例子)1游泳生活型此类型贝类具游泳能力,头足纲十腕目的种类如鱿鱼,枪乌贼等,身体呈流线型,后方具有鳍,平时 能够保持身体的平衡;在高速游泳的时候可以紧贴身体两侧,减少阻力。漏斗是其特有的游泳器官,通过内部肌肉的快速收缩可以产生向前的冲力,推动身体向后运动。2浮游生活型 贝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通过纤毛环或面盘在水中浮游 海蜗牛等异腹足目以及一些翼足类可以分泌浮筏或具有特殊的身体构造来使身体漂浮 头足类的鹦鹉螺,可利用贝壳内气室来控制身体在水中浮游。3底栖生活型 底上生活型a.匍匐生活型(自由生活型)此类贝类多

6、在岩石,石块,泥或沙滩以及海藻等外物类而作匍匐式爬行活动,如大部分腹足类动物, 它们通常具有十分发达宽阔的足,而且感官发达,利于发现食物。b固着生活型包括双壳类中的牡蛎,海菊蛤、猿头蛤等以及腹足类的蛇螺等种类。此类动物一般具有较坚固的外壳, 或其上有各种突起物,可以保护自己,通常运动器官退化。c.附着生活型贻贝、扇贝、珍珠贝等一些双壳类,通过足丝附着在岩石或它物上生活,足退化较小,但足丝腺非常 发达,同时在遇到环境条件不利于生活时,旧足丝可放弃而另泌新足丝,从而改变生活的原有环境。 底内生活型(埋柄生活型)在底内泥沙中生活的种类,大多为双壳类,此类动物按其生活的底质不同,又分为三类,即泥沙或沙

7、 泥、沙滩以及软泥。身体的体制随底质不同有一定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性:a栖息深度越深,足越 发达,如蛏类;b栖息较深的种类,贝壳扁平而且光滑;浅潜的种类贝壳较厚,如文蛤;c深潜则水管长; 浅潜,水管短或,仅有出入水孔与滩面接触,如蚶;d为于保水,生活在沙滩的种类,贝壳可完全闭合, 如文蛤。生活于泥底的科类,壳两端常开,且鳃分泌粘液的能力较强,将带入体内泥分粒必粘液粘着而 排出体外,如毛蚶。 凿穴生活型a穿凿岩石,珊瑚如双壳类中的住石蛤,石蛏、开腹蛤、海笋等以及腹足类中的如菊花螺、蜒螺等。有的是靠足机械的方法,即动物利用足和贝壳钻磨岩石,还有就是化学方法,即可以分泌酸液b穿凿木材如船蛆和马特

8、海笋。一般都有发达的水管伸出穴,以摄食和呼吸,一般不再需要原的贝壳来保护身 体,故受薄脆或不能完全包被身体。4共生和群聚砗碟同虫黄藻共生。砗磲的排泄产物可被虫黄藻利用,而虫黄藻则作为砗磲的食物。5寄生由于寄生,身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贝壳消失,生殖器官发达。2、贝类摄食的方式及特点?(9分)()舐食鲍、泥螺、田螺、苹果螺、蜗牛、石磺等匍匐生活的贝类,具有发达的吻、齿舌或颚片和唾液腺。舐 食食物时,依靠齿舌带上的肌肉伸缩作前后活动来锉碎食物,只能刮取薄薄的一层。(二)滤食瓣鳃纲贝类主要的摄食方式。有水管的种类还能依靠水管摄取底栖藻类及沉淀下来的有机碎屑。滤食 过程比较复杂,是在贝类的外套膜、鳃

9、和唇瓣三者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浮游的腹足类动物也是这种摄食方式。一般情况下,滤食性种类,对食物的化学性质无选择,只对食 物的大小进行选择。由于滤食的特性,消化器官也相应发生特化,如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呈简单的横裂状,较 大;鳃具有食物运送沟。此种方式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摄取海水中悬浮的食物,此类动物一般无水管或只具有短小的水管, 如牡蛎,海菊蛤、扇贝和海螂等;另一种是摄取沉积的食物,此类动物一般具有长的水管,可以依靠进水 管的延伸而将水管放置在周围的泥面或沙面上,用来收集食物,如樱蛤、斧蛤和大多数的双壳类。这种 摄食方式决定了动物体只能以缺乏或没有运动能力的生物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三)捕食章

10、鱼、乌贼等头足类的主要摄食方式。以捕食小杂鱼虾等为主。章鱼通常用腕试探洞穴,并可掘穴, 用腕上的吸盘吸住双壳类的贝壳,打开摄取其软体部;有时还可分泌毒液,杀死或麻醉后再进行摄食。(四)吮食某些寄生的种类,如短螺,吮食贻贝的体液,它们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等,通常有不同程度的退化。3、举例说明双壳类鳃的类型和结构特征有哪些? (9分)答:双壳类的鳃具有以下几个类型:a.原始型:见于最原始的双壳类动物,在它们的身体两侧各有1个位于后方的羽状本鳃。鳃轴两侧各 有1行排列成三角形的小鳃叶。这种鳃与腹足类动物的羽状本鳃没有太大的差异。b丝鳃型:鳃叶延长成丝状。不同种类之间变化较大:比较先进的种类如不等蛤,每

11、片鳃丝的前侧与 后侧具有多个“纤毛盘”,同一列上的所有鳃丝彼此可依靠这些纤毛而联系到一起,这种联系称为“丝间 联结”,这样身体两侧单纯的鳃丝结合成为2枚相连的鳃瓣,故双壳类又被称为“瓣鳃类”。c. 真瓣鳃型:特征是外鳃瓣上行板的游离缘与外套膜内缘愈合;而内鳃瓣上行板前部的游离缘则与背 部隆起的侧面相愈合。这种类型的鳃不仅在鳃板之间有血管相互联系,而且在同列的鳃丝中也通过血管贯 通,这样在鳃板间形成了许多横隔代替了纤毛的联系,因此鳃具有了极为规则的格子状构造。d. 隔鳃型:这种类型的鳃是身体每侧的2片瓣鳃互相愈合,并严重退化而形成的。它们仅仅在外套膜 与背部隆起之间架起一个肌肉性质的有孔的隔膜,

12、而真正具有呼吸作用的是外套膜的内表面。在双壳类动 物中,仅仅孔螂总科具有这种类型的鳃,因此这类动物又被称为“隔鳃类”。4、双壳类前后、左右、背腹方位是如何判别的?其壳长、壳高和壳宽如何测量? (9分)答:具有壳耳的种类,如扇贝、珍珠贝等,如果两壳耳不等,一般壳耳较长的一端为身体的前端,壳 耳短的一侧为身体的后端。然后将壳顶朝上,前壳耳向前,位于左侧的即为贝壳的左壳,相对一侧为右壳。 如果两个壳耳大小相似,则观察贝壳内侧的闭壳肌痕,通过贝壳的中线较多的一侧即为贝壳的后方,另一 侧为贝壳的前方。对于没有壳耳的种类,可以通过壳顶的方向来判断,壳顶偏向的一侧为贝壳的前方。如 果壳顶位于中央,则壳顶至贝

13、壳两侧距离比较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有些帘蛤科的种类,具有小月面的一 侧为贝壳的前方,楯面的一侧为身体的后方。而且具有外韧带的一侧为贝壳的后端。牡蛎因为都是左壳固 定,所以比较容易确定左右。观察贝壳的内侧,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贻贝比较特别,其壳顶相对的一侧为后端,又称腹部,相对的一侧为背面,即贝壳的前面。壳长:前端到后端的最大距离。壳高:壳顶到腹缘的最大距离。壳宽:两壳之间的最大距离。5、我国扇贝的主要经济种类的主要特征和分布? (10分)答:主要包括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四种。(每种2分)a栉孔扇贝:贝壳较大,扇形,前耳大于后耳,壳表具生长纹和放射肋,放射肋上其发达的棘状

14、突起, 足丝孔具栉状齿。主要生活于潮下线50M以内的水域,底一般以足丝附着生活,环境不利时,足丝可脱落, 利足双壳快速开闭而游泳,并不重新分泌足丝,生殖腺白色,早桔红色,干制品干贝,肉味鲜美,主要 分布于我国北方沿海及东海,日本,朝鲜也有分布,是目前我国北部我国重要的增养殖品种之一,1976王 子臣育苗成功。资源量大,自然苗成功。(分布答北方沿海可得分,特征必须有足丝孔有状齿,否则扣1 分)b华贵栉孔扇贝:形态接近栉孔扇贝,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 福建东南沿海海域,大鹏湾为主产区。(主要南方省份答2个以上或答南海可得1分)c海湾扇贝: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

15、耳略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20 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经过选育还有红色。原产美国大西洋沿岸的内湾泥沙地质中,经引进后现我国 沿海广泛分布。(原产地必须要答,否则扣1分)d虾夷扇贝:贝壳扇圆形,壳高略大于壳长,薄而轻。两壳大小几乎相等,右壳较平,左壳较凸。左 壳有主要放射肋10条左右,右壳有主要放射肋20条左右。刖耳比后耳大。从日本引进,尤以山东半岛为 多。山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日本引进必须答,而且国 内养殖地要答长海县或大连,否则扣1分)6、腹足类消化腺的组成及主要结构特征?(9分)腹足类的消化腺一般包括唾液腺、食道腺和肝脏。 唾液腺:一般位于腔的周围,开在齿舌的左右两侧。几乎所有的腹足类动物都具有这种腺体。 其形状一般为簇状、管状或袋状;柄眼目动物的这种器官很发达,呈叶状,又被称为“桑柏氏器官”。唾 液腺是一种粘液腺,缺乏酶类,没有消化作用。但是肉食性贝类的这种器官则含有蛋白分解酶,在某些种 类中还含有少量的硫酸(如玉螺科),动物体可以利用其溶解双壳类的贝壳。 食道腺:新腹足目贝类特有的消化腺,一般位于食道的中部,又被称为“勒布灵氏腺”。这种腺体 在榧螺科和细带螺科中不发达;骨螺科则形成一个腺质块;蛾螺科则形成一个薄壁的长盲囊。 肝脏:是最重要的消化腺,能够分泌淀粉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