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09733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 建立汉字系统,巧记语音字形-从音、形、义的联系谈汉字语音、字形的识记(网友来稿) 四川省资阳中学李政 641300 语音、字形是历年语文高考的必考试题,其能力层级最低,但却是许多同学复习最感头疼,考试丢分最惨的两个题。这两个题在试卷中总是排在卷首,其得失直接影响考生作后面试题的心理状态,因此,做好这两个考点的复习至关重要。 毋庸置疑,这两个考点复习的基本方法是识记,但识记也是要讲方法的。常常看到有的同学整天抱着复习资料看语音,记字形,记得昏天黑地,但到了考试,仍然总是出错。笔者观察到,这部分同学常常很少查字典、词典,即使查,常常也只注意语音、字形,很少去看字义,记忆

2、不牢固,容易遗忘,加以识记量大,容易弄混。在这里,本文试就建立汉字音形义系统和字义系统谈谈汉字语音字形的识记方法。 大家知道,汉字作为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从汉字的造字法看,其字音、字形与字义大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汉字的使用状况看,字音、字形与字义也是一一对应的,只要我们抓住它们之间的联系,建立汉字形音义的完整系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在复习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据义定音 在高考中,容易考查的误读类型一般包括如下几类:多音字误读、形声字误读、形似字误读、统读字误读。其中多音字误读出现频率最高,甚至有时如常1996年高考就考查几个多音字读音,因此,多音字的读音识记是语

3、音复习的重点。 一识记多音字,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于多音字来说,往往读音不同,语义就不同,也就是说,多音字的语音,本身就具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如果我们在识记语音的时候,同时注意其语义的区别,那么,这些字音就多了一个识别点,不但有助于我们更为牢固的识记字音,也有利于我们对词汇的积存。比如,“心广体胖的“胖字,其读“png时意思是“人体肉多跟“瘦相对,其读“pn时意思是“安泰舒适,只要你注意了这个意义,一般很不容易忘记。 2、有的多音字的语音还有识别词性的作用。如“劲,在读“jn时是名词性语素,而读“jing时是形容词性语素,只要我们把握了其语义的这个区别,那它在具体词语中的读音就能确定了,

4、如“干劲,“劲头,“有劲都读前鼻音,“强劲,“刚劲,“疾风知劲草都读后鼻音等。 3、有的多音字的语音还有识别词语语体色彩的作用。如“薄,读“bo时,一般用于口语中,且大都单用,如“被子太薄了;而读“b时则用于书面语中,且多用于复音词,如“单薄,“日薄西山等。再如“澄,“貉,“壳,“落,“血等都是这样。 二关于依据声旁类推易误读的形声字,我们也要注意其意义的辨识 形声字,顾名思义,即由表音的声旁和表意的形旁两部分构成的字。在造字之初,其声旁往往是能够表示其读音的,但由于在使用过程中,有部分字的字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造成了现在读音的容易混淆。比如“粳(jng)字,其声旁是“更gng,我们在记忆

5、时如果留意其字义“粳稻,再联系其形旁“米,记忆起来就牢固得多。再如,记忆“蒿与“篙的字音时,我们结合字形分析,“蒿是草头,与“草本植物有关,“篙是竹头,是“撑船的竹竿或木杆,前者读“ho,后者读“go,这样记忆既不易混淆,也容易记得牢。 二、 据义定形与据音定形 在高考中,常常考查的易误字类型有:同音易误、音近易误、形似易误等。对这三类易误字,据义定形都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关于音近易误字和形似易误字,我们还可依据字音定形。 一建立字义系统,调动已有知识储备,检查错别字 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其字义与字形常是有所关联的,我们常能依据其字形结构或形旁推测其字义。在这儿有个问题,我们对一个字常常并

6、不是第一次见到,但我们的同学往往不能依据自己已有的对这个字义的把握来推测它在这个词语中的涵义是否恰当。其实,一个字,即使它有多个意义,但这些字义之间常常是有联系的字形完全相同的同音字除外,也就是说,同一个字,往往有一个词义系统,我们掌握了系统中的一个含义,就有可能结合语境推出其他的意思。这个系统常由“本义即原始义,引申义,比喻义组成,本义与引申义之间是“相关的,本义或某一引申义常常又和比喻义之间有“相似的关系,我们只要明了其中的一个义项,就可推测该字的其他义项,基本可判定这个字与该词是否有联系,从而推断字形是否有误。如“夹,我们只要知道它有“从两个不同方向用力,使物体固定之义,就可依据相关的原

7、则推出它在“夹层中“两层之义,在“夹生饭中的“夹杂,搀杂之义,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出它与“汗流夹背一词有何联系,这样,我们基本可判定该词中“夹是别字。如果你在记忆时,注意了“浃的字形与字义透,遍及的联系,这样就更不容易忘记了。 二据义定形 前面已经讲了字义与字形的联系,在汉字字形的识记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字义与字形的联系。对成语中的字,还应注意其在古文中的意思。如“积毁销消骨,“销是“熔化之意,与金属有关。“再接再厉励,“厉乃“奋勉之意,与“激励无关。“再在生父母,“再是“第二次的意思,并非“在活着的时候。 三据音定形 有的别字是由于我们平常容易读错而误写,对这类字,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弄清其字义的同

8、时读准其字音,这样记忆效果会好很多。如“文恬武嬉的“嬉字常误作“喜,一方面是不了解其“游戏、玩耍的意思,另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常把这个字念作“x。“独当一面的“当字我们常误作“挡,就因为不明白其“担当的含义而把它误读为“dng。其他的如把“名落孙山写作“名落深山,把“直截了当写作“直截了当等,都是相同的原因。 总之,语音,汉字的复习,必需要我们长期去积存,踏踏实实去落实,急功近利的“临时抱佛脚,寄希望于一蹴而就,往往适得其反。 邮箱:qiong0661vip.sina 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 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九种巧记字形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参照! 一、探源法 探究词语的来源,

9、有助于我们牢牢地记住字形。提纲来自提纲挈领。提纲挈领的意思是提住网的总绳,提住衣服的领子,比喻把问题扼要地提出来。纲是提网的总绳,比喻事物最主要的或总领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提纲的意思是写作、发言、讨论等内容的要点。 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提纲误作题纲。类似还有:蓬荜来自蓬门荜户;沧桑来自沧海桑田;优游来自优哉游哉;针砭来自古代医学术语,砭是古代的石针,故其形旁为石字。 二、析义法 分析词语中语素的含义,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记得又快又牢。如题(题写)词,头昏脑涨(充血),和(连着)盘托出,明火执仗(兵器的总称),类似还有:切磋,厮杀,陨落,不厌其烦,旁征博引,大坝合龙。 三、辨形法 辨析字

10、的形旁可以很好地区分形近字,如霞、遐、暇与瑕。霞形旁是雨字头,跟天空有关,是天空中彩色的云,如朝霞霞光等;遐的形旁是走之底,跟走、跟距离有关,是远的意思,如遐想闻名遐迩(远近闻名);暇的形旁是日字,跟时间有关,意思是没有事的时候,空闲,如闲暇无暇顾及(没有时间照顾到);瑕的形旁是玉字,跟玉石有关,意思是玉上面的斑点,比喻缺点,如洁白无瑕瑕瑜互见瑕不掩瑜白璧微瑕等。 类似还有皱、诌与绉,赢、嬴、羸与蠃,芋与竽,详、祥与佯,谍、喋与牒,澜、斓与谰等。 四、构词法 分析词的结构,尤其是并列结构,可以很快地推断字形是否有误,因为在对应位置的字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如:貌合神离,珠联璧合。 五、解字法

11、关于会意字,分析其构成与意义,有助于我们记住字形。如:炙,上面是个肉字,下面是个火字,意思是用火烤肉,引申为美味的食物。又如:祭,左上方是肉,右上方是一只手,下面是一个示,祭表示用手拿肉去祭祀祖先。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将祭字上方写成登字头。类似的还有束初等。可用以下口诀记住一些会意字:火上烤肉为炙,用刀裁衣为初。草生田中为苗,用力耕田为男。以绳捆柴为束,人倚树旁为休。眼皮下垂为睡,口中不愿为否。上小下大为尖,有人动戈为伐。犬出穴下为突,两马并驾为骈。以火烧林为焚,有人被系为囚。不正为歪,不见为觅,小土为尘,火土为灶。 六、故事法 有人将辇误写作辈,将究误写作宄,还有人将草菅人命的菅误写作管,将裹

12、误写成裏(里),于是有人写了两副讽喻性的对联: 辇辈并车,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同盖,九九难得八八除。 山管丁口水管财草管人命,皮裏袍子布裏腿马革裏尸。 听了故事,辇、究、菅、裹这四个字就会深入地印在脑海里。 七、表演法 祟与崇,崇是形声字,山是形旁,与山有关,宗是声旁。祟是会意字,由出示构成。我们可以在门外做一个探头探脑往里面看的动作,就很容易记住这个字。 八、口诀法 用火烧,用水浇,东方日出是指晓;左边绞丝弯弯绕,换上提手是阻挠; 依靠旁人为侥幸,丰衣足食才富饶;带草成荛带女娆,桡骨木旁少不了; 尧字一共是六笔,多加一点就错了。 九、别解法 阕与阙,音同形似,很难区分。可用别解法记住其中一个,剩下的那一个可类推。阕字里面的癸上部的登字头看起来左右对称,就像一首词的上下阕,词又可以谱曲歌唱,所以跟词和歌曲相关的,用阕,如音乐终了叫乐阕,歌曲或词一首叫一阕,分两段的一首词有上阕和下阕等;剩下的,用阙,如读第四声的城阙宫阙,读第一声的阙如拾遗补阙等。 蜇与蛰音、形均相似,很容易混淆。可以这样记:蜇字的里面有根长针(第七笔竖像一口针,也像虫子的毒刺),马蜂等虫子用它来蜇人;蛰字里面有一个动物弯着身子在冬眠蛰伏,春天气温升高,土地解冻,蛰伏地下的动物被惊动了,说明惊蛰这个节气到了。蛰又像一个人弯着身子睡懒觉一样隐居,因此就有了蛰居久蛰乡间蛰如冬蛇等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