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5088307 上传时间:2022-09-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结题报告一、研究概况课题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交流、学习工具,它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负面的影响,使他们整日沉迷网络,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学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充分发挥其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要遵循网络特点和网上信息传播规律,充分考虑未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政治思想教育

2、、网络道德品质教育和网络法制观念教育,采取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培养学生的良好网络习惯,以削弱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是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基于以上考虑,我校从2013年1月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展了“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德育问题及研究对策”的课题研究。研究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找出网络对学生危害的具体表现,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网络生活的特征及网络道德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学生健康使用网络的应养成的好习惯。积极探索借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健康上网的途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律,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他们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的作用

3、,提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对于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防止网络陷阱的诱惑威胁;尊重他人的网络行动,自觉地、有意识地谴责、抵制一些非法的网络行为。借助多媒体和局域网,让学生在轻松、充满乐趣的氛围下进入网络,使学生感受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引导学生养成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等好习惯,增强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知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研究方法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建立完善科研制度,加强理论学习,选择确立各级子课题,分层次制定实施方案等方面入手,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主体性、快乐训练、体验性、差异性等原则,采

4、用多种方法,在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等方面认真摸索、实践,促进了学生品质的内化,培养了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自律能力。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与学生谈话、与家长谈话。课题研究组分两个小组。我这个小组成员有,组长:唐小爱 成员:何宗玲、何小流、朱震国。课题组成员先熟悉网络中青少年学生能触及的各个方面,如网络游戏的种类、QQ世界等,认真钻研心理学理论,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研究学生沉湎与网络的原因。经过研究、探讨,我校小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使用网络习惯,能做到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上文明网,树立了对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自

5、觉的网络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自我教育、网络自律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在网络环境下规范学生道德行为要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通过体验来发展,通过行为来体现。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创新管理为基础,以完善机制为保障,以体验活动为渠道,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促使少年儿童健康使用网络良好习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基本养成了健康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快乐畅游网络世界。学生上网的目的性更明确了,上网学习蔚然成风。的目的就是玩游戏、聊天,其他目的百分率较低。为此我们在研究中大力宣传,让每一个孩子都真正明白正确上网才能促进自己学习和研究。利用专业课教会学生使用网络来查询资料、学习电脑绘画

6、等。让学生明确了怎样才算健康上网。以“利用网络查资料”这一项为例,从一个学期后的后测数据中我们发现,本班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语文课文时,上网查找与文章有关的资料的习惯,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提高了学习兴趣,而玩游戏和聊天的学生则明显减少。少年儿童健康使用网络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期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摸索,总结出一些可行的经验。耐心加恒心,促进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耐心引导,循序渐进。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反复,我们要耐心的做好学生的工作。引导学生制定健康上网公约,号召学生积极履行公约内容,在公约上承诺

7、签字。我们还设计了上网计划表,对学生的上网情况进行指导和监控,学生每做到一条就可以得一颗星星,全部做到即可获得一个笑脸。学期末,我们还将健康上网情况纳入学生的年终评价中,通过这些激励措施,切实提高计划的执行度,调动了学生健康上网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养成。上网时间 上网目的 文明上网 安全上网 健康上网 上网收获 学生签字 家长签字 在这里,我们不赞成通过剥夺孩子的权利和自由来限制孩子上网。一方面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禁止孩子上网会使孩子接受不到更多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不利于孩子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能力,时间长了,也会被时代淘汰;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也很难作到以理服人。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

8、不能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变“堵”为“疏”呢?如果孩子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妨作为奖励,给他们一定的上网时间。当然,作为老师和家长要耐心的引导和监控,每当上网出现“违规”的情况,学生自身要及时纠正。老师也要和学生建立互信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经常性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上网情况,鼓励学生在上网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反馈。对于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推荐一些好的方法、好习惯和好网站,带领学生走出上网误区。同时,老师也要多安排设计一些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学生习惯就会慢慢养成。恒心教育,转移精力。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

9、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网络对我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某些时候,进入网络,就可能让人忘乎所以,甚至网瘾上身。例如,网络游戏的负面作用人人皆知,受平日教育的影响,学生会认识到它的危害性,但可能一走进网络游戏世界,就会被精美的画面和逼真的游戏情节所吸引,甚至无法自拔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自制力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减少不必要的上网次数,严格控制上网的时间。每当有不必要的上网想法的时候,转移学生的精力,指导学生参加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学生从网络中拉回来。如确需上网,要求学生对于一些少儿不宜的网络领域坚决不浏览,完成上网目的即刻下网。只要有了恒心,无节制的上网一定会得到控制。加强引导,注重

10、教育,提高学生文明上网的意识。积极开展良好的网络文化教育。青少年一代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学习者、应用者乃至创造。适时改革教育体制 ,增加新的教学内容 ,树立与时代合拍的价值观、人生观以适应网络时代的需要 ,对于防范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例如 ,在学校教学中除了注意计算机操作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外 ,还要加大对网络的社会危害性的宣传 ,正确疏导青少年的好奇心 ,提高青少年在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较早形成抗击网络,正确使用网络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正视网络文化,转变德育观念,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自律。网络德育是一种真正的开放式德育,它变静态的封闭系统为

11、动态的开放系统,原先相对狭小的德育空间,变成了一个社会性、开放性的德育空间。教育者不能预先去设定和控制网络上流动的信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通过网络共享信息,学生既可能接受到有利于自身道德发展的信息,也可能接受到不利于自身道德发展的信息,而德育工作者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主动地辨析各种信息,正确地选择与利用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成为一个于国家、于民族、于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这种开放性变为引导选择,提高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拉近了学校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我校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从“灌输信息”转移到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对巨量的网络信息采取扬弃的态度。

12、在学生的评价中不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如我校在学校“争章”的评选中,“自律章”和“文明章”的比例每次都超过“学习章”,学校和班级的阶段性总结中,对进步同学的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积极协调体育、卫生、品德等学科,加大用眼、用脑、身体发育等知识的普及,引导学生了解上网对人体相关器官的危害和爱护它们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多运动,少上网;操作中常远眺、眨眼、闭目静休,多进行眼睛训练,条件允许还可以用湿毛巾热敷双眼15分钟,以增强眼睛的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消除视觉疲劳;认真做眼保健操等习惯。同时对学生时刻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网

13、络的危害教育。网络的安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只是病毒、木马等内容,更主要的是在交友、聊天、浏览等方面的教育不容忽视。为此,我们利用信息技术课的时间和安全教育时间,邀请信息技术老师和学校法制校长,定期给学生进行相关的讲座,用大量的事例教育学生如何应对网络陷阱,安全上网。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作用,保障学生的上网安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健康上网习惯,做学生的表率。教师运用网络资源查找、下载资料,制作、上传有关教学内容,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上课。同时,精心建立学校的校园网站,对外发布信息,交流信息,设置适合学生浏览的版块,使之成为学生、家庭、社

14、会了解学校,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的宝库。我们还积极向学生推荐优秀少儿网站和专题网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的各项知识竞赛,开阔视野,在网上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在学校加大对学生健康上网引导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教育作用,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学生健康上网的习惯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适当带领家长认识网络、熟悉网络,掌握应该具备的网络知识。只有了解了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好处和弊处,才能更好地明确网络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有哪些好处及哪些不利隐患,不至于对电脑对网络全盘否定或肯定。为了帮助家长了解网络,我校专门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请专家讲授利用网络辅导学生的方法,学生家长

15、受益匪浅,一些家长说:“我们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对电脑一窃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操作。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说不上对孩子利用网络学习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现在我们知道家长要起到督促孩子的作用,首先是自己要具备一定的上网知识了”。另外,我们还发现加强家长,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建议家长花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为此,学校设立网络留言板,让学生和家长在上面留言,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家庭和学校保持沟通,对孩子的一些积极行为给予肯定,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淡化,对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将他们的头趣有意识地转到生活学习上来。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对网吧的监控和管理,坚决杜绝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为此,我校还积极开展了“快乐上网,健康上网”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活动要求学生严格自律,不进入网吧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如果要上网,在家长的陪同下,文明上网,健康上网,有节制的上网。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家长的监督作用,若发现某些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第一时间将网吧上报上级相关执法部门对其进行查处,以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少年儿童健康使用网络良好习惯的培养与实践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仅使学生受益,更使我校教师在省、市、区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校校园网站还在青岛市优秀网站评选中,获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