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507009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被动学习数学的起因 实践证明:小学生绝对具有发现新知识的能力,并且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和愉快,学习数学就是一种享受。可是当前的教材、课堂教学模式、成人的极端思想,给绝大多数小学生的学习带来了痛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使小学生付出的多,收获的少,浪费了大最的精力和情感,而没有学到有用的知识。使大多数学生从最初被动地学习,逐渐走向最后的无法学习。是上面的三大因素把小学生困在死记硬背的怪圈里,把非常简单的知识复杂化,让学生的智慧和才能无法展示出来。 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无论怎么改,绝对不能违背认识规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现在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把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出

2、来。要想达到目标,学生必须先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必须让小学生理解,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数学,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且还将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学习。很多小学生会背乘法口诀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足以证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行不通,这也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各种能力都比较薄弱,理解能力肯定很弱,数学本身又比较抽象,这就给小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了巨大的难题。难道说我们的小学生就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了?那我就用事实告诉你:小学生一定具有理解并发现数学新知识的能力。 本人在1314学年度教两班一年级数学,实验证明:百分之八十的

3、学生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如:他们理解了数的组成之后,就能理解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说出用竖式计算加减法为什么相同的数位要对齐,并能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最简单的实际问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到了这个地步,我对他们进行了乘法认识(这节内容本是在二年级学习的,这里我在进行试验)的学习,本人是从相同加数是“5”开始的,采取的步骤是:一、揭示乘法的意义,让小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地步。(注意:在学生认识乘法的过程中,我们的教材及课堂教学模式,都存在严重不足。)二、揭示其简便的写法和口诀,让小学生感到“妙”,至此奇迹出现了,百分之九十的小学生都能理解并能用其解决实际问题,6、7、8的口诀我一点不讲,我以考试

4、的形式来测验小学生的能力,结果两个班均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学生顺利完成。在探索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想给一点稍稍的提示,来照顾一下差生,可话刚一出口,就“遭到”了很多学生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新知识应该由他们来完成,你老师不应该参与。所以我就说:一年级的小学生不仅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也具有发现新知识的推理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只要能学会,小学生们是愿意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也充分展示出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十分地想在老师和学生的面前展现自己,我不敢在课堂上找人板演,更不敢在课堂上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时间太短,找不到谁,谁就有意见,找不到的就有一种失落感。我只好在下课时才能偷

5、偷地找几个来问一问。他们和老师谈话非常自信,他们尊重老师,把老师当作朋友,还要求我给他们多出一些试题,如:“考”过6的乘法口诀后,他们就问:什么时间考7的?考过7的乘法口诀之后,问:什么时间考8的?小学生们把学习数学,当作是一种享受。他们给我的印象是:听话、聪明、活泼、可爱,个个积极向上,求知的欲望十分强烈,个个都很阳光。课堂上,我不需要去维持课堂纪律。 只推出乘法口诀不行,还要背诵呀!这和前面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他们不愿意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本人用尽办法都很难出现上面的局面了。小学生的学习处于了被动状态。要求他们背诵,背会,则需要外部的压力,于是本人就以小学生不愿意用死记硬

6、背的方式来学习,展开下面三个话题,和大家讨论:1、为什么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2、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什么必须先让小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识?3、小学生是否有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你认为所谓的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哪些,及怎样学习,另有叙述)下面我就用近几年来的实验来回答上面的问题吧!前两个问题我就不再解释了,其道理不言而喻。重点就第三个问题来和大家讨论。13-14学年度,一年级上册,在一年级一班进行比大小这节内容,填写,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说出谁大谁小,小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和快速正确回答,精力集中,不需要我维持课堂纪律。该题一转,情况就大不一样。在横线上填写大、小,如5比8

7、,学生异口同声回答:5比8大,我说不对,你们想想,我的话刚说完,就发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小学生注意力急剧下降,我想尽各种办法,他们就是不思考,也不注意听,找学生回答,他们也拿不定主意,更奇怪的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越学越糊涂的现象,信心也没有了。(在今年的一年级教学这节内容时又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于是我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呀?前面的内容进行的很好,这题又和上面的题紧紧相连的,又不难呀!加上一个“比” 字就显得抽象了。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知识学科,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新的知识点是无法理解的,其道理不言而喻,仔细分析,便可发现这道题被教师和成年人看来很简单,可是小学生感到很难,其原因是:因为

8、要理解这道题,就需要孩子有成长和生活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是基础知识。可孩子小,现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他们无法理解。也就是说,这类题现在出现,已经超出了小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所以教师的讲解是无法让孩子理解的.如果一定要孩子学习这类题,则需要让孩子死记硬背,孩子又不愿意死记硬背,所说他们才不学习。为什么说这类题是生活经验方面的题呢?因为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生活的需要,经常会遇到分东西的现象,于是就会出现你比我的多,我你你的少,你比我的重,我比你的轻等情况的出现,时间久了,学生对此类知识的认识也就深刻了,认识也就容易了,所以这类题是属于生活经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要小学生年龄到了,不学也能自会了。

9、很多没有上过一天学的成年人,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是非常轻松的吧!因此:我们应当把孩子的生活经验也要纳入到基础知识的范围内。 在1314学年度,上学期,在一(二)班教学时,我将其删除,在第二学期进行,小学生回答得很轻松和自信,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喜悦。再如;淘气和笑笑共有30支笔,笑笑有10支,问淘气有多少支笔?在一(二)班教学这道题时,小学生回答的都很正确:20支。当我问道用什么算法时,他们异口同声回答用加法,当我问道怎样列式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20加10,令我费解,我又问为什么?他们的回答是20+10等于30。(大多数低年级数学老师应该都遇到过这方面的情况吧!)我说不对,再想一想,话音刚落,

10、就有大多数小学生转移了注意力,不听、也不等我解释清楚,就四处张望,做小动作,我尽力维持秩序,想尽直观的办法,他们还是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仔细琢磨,原来是他们受到“一共”二字的影响,就用加法。见到“还剩、吃了”等字就用减法。为什么呢?他们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凭他们的直觉,只能理解到这里,是思维定式制约着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他们只能理解最直接的加减法的意义,而对加减法的逻辑关系无法理解,只有学生的年龄到了,经历多了,学生才能理解,所以它也是以儿童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知识点。有些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若不会这类题,只要课堂上注意听讲,或者教师采取的方法得当一些,小学生一定会理解的,这种

11、认识是错误的。还有的认为像这类题是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小学生能力的最好素材,事实不是像你想象的那样子,像这类题,无论你怎么讲,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绝对有一大部分小学生无法理解,因为他还没有基础,这就是严重违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的现象。如果一定要他们去掌握,那就只能以牺牲小学生大量的精力和情感为代价,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了。于是在一(一)班教学时,我也删除这样的内容。 实践证明,小学生感知了数的大小,了解了数的组成,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最简单的、最直接的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后,在两个班级同时进行了乘法认识的学习,两班效果完全一样,并没有因为另一个班没有学习较为抽象的加减法内容,

12、而感到对乘法的认识有困难,相反,给已经学习的小学生带来了痛苦。可是再反思一下,像上面这样的知识点,现在学习,需要教师的帮助,长期下去,会让小学生养成依赖心理,让小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要想掌握就必需要死记硬背,给小学生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伤害的是孩子的情感和自尊,让孩子失去的是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失去了信心,就不会有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有内动力,没有内动力,他们就会有各种不良表现,这些表现都是老师极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损害的还是师生间和谐的关系,长此下去,令教师的好心不得好报,还会出现极端事件,酿成惨剧,总之:让孩子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一切不良现象都可能出现。如果放在以后学习,等孩子的各种

13、经验都有了,小学生不学自然就会,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新知识的发现者,同时又能给小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带来喜悦的机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既轻松又快乐,这该有多好呀!而这样的知识点,小学生向纵深学习数学时,暂时又用不到这样的知识点,完全可以绕过去,所以我就认为:类似的知识点就不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同时说明这类知识点比乘法的认识更难,更抽象。我认为:孩子正是享受成功带来喜悦的时候,他们的各种优秀的品质都需要我们精心的呵护,所以我们绝对不能用违背认识规律的方法教学,让孩子去经受失败的考验。 13-14学年度期末检测,我不能在按照自己的计划进行了,课改的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成绩,需从分数看成绩,因为试卷不是我

14、出的,为了应付这次考试,还要进行大量的习题练习,不能理解的就要死记硬背,不愿意学习的要强制,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举一反三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也无法展示了,我认为现在的许多试卷,考的不是小学生举一反三和发现新知识的能力,考的就是小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考的是教师猜题的能力,考“焦”的是小学生的心,彰显的是教师的“迫力”,而不是“魄力”。现在小学生和我疏远了,小学生因为不能理解导致的学不会而感到自卑了,他们也不愿意和我交流了。他们现在给我的印象是:调皮、笨而又无知的孩子太多了。现在的课堂上,我要用屠夫的面孔,去不断地维持课堂纪律。因为他们实在没有能力去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所以才不学习,不学习他们

15、就会扰乱课堂纪律,听课不专心,这样就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而不是赞赏,久之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知道认: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个好的平台,评价学生,同样也需要一个平台。如:一年级小学生有能力认识乘法,并且能做到举一反三,有能力去发现相关的新知识,但却不能理解:“淘气和笑笑共有30支笔,笑笑有10支,问淘气有多少支笔?”这样的知点,那应该怎样评价小学生呢?如果你没有办法去评价小学生,那你就逆向思维,反过来去评价我们的教材和试卷吧!看责任在哪一方。如果我们的教材和试卷的编写都能与学生的认识规侓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相适应,那小学生表现得就很聪明了。 因此,弄清哪些是真正有用的、急需的基础知识才是最重要的,

16、不然会导致小学生学习的重点不突出,而难点突出,难点突出,学生无法理解,也学不会,必然会造成劳而无功,同时也影响了小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本人认为,孩子的年龄小,各种能力都比较薄弱,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知识点稍难,就会给孩子的理解带来困难,从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伤害,所以,保护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掌握好最简单,最有用的知识点,让孩子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才是最主要的,这就是青山。留得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作为家长也好,教师也好,你现在比孩子有眼光,是生活的教训,让你认识到读书好,是实践的经验,让你变得比孩子聪明!这两点孩子有吗?你应该回忆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所表现出的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怎么样?用你现在的观点,来管理过去的你,你认为效果怎样?那时的你表现得比现在的学生聪明吗?学习积极主动吗?所以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让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