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62116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梧州“骑楼城”规划设计说明 一、 导言随着广西旅游大省地位的确立,广西东大门梧州市的旅游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2年8月,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副主席袁凤兰经过深入的调研考察,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要以山、水、城为三大核心内容,尤其是要在建设河东防洪堤的同时全面改造河东区,将其建成富有特色的“骑楼城”,并以此作为梧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北纬2318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市区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312.2平方公里。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的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横贯梧州市区。桂江由西北蜿蜒流入,将市区分

2、为河东、河西两个城区。梧州“骑楼城”的规划用地位于河东区,紧靠桂江、西江,面积约2平方公里。历史上梧州市曾是广西的第一大商贸城市,而河东区正是梧州市的商业经济中心。曾经存在有大量的商行、洋行,广泛分布着具有历史意义、本土特色的骑楼建筑。时至今日,骑楼建筑已经日益破旧、衰落,曾经记载着梧州市辉煌历史的骑楼商行及老字号商铺,大量湮没在民居之间。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所形成的空间环境,是梧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骑楼建筑、骑楼街区,保持其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使本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我们根据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房地产、旅游、商贸开发、提高市民居住质量、改善商业条

3、件等规划目标,把梧州骑楼城建设成为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二、骑楼发展概况1.骑楼建筑的概念及特点所谓骑楼建筑,即建筑临街而建,二层沿街挑出,底层架空形成柱廊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骑楼建筑多为24层。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二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骑楼建筑并排联立,形成连续的骑楼步行通廊和沿街立面,即成为骑楼街。2.骑楼建筑的起源骑楼柱廊的雏形券廊,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盛行于南欧、地中海一代。“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广州、厦门等沿海口岸开放,商贸活动空前活跃,传统的店铺形式不再适应不断扩大的商贸活动规模的需要,根据岭南日照时数高、湿热多风和夏秋季台

4、风频繁的气候特点,在传统的“障空补缺”和“以廊道避风雨”建筑工艺手法的基础上,模仿、吸收、借鉴西洋建筑“洋楼”形式,以及技术、构造、和装饰精华,将券廊特点和我国本土建筑形式相结合,进行再创造,逐渐形成别具一格的岭南骑楼建筑。3.骑楼建筑的文化内涵骑楼街借助连续的柱廊,让行人在其中行走、活动时避风雨、防日晒,特别能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柱廊逐渐成为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商业和休闲的主要聚居场所,是一个极具亲和力和趣味性的公共空间。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立面风格反映出不同时期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击和融合。如“竹筒楼”、“南洋风” 等。4.骑楼建筑的分布受当地气候影响和“海上丝绸

5、之路”文化传播的历史原因,骑楼建筑最早出现在厦门、广州等地,后逐渐传入内陆。主要分布在厦门、泉州、广州、潮州、海口、北海、梧州、澳门、香港及台湾等地。5. 梧州骑楼的沿革和演变1897年梧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桂、黔、湘商品的进出口岸,国外商品大批由香港、广州,通过梧州向南宁、柳州、桂林乃至湖南、贵州内地倾销,使梧州的商业外贸异常发达。直至上世纪70年代,梧州一直是广西主要对外港口城市。据史料记载,当时为满足日益繁荣的经商贸易的需要,梧州开始形成沿街骑楼建筑。过去多见的大屋顶、板木砖瓦平房,以及篱笆屋、木板房等简易房屋被砖木结构的楼房所代替。这些新建的建筑群,形成了梧州城独特的建筑布局和风格。

6、 由于梧州是广西最早的港口开放城市,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故西化痕迹较浓,如罗马柱、圆拱形窗等,都是典型的西方建筑语汇。骑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和谐共存,凝聚着历史的足迹和岁月的沧桑,至今仍散发出文化的魅力。广州、厦门及南洋一些骑楼建筑特色的逐渐融入,梧州的骑楼呈现出多样化格局,形成了许多“老字号”、“水面行”和“平码行”和一批标志性建筑物,如新新酒店、大同酒店、交通银行等。这种既有中国传统檐廊建筑内涵,又渗入西方柱廊、敞廊建筑细部特征的骑楼建筑型制,形成了梧州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及融有异国情调的城市商业街景。当时以航运为主的商贸活动主要集中在如今的五坊路、九坊路、南堤路、居仁路

7、一带,故众多骑楼建筑分布也主要集中在这一带上。现存骑楼街约有22条街道,街道两边骑楼建筑长约6.2公里,占河东老城区街道长度的60%;总建筑面积约为37.2万平方米。由于梧州骑楼所在的许多街道水位较低(如沙街、南环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大南路、小南路等),经常被洪水浸泡,因此骑楼建筑日渐破残,商机渐无,逐渐变得门庭冷落车马稀,而居于高水位的骑楼,也因为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商业广场的形成,以及年久失修,日益显得破旧衰落。6. 梧州骑楼的特色风格 梧州骑楼不仅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还构成了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梧州骑楼的外观有许多代表性的中国建筑语汇(如花窗、灰雕、牌坊等),都十分精巧,其功能

8、和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其中颇有梧州特色的当数骑楼柱上的铁环和水门,是居民为了应付河水上涨时系船专用和出入方便。三、发展条件分析1. 城市发展概况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紧邻广东,桂江、西江穿城而过,溯江上可达桂林、南宁、柳州,顺江下可通广州、香港,为西江流域中段中心城市。梧州市历代是岭南交往的咽喉,1897年辟为通商口岸,大量的商品由香港、广州经梧州往内陆倾销。梧州外贸和港口运输一直占广西首要地位,至70年代末,梧州进出口贸易仍占全广西的70%以上,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当时的梧州的城市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明末清初,梧州城已初见规模。民国时期,梧州的城建曾达到一个高峰,当时大量商行、银行、茶楼、酒

9、家满城,形成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城市的街道,上、下水道等市政设施逐渐建设,解放后,市政府更加大城市建设步伐,建设大桥,扩展新区,扩大城市范围,逐步建立一批工业、仓储基地,搬迁河东作坊式老工业,把河东建设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改革开放后,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建设了南梧公路,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的建设,市政府搬迁至河西以后,带动城市建设热潮,人口西移,新的商业中心、行政中心逐渐形成,梧州市的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城区面积进一步扩大达到30KM2,城市人口37万,人均建设用地85平方米/人,形成河东、河西两个主要城市功能区。2. 历史的定位规划用地所处的河东区

10、曾承载着梧州最繁华最鼎盛的过去。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梧州商业营业额在全省总额中的比重长期高达6070,居广西各城市之首,其时广西财政收入仅为白银100万两,这些收入70以上来自梧州。而梧州的财政收入大部风来自河东区。 梧州经济的辉煌,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凭着水运和地理优势,大量中外资本、商家涌入,最繁盛时期梧州市内有大小商号1390多家,其中出口商号就有100家,而河东区临近码头的地带,往往抢先被商家看中,设立店铺或仓库,街道上一时招牌盈目,广告满墙,热闹非凡。历史的原因,造就梧州一大批贸易人才,也造就梧州商埠历史,也造就了河东区在梧州历史的重要地位。3. 区域分析从区域上看,梧州位于

11、广西的东部,与广东接壤,与南宁、桂林以及云、贵川、湘都有公路连接,通过广西与粤、港、澳陆路交流的201、321、324国道都要经过梧州,梧州是云、贵、川、湘、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和交通咽喉要道。计划建设的洛湛铁路,南梧、桂梧、广梧高速公路必将加强梧州作为云、贵、川、湘、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两大经济板块的结合部和咽喉要道的作用,使梧州成为华南和大西南两区域的经济、科技、文化、信息和商品、物资等交流的结合部和枢纽。由以上分析可见,梧州是桂东南地区的中心城市,面向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背靠腹地纵深的大西南,是华南和大西南两经济区域交流的结合部与交通枢纽。 4. 交通分析秦代开凿灵渠后

12、,北水南流,北舟逾岭,通过梧州江域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促进了包括梧州在内的珠江流域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唐以后,梧州逐步发展成为广西以至滇、贵、川诸省商品的集散中心。民国中期,梧州成为广西东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很大程度依赖于广西水系、交通便利的优势。解放后,尽管由于黎湛铁路和梧玉、梧八、梧穗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客货源分流,这一优势的发挥受到削弱,但仍不失其特有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中,没有忽视这一优势的作用。同时致力于开拓陆路运输、恢复空运。至90年代,东出口已有与广东相衔接的一级公路;南出口已有通往南宁的二级公路;往北与旅游名城桂林有桂梧二级公路相通;往西与

13、柳州市有公路相通,规划中的洛湛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将又把梧州处于交通中心。梧州机场、西江大桥、桂江一、二、三桥已建成,一个立体交叉的运输网络正在逐步形成。5.河东区发展分析梧州市总体规划确定梧州发展方向是沿西江两岸向西发展。梧州山多平地少,河东北靠白云山,面向桂江西江,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扩展余地,历史形成的人口密度高,建筑密度高,留有许多的隐患。城市基础设施也不堪重负,随着梧州这几年的发展,梧州市政府已迁到河西,两广市场,太阳广场等一批商业广场的建设,新的行政、商业中心以形成,随着火车站建设,三龙大片土地的开发,河西将吸引更多的人口,河东作为老的商业中心,将面临着新的转折,河东应

14、充分利用百年商埠,建设特色骑楼城。以骑楼商业街区,结合旅游开发、房地产开发,重新激发河东区的活力。四、河东现状分析1. 梧州历来是商埠城市。商业气氛浓厚,市民经商意识较强。从事商业贸易的人员占就业人口的45%,河东商业用地占河东规划区建设用地8%。2. 河东区目前共23个社区,规划区内约16个社区,共8万人。人均建设用地为37平方米/人,人均道路面积2.4平方米/人,扣除市级行政办公、林地等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更少,人口高密度已经成为阻碍旧城改造的主要因素。由于河西新建小区,居住环境不断改善,吸引大部分人口迁移,老年人由于地缘、人缘关系仍居住在老城,造成河东区老年人口比例增多,社区压力增大,人口

15、老龄化程度高。3. 梧州河东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老字号,老店铺曾名闻海外,部分古迹遗址保护相当完整,结合骑楼城的改造给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生机。4. 河东公共服务设施落后,特别是中小学规模小,数量多,场地不足,生均面积仅有5平方米。难以达到国家规范,产生不了规模经济。5. 文化娱乐设施落后、不配套,老年人活动场所和青少年活动场缺乏,现有的两个电影院也是五十年代的建筑,年久失修,也不能适应时代需要。6. 近几年,一些单位逐渐迁出河东办公,但仍有部分行政单位在河东办公。办公用地占据较好的商业地段,降低土地经济价值,不能体现土地经济效益。7. 交通组织混乱,违章占道经营屡禁不止。商业基本沿主干道 建设,人车混行,道路通行能力低。一些单位占用道路停车在上下班高峰期造成交通拥挤和交通堵塞。由于几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出行方式的变化,人均机动车增加,也给河东道路增加压力。8. 山冲地区道路狭窄,违章建设较多,乱搭乱盖严重,开挖山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甚至出现大面积滑坡现象和次生地质灾害。现状用地平衡表序 号用地代号类别名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1R居住用地90.648.62C公共设施用地18.610其中行政办公用地3.131.68商业金融用地7.353.95文化娱乐用地1.350.73医疗卫生用地2.651.73体育用地1.20.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