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05851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03.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实用的综合实践课堂 -电脑故障探究【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科目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设计了电脑故障如何解决的任务,然后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问题的解决;学生的收获等方面展开探究。指出综合实践科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知识,开动脑筋,锻炼动手能力。【关键字】 信息技术 综合实践 动手能力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提出,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相比的最大差异是:“中国学生虽然能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但比美国学生缺乏创造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改变这种现状上,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问题的提出计算机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工具,平时写文章,上

2、网查找资料,以及用于休闲方式的看电影、与人聊天、听音乐等都离不开计算机。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计算机病毒,硬件故障等而无法使用的情况,在课堂上通常都由老师来解决。而综合实践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分析解决问题。正所谓:“给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因此当遇到计算机出现问题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起主导、点拨的作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相互探讨、询问教师等方式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二、 问题的设计与分析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出现电脑运行缓慢,程序出现错误,电脑无法开机的现象。因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两个任务。电脑

3、一:电脑能够开机,但运行缓慢,应用程序打开,一会儿就关闭,提示系统出现错误。电脑二:电源打开,显示器无显示,主机发出嘀嘀的报警声。针对上面两台电脑的故障现象,教师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判断故障原因。有些同学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有的说电脑无法打开是软件问题,也有的说是硬件问题。这时教师提醒学生上网查询求助,网络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案。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电脑一的电脑能打开,只是程序有问题,那是病毒或系统软件的原因。电脑二:屏幕无显示的情况可能有多种故障情况,但是绝大多数情况都是由硬件故障引起。三、问题的解决(一) 软件问题1杀毒软件 电脑一的问题是软件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呢?接着请同学

4、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生1:机房是局域网,我看到老师平时都利用网络对拷的方式,把没有问题的电脑中的数据传输到有问题的电脑,问题就解决了。生2:不行,这样这台电脑中的所有文件都丢失了,这里面有我的好多文件和照片呢,不想丢了它们。师:谁有办法让这台电脑中的文件不丢失而又能使电脑恢复正常?生3:从互联网上下载个杀毒软件试试。师:赞同这个方法。接着同学们从网上下载瑞星杀毒软件,安装完毕并运行进行杀毒,杀毒完成后,病毒数竟然为零。怎么就没毒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要不进入安全模式,用别的杀毒软件在线杀毒试试。接着他们在安全模式下,运行诺顿在线杀毒。病毒是杀了几个,网速稍稍快了一点,只是原来的问题依旧存在。再怎么

5、办?学生提出:只能重装系统了。2.重装系统 学生机是没有光驱的,只有一台教师机上配有光驱。第一步:到教师机拆光驱,这可是个棘手的问题,从来没有实践过呢。不过没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向网络求助。接着一部分同学上网查询如何拆光驱,一部分同学拿着工具在研究往哪里下手。查询和研究的结果是原来要先去掉正面外壳上的螺丝,拆开全部外壳,这样光驱的机械系统与电路底板就完全呈现在眼前了。进一步观察,发现光驱的铁皮外壳用螺丝固定住,仔细看有四个螺丝孔,每个螺丝孔都是由电路板钻孔、铁皮外壳钻孔重叠组成。这时候大家很容易想到拆卸方法是用梅花起子将这些螺丝拆下来,然后用力把它拔下来就行了,结果却是拔不动。仔细看在电路板钻

6、孔和铁皮外壳孔的下方有一个黑色的塑料弹力卡扣,因为它是黑色的,又藏在光线照不到的地方,所以容易被忽略,要按下卡扣,才能取出光驱。因此大家在拆卸这类光驱时难免会因为一些表面现象而产生误导。第二步:将光驱装上。有了刚才的拆光驱经验后,装上光驱就容易搞定了。接着开启电脑,放上系统盘,开始了安装系统的操作,谁知根本不读盘就过去了。这时教师在旁边提醒,哪有这么简单呀,要进入CMOS,对它进行设定。怎样进入CMOS都不知道,更不要说设置了。接着一部分同学又上网查找,原来是这样:开机出现第一个画面的时候按DEL。选择有BIOS的那一项 然后找到有FIRST的一项,回车,选择CDROM 然后按F10 保存退出

7、。 重新启动,过一会出现一Boot from CD ,按Enter。如果你不想全盘格式化,接下来基本都是回车,过了半小时后,系统装好,然后进行桌面的简单设置。这时同学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了,脸上绽放出成功的微笑。(二)硬件问题1、运用替换法 电脑一是恢复正常了,电脑二又无从下手了。教师提醒学生,网络上可以找到一些常见故障分析,并且可以在论坛上发帖求助,查询有无相同情况的解决办法,有一些热心人会乐意帮助。结果学生得到的信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显示器坏了,有的说是显卡坏了,有的说是内存条坏了,还有说是CPU或者主板坏了。众口不一,只有采用逐一替换法了,它的原则是由易到难。所以第一步,换显示器,不用拆机。

8、把显示器换到正常的电脑上去试,发现显示器一切正常,由此排除了显示器。第二步,换显卡,要拆开主机。把显卡插到正常的机器上,电脑运行正常,显卡又被排除。第三步,换内存条。换上此内存条后,发现原先正常工作的机器屏幕无显示。可以判定内存条故障。然后师总结:一般来说,内存故障时主板会长声报警,也有不报警的,但是大多数情况都是内存条的缘故,内存条脏了,磁化了等。这时教师拿来了橡皮,让同学们用橡皮擦拭磁条部分,然后再重新插上电脑,结果仍旧发出长长的嘀嘀嘀声音。拔下来仔细一看,原来磁条上掉了一个小金片,只能判它死刑了。2、网上购物 知道了是内存条的原因,只有更换内存条了,学校并没有现存的内存条,而学生课务紧,

9、不方便进城购买,于是交给他们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网上购物。首先,让同学们进入淘宝网,每个人仔细的去搜寻比较,争取买一个物美价廉的。经过同学们一番比较后,找到了一款价格低廉的,正当他么跃跃欲试想购买这一款时,教师又来泼冷水了,大家仔细看一下内存条的型号是否和我们电脑的主板兼容,要不然白白浪费钱了。这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是DDR型的,而正打算买的是DDR2型的。还是缺乏经验啊 。接着他们重新物色了一款合适的,下一步就是正式购买了。然后学生又查询网上商场购物的操作流程。步骤一:点击“购买”,进入会员登录界面。步骤二:填入会员名和密码(如果第一次在商场购买,可以点击新会员注册),然后点击“确认”

10、按钮,即可进入商品结算页面。步骤三:选择相应的付款方式和送货方式,输入教师网银购物卡的账号、密码。然后点击确定”完成。三天后收到了货,回到机房,同学们小心翼翼地把内存条插上去,接通电源,开机,“嘀”的一声,屏幕上出现习惯的显示内容,一片蓝天白云的windows界面就出现在同学们面前,顿时所有的同学都开心地又叫又蹦。是的,他们成功了。教师表扬了同学们这几天的积极努力,同学们在有困难的时候能够相互团结,攻克难关,终于解决了问题。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去探究,总会克服的。四、学生的收获1、懂得协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有好多大的项目的开发研究,单靠个人的力量

11、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通过与人合作,才能把复杂的问题圆满的解决。在活动中,由于分组进行,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由此培养了学生勤学好问、勇于探索、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2、要善于寻求帮助。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靠自己去想,一时半会是难以有结果的。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身边的人,大多是愿意给予帮助的。还有现在的网络可以说是无所不能,我们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它都会帮我们解决。所以,千万不要忘记它。3、事非经过不知难。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平时看到老师维修电脑,看到别人网上购物,觉得轻松自如。经过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他们才发现原来做任何

12、事情都不简单。所以平时要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做手脑并用,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训练了发散思维,锻炼了创新能力,又学到了有关知识。 4、做过了才记住了。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知道了判断电脑故障是软件问题,还是硬件的问题。知道了怎样下载软件,如何拆光驱,怎样重装系统。学会了逐一替换法来排除故障源,还学会了如何网上购物。这种在内容、时间上开放性的特点,是其他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所体会到的苦乐酸甜,人生阅历的增加,性格思想的成熟,以及与人交际能力的提高,这些书本上所不能提供的东西,才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在实践中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营造实践的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参考文献:1宋正国、刁秀丽.多元智能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评价.软件导刊.2006年第1期,1415页。2新课程教育教学法中学卷(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