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5038411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22].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学设计泽州县周村镇中 孟建奎一、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在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广泛公民基本权利及人民行使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中的体现。3.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及人权内容。4.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必要性,学会尊重和保障人权。5.认识到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树立宪法意识。二、教学重点 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在宪法规定的我国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公民基本权利中的体现。三、教学难点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及方法。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精心准备宪法内容、国徽幻灯片及

2、教材上教学展示所用幻灯片。 2.认真备课,熟知本课时两大板块内容之间内在联系。学生准备:1.预习新课中探究问题。 2.提出新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环节与同学共同探讨。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场景激趣 故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由来及含义 故事二:宪法目录根据需要,选取两个故事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徽和相关法律规定,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一、 问题导读,新知研讨(一)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1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视

3、情况组织同学展开讨论。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表示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 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建议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这一问题。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

4、的地位”。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一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5、 3对中学生的要求: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教师在学生思考回答基础上作小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四幅插图,思考问题:(1) 以上图片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总结:(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3) 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等。 2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

6、法原则 教师出示幻灯片:内容为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为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3 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 国家机关尊重

7、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3) 具体要求: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何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教

8、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2)优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最后,政府的政策还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重点把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做法这两个大的知识。希望大家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