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5018758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门下载】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座: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美好人生从心理健康开始很多人认为:没病没痛,能吃能睡,这就是健康。对不对?这只是说你的肉体没有问题,如果我们说一个人“一丈柴九尺无用”,这丈柴没病没痛,能吃能睡,你说他健不健康?不健康,健康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病。那么健康是什么呢?194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这表明,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是不是说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不错就是健康呢?会不会还漏掉什么?如果一个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但是他十恶做尽,机关算尽,坏事做尽,好人害尽

2、,健不健康?也不健康。所以1989年,WHO在宣言里把健康定义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99年,WHO新制定的健康标准是:躯体健康方面:1)吃得快;2)走得快;3)说得快;4)睡得快;5)便得快。心理健康方面:1)良好的个性;2)良好的处世能力;3)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一、心理健康是什么健康知道了,那心理健康又是什么?不能满足于没有问题,而且还要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这才是心理健康,十全十美是不可能。最起码要没有心理问题,第二是状态良好,心情愉快精神爽,能有效对付各种心理压力;第三是最高层次的,高心理效能的理想状态,在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心理效能。大家要看清楚是理想状态

3、,是值得追求但不要希望能达到的状态,尤其是接下来要讲到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果照标准来看,你一辈子也见不到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些标准目的是鼓励你,努力去达到这种状态。还有心理健康是有等级的,它是连续性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教授莫雷认为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严重病态、轻度失调、常态和很健康四个等级。其实在轻度失调和常态之间还有一个水平,叫心理不适,就是心理不舒服,而且要经常的不舒服,偶尔不舒服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知道了心理健康是什么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知道怎么样才是心理健康。第二、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很多,我选出一些最出名和大家关系最密切的看看。前面已经说过,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4、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衡量是否健康的标准,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作不同程度的努力,都可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发挥自身的潜能,让自己从正常向健康发展,从健康向更健康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完满的人。一、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4个标准:(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要做到心理正常比较容易的,有幸福感就行了,而要健康就要四项具备。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什么是幸福呢?幸福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说你觉得幸福你就幸

5、福了,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觉得自己幸福呢?国外在经过多次调查后发现,幸福的人有四大性格特征,首先,幸福的人自尊,对自己多持肯定的态度,其次,幸福的人自制力很高,克服困境的能力也较大,第三,幸福的人很乐观,对生活所求甚少,所以常有意外的惊喜,第四,幸福的人多外向,易与他人共处,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二、我国心理学家王登峰提出的标准:(1)了解自己,悦纳自己;(2)受他人,善与人处;(3)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适应现实,改变现实;(4)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完整和谐;(7)智力正常;(8)心理年龄符合年龄特征。三、美国心理学家

6、马斯洛(Maslow)提出来的标准:(1)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的发挥个性;(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些标准主要是针对成年人,高中生听起来可能感觉很遥远,下面还有一个是专门针对高中生提出来的,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人。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心

7、理健康的学生是能够进行正常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力与能力,并将习得的智力与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由于在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智力与能力的作用,就会产生成就感;由于成就感不断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乐学感,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表现在六个方面。(1)体现为学习的主体。心理健康的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出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和积极的探索者。(2)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心理健康的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并从中增强对自己的信心,充分相信自己具有学习的能力。(3)从学习中增进体脑发展。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合理使用体脑,顺应大脑兴奋和抑制的活动规律,注重一定的运动调节,能借助体脑获得智力与能力的更好发

8、展。(4)从学习中保持与现实环境的接触。每个人都有幻想,心理健康的学生与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幻想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且在时间上比较短暂,不会妨碍其学习和人际交往。(5)从学习中排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进行合理的调节。(6)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健康的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人总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中小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学生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能力直接体现了其心理健康水平。在人际关

9、系方面,心理健康表现在五个方面。(1)能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既重视对方的要求,又能适当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保证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2)能客观地了解他人。心理健康的学生不会以表面印象来评价他人,不将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人,而是客观公正地了解和评价他人。(3)关心他人的需要。心理健康的学生知道只有尊重和关心别人,才能得到回报。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关心中才能获得发展。这就是“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的道理。(4)诚心地赞美和善意地批评。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是虚伪地恭维别人,而是诚心诚意地称赞别人的优点。对于对方的缺点也不迁就,而是以合理的方式加以批

10、评,并帮助其改正。(5)积极地沟通。心理健康的学生对沟通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沟通中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沟通的方式是直接的,而不是含糊其词,在积极的沟通中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友谊。真诚的友谊意味着健康。(6)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性。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人和谐相处,亲密合作,但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和人格,即在保持个性和差异的前提下亲密合作。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并悦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需要。他们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反思,看到自己的长处,更能容纳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方法加以改

11、进。心理健康的人常常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善于正确地评价自我。心理健康的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地评价自我,不为他人的议论所左右,能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而逐渐成为自信、自尊、自爱、自重的心理健康的人。(2)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心理健康的学生能经常反躬自问:“我在某方面的情况与别人相比怎么样?”他们除同周围的人相比较之外,还常与理想的自我相比。心理健康的学生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能虚心地;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评价,从中认识自我。(3)及时正确地归因。及时而正确地归因能够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因为学业成绩或工作成果通常反映了一个人能力的大小或努力的程度。但如何归因

12、呢?是归因于运气、教师教得怎样、有否提供条件等客观原因,还是归因于主观的能力与努力的程度?心理健康的学生,主要归因于主观。(4)扩展自己的生活经验。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范围,从中不断地充实自我,超越自我,悦纳新的自我。(5)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抱负水平。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的难易程度,把抱负水平定在既有一定的实现把握,又有可能冒失败风险的层次,以此激发自己努力进取。(6)具有自制力。心理健康的学生善于为既定的目标而克服困难,迫使自己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善于抑制自己的其他不良行为和冲动,遇到挫折不忧郁、不悲愤,镇定对待,分析根源,保持乐观态度。这就比较全面的

13、描述了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是怎么样的。要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还需要我知道第三点: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第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下面几个:(一)生物因素遗传、性别与年龄、体质、疾病(二)自然环境因素天气、空气质量、噪音、拥挤、色彩(三)心理社会因素1、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3、心理冲突和挫折情境4、人格特征与行为模式5、认知模式(一)生物因素1、遗传中国有句古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会打洞。这就是遗传,中国人很早就知道,西方人到了20世纪才开始研究遗传。遗传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气质,气质类型主要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性决定的,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性

14、通过遗传基因从亲代传递给子代,所以,血缘关系相同或相近的人比无血缘关系或血缘关系疏远的人,无论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征或气质特征方面,都要接近得多。性别年龄也有关系,以精神病为例,从性别上看,女性比例较男性为高,约65%左右;从年龄上看,20岁左右的青少年约占75%,40岁以上的约占20%,其它年龄段的患者占5%左右。总以精神病为例好像不大好,我们来看正常的人吧。高中学生中,女性心理健康状况比起男性更令人担忧,特别在抑郁和恐怖方面问题更严重,表现为女生比男生情绪更加容易低落苦闷,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对各种事物例如人群、学习、交际等更容易产生恐惧感。体质也会影响心理健康。许同海,李少铎通过对陕西

15、省6所高等院校学生864名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个性类型体质好生体质差生乐群兴奋型24.8%3.6%持强果敢型27.4%1.2%聪慧紧迫型22.4%20.6%自信安定型19.3%8.2%从众随和型18.2%24.5%忧柔怯懦型2.7%42.8%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积极的个性类型中,体质好的学生要比体质差的学生占的比例高得多。体质好的学生不仅心理健康指标相对较高,而且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也相对较高。(二)自然环境因素噪音研究表明,噪音条件下,人们易出现烦躁不安、疲劳、迟钝,甚至是严重的焦虑状态。长期的噪音可使人的性格特点发生改变,并使人的攻击行为增加。其实这个实验我们也可以做,你学习时别人朗读英语背诵课健康。拥挤一个人至少也需要0.6平方米以上的私人空间,如果人的这个私人空间由于互相拥挤而受到破坏,人就会亢奋、烦躁。美国一位学者把人所需要的一定空间领域称为”人体缓冲区”,如果经常有人入侵自己的这一区域,人就会紧张、焦虑、烦躁,情绪失调,甚至失去自制,产生攻击行为和暴力事件。大家知不知道,考试时为什么要把前后左右的桌子距离拉大呢?其一防止作弊,其二让你们的水平更好发挥出来。因为拥挤会影响人的学习能力,人们在拥挤状态下的学习能力智力活动会降低。生物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最大的影响因素还是下面这个。(三)心理社会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