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5014878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探究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提出:在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下面,我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动机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而好奇心、好胜心以及兴趣则是儿童天生的和强有力的动机因素。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他们的求知欲望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学习兴趣激发起来,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动力,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能适时创设激起学生探究动机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

2、认识一位小数这一课时,先让同桌之间合作量一量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最后发现所量得的结果都不是整厘米,无法说出准确数量时,我就抓住时机说:到底能不能用厘米作单位来表示出长和宽的准确数呢?(能)。那么,我们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看谁能从例1中寻找到解决这个为问题的办法。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就被激发起来了,都想尽快从例1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自学、思考都特别认真。最终大部分同学都能达到目的。 二、启发引导,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知识不断出现,知识固然重要,但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更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需要教。钱伟长先生

3、亦说:教师的教主要不是把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处理知识的能力教给学生,这是关键的。1、学会从书中探究知识。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从书本、例题中探究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学中常用尝试法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知识或例题后,把所获取和理解的新知识、新方法用以解决数学问题。如前面提到的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通过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无法用厘米作单位表示长和宽的准确数时,让学生通过自学例题1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自学前,教师一般都要先向学生提出自学目标、要求,或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从书中探究什么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当遇到较难的问题时,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讨论、交流解决。这样

4、,经过长期、反复的锻炼,学生会慢慢地学会从书中探究、吸取知识的方法。 2、学会从操作中探究知识。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性,但必须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的最初阶段,都是借助于感知在儿童思维中形成的,先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变成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的概括。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获得。美国一家儿童博物馆的铭牌上刻着:听见的容易忘记,看见的容易记得,亲手做过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操作、观察,转变为感性认识进而转变成抽象的

5、概括。例如:我在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把正方形沿对角线对折以便把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拼成平角,让学生自己概括出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数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激活思维,强化能力 在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与时俱进。各种高新尖技术产品再也不像过去作坊时代那样靠个人的能力就能完成。因此,21世纪需要具有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的人才。数学课程标准所确立的目标中也要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在数学教学中,合作探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从操作、实践中学会合作探究

6、动手操作、观察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学生通过这些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尤其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合作操作、合作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和探究的本领。如在教学认识一位小数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合作操作、合作实践的机会。例如:合作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相互合作测量身高并用小数表示,相互展示、交流所收集的标价签等。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合作探究可以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可以达到互教互学、互切互磋、互相补充、互相订正的目的,使每位学生都感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懂得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只有互相帮助、共同合作才能共同进步。因此,在教学时,对每个内容、每个问题,我都是先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把自己探究、与他人合作探究的见解或结果,在小组或在全班进行交流、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