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501072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需求的确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一、课标要求: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 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二节 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1课时。本章主要内容是: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 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信息价值判断。本章在本书中起到奠基的作用, 是学生学好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如学生在本章收集到的信息将在第三章第二节信息的集成与交流的后续活动一一制作“保护野生动物” 网页中进行处理,在第四章信息资源管理中进行归类整理。而信息需求及来源的确定又是本章的基础,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

2、息来源是有效获取信息的 前提,只有准确定位信息需求、选择有效信息来源,在正确决策的指引下,才能 高效地获取信息。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教学法为辅。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具体任务制作信息需求表。教学难点:根据具体任务或问题分析并提炼信息需求,有效选择信息来源。五、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网络教室(2)软件资源:EXCEL、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软件、校园网论坛素材:野象来了(选自中央十套“讲述”栏目)六、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3分钟)展示材料:野象来了2002年冬,云南景谷县永平镇一带的傣族村民一夜之间沸腾了:野象来到了他们的小村。野

3、象用长鼻子勾下了房瓦,弄死了鸡,糟蹋了芭蕉,踏烂了庄稼 村民们很是不解:这些野象到底有多少头?为何要走出森林伤害人?它们还要在 此待多久?当地政府成立了一支考察队,赴野象聚居的深山揭开这些谜团。 原来,是盗猎分子的大肆捕杀,使野象惊恐万分,无耐只好冒险来到人类的聚集 地,干涉了村民的正常生活。由此看来,这场人象之争的罪魁祸首,还是人类自 己!师:同学们看了这则材料,有何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教学意图:通过事实材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出任务主题。2任务提出(1分钟)为提升同学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们要组织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 每个小

4、组要制作一个“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网页。本课任务是制作“保护野生 动物”宣传活动需求表。主题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载体文本数据图声音视频事实材料观点保护野生动物3. 制作信息需求表(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8分钟)师: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为高效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首先要 制订一个计划,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7页的章导言,思考在“营养与健康”的主题活动中高一(3)班各小组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 请将下表填写完整。活动主题研究方式小组成员自选课题(信息需求)获取信息途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方法营养分组张涛王芳与自主李平健康探究沈静学生阅读教材,并根据章导言填写上

5、表。师:请根据上表,试总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学生总结四个小组获取信息的过程: 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选择获 取信息的方法。师:不是所有的信息拿来就可以用的,所以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还要判断 所获信息是否正确、有效。因此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 来源-选择获取信息的方法-判断信息。教学意图:通过分析章导言得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对本章知识有 系统的了解;而且从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入手,更易加深学生对信息获取一般过 程的理解。另外,根据新课改精神,研究性学习在学生高中生活中占有一定比重, 因此,让学生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掌握有效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其在研究 性学习中

6、正确、高效的获取信息有很大帮助。(2)确定信息的内容(8分钟)问: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中,你要搜集哪些资料?师:请同学们登陆校园网论坛(172.16.0.200 ),在“保护野生动物”主题 中发帖子,说说你要获取什么信息。教师将论坛中的信息汇总到需求表,保存为“保护野生动物需求表.xls ”。师:同学们考虑的很全面,信息内容非常丰富,但有一些重复了,谁能归归 类,让需求表更清晰一些?学生归类,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将整理后的需求表(保护野生动物需求表.xls )发送到学生机。主信息需求信息来源题信息内容信息载体文本数据图声.p音视频事实材料观点保 护 野 生 动 物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7、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对生态的影响人们滥捕滥杀野生动物事例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保护野生动物志愿者的活动中学生在保护野生动物活动中能做什么教学意图:通过上网发帖子,调动每一位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借助网络论坛,学生相互沟通交流,能更好的发散思维、集思广益。但有些信息 重复,杂乱无章,因此师生对信息归类,重点选择出能突出表达“保护野生动物” 这一主题的信息内容。(3)确定信息的载体(5分钟)问:为达到好的宣传效果,根据信息内容,你会选择什么载体类型的信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页信息需求的确定。学生根据经验和认识总结各类载体信息的特点:信息载体文本数据图声音视频特点客观性准确性直

8、观性生动形象根据各类载体信息的特点,学生在需求表中选择载体类型。展示几个学生填写的需求表,并请其说明填写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载体信息表达的效果不同。总结:不同载体类型的信息对任务的完成或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因此,根据任务确定信息需求时要选择能有效表达信息内容的载体信息。(4)确定信息的来源(8分钟)问: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需要的信息?哪些信息来源更合适、更有效、更可 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页信息来源的确定。学生根据经验和认识总结各类信息来源的特点: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事物辞典广播、电视专业人士公共场所百科全书电子百科全书(e-book)知情人各类活动、会议报纸、杂志因特网网站当

9、事人事件现场专业文献光盘(DVD、VCD、CD)朋友感官直接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日志、传记录像带、录音带老师电话薄黄页同学优点:全面系统优点:生动直观优点:灵活方便优点:直观真切不足:查找费力不足:需要设备不足:主观片面不足:表面零散师:获取信息的来源有很多,要从众多的信息来源中选择合适有效的信息来 源,一般要考虑两个问题:首先根据需求考虑可用信息来源有哪些, 再结合实际 情况确定可靠的信息来源。举例说明:要获取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用的信息来源有哪些?(师 生共同分析)可用来源: 纸质媒介:报纸、杂志、野生动物专业书籍电子媒介:电视、网站人: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事物:野生动物相关会议、保

10、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可靠信息来源:野生动物专业书籍、野生动物保护的专家、野生动物专题网站根据理解,学生在需求表中填写信息来源。展示几个学生填写的需求表,并请其说明填写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分析所 确定信息来源是否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总结:针对具体任务确定信息来源时,要根据各类信息来源的特点,结合实际情 况,选择最合适、有效、可靠的信息来源,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教学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能根据需要选择信息载体、 确定信息来源,但因对信息载体和信息来源的特点了解不深,所以填写时不能有 重点的选择。因此在填写需求表前,让学生先阅读一遍教材,总结不同载体和不 同来源信息的特点,在理解

11、的基础上再认真思考判断做出选择, 避免盲目、武断。另外,在填表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分析、说明填写理由,不仅能加强同学间 的交流增进理解,而且可以将学生的经验内化为具体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好的把 握,从而有效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 变根据经验选择为根据知识选择, 更 加科学有效。4. 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3分钟)师:经过大家的努力,“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需求表内容丰富、广泛, 在设计“保护野生动物”网页时可选择几个方面重点搜集材料设计。请根据此需 求表,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确定本组的信息需求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确定并填写小组信息需求表。组长组员主题信息需求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载体文本数据图声

12、音视频事实材料观点保护野生动物教学意图:本节课的学习是为下节课搜集信息做准备,而搜集信息的目的是要制作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网页,活动是以小组的方式开展,所以本节课最后以小 组为单位填写“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活动信息需求表。5. 总结(4分钟)学生自我总结。教师总结:正如马克思所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说明在做任何事情 之前都要有计划、找准方向。好的计划、正确的方向让我们事半功倍。通过本课学习,大家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按照这一过程获取信息就会避免 走弯路。设计一张信息需求表,可以帮助我们梳理信息,有效确定信息需求和信 息来源。同学们也要养成制订学习计划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