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5002351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但时下很多老师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导语觉得无足轻重。其实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讲究语文艺术,善于在每堂课的导语上下功夫、花力气。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语设计类型。一、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与文章相关的故

2、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两则驴的故事,通过两则驴的故事,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引诗文,美意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新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注重审美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意蕴丰厚正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设计导语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

3、些诗文名句,不但能使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意蕴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能尽快感受所学课文的精华之处。三、设疑问,引思考导语设计不妨设置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塞翁失马时,我设计了许多问题:我们读过很多故事,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寄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四、设情境,引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

4、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创设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问题,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可以说好的情境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例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2003年的春天,非典病魔肆虐地袭击着人类,袭击着我们的家园,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多少人难逃病魔的侵袭,陷入极度的恐慌。而白衣天使们,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与非典病人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一曲曲爱的赞歌强烈地响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她那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其中,最终,汇成欢

5、快的强音。这就是著名诗人金波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样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五、温旧故,引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去学习新知。六、诱思索,导线索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地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如,故乡的导语:鲁迅先生是1898年离开故乡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乡,目的是变卖老屋接母亲到北京。小说以“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想法和

6、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小说的内容。这个简洁的导语使学生思路清晰,很快理清行文线索。七、借媒体,染气氛现如今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现代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歌曲影视图像等艺术手段,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导入。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时,我首先让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优美婉转的歌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味作者的匠心独具。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作为教

7、师,应重视导语设计并妙用导语设计,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妙笔生花,让学生的学习效果速至佳境。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张赛伟摘 要:导语是每堂课教学的开场白,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一个好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关键词:导语;语文教学;激发兴趣导语,即课文教学的开场白,导语的好坏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但时下很多老师关注的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对于导语觉得无足轻重。其实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讲究

8、语文艺术,善于在每堂课的导语上下功夫、花力气。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因此,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那么,如何设计导语才能使其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种导语设计类型。一、讲故事,增趣味故事因其情节性强易于吸引人的注意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把与文章相关的故事作为导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教学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了两则驴的故事,通过两则驴的故事,使学生对什么是讽刺性的语言有了初步的认识,并激起学生学习本篇

9、课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二、引诗文,美意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新课标突出了语文课程注重审美探究的基本理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诗词名句是浓缩的精华,意蕴丰厚正体现了这一要求。因此设计导语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一些诗文名句,不但能使学生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意蕴进行由此及彼的联想或想象,而且能创设“先声夺人”审美情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能尽快感受所学课文的精华之处。三、设疑问,引思考导语设计不妨设置

10、疑问,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塞翁失马时,我设计了许多问题:我们读过很多故事,像井底之蛙、画龙点睛、对牛弹琴、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均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所谓寓言,通常采用借此喻彼的手法,通过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看看这个寓言寄托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四、设情境,引共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创设出学习竞赛思考等各种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问题,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可以说好的情

11、境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例如,在教学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在2003年的春天,非典病魔肆虐地袭击着人类,袭击着我们的家园,在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中,多少人难逃病魔的侵袭,陷入极度的恐慌。而白衣天使们,他们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顾,与非典病人几乎零距离的接触!一曲曲爱的赞歌强烈地响起。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丽的童话,她那诗一般的语言构成美的境界,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其中,最终,汇成欢快的强音。这就是著名诗人金波的童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样学生很快地进入角色,学习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五、温旧故,引新知苏霍姆林斯基说:“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

12、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信心百倍,去学习新知。六、诱思索,导线索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地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如,故乡的导语:鲁迅先生是1898年离开故乡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乡,目的是变卖老屋接母亲到北京。小说以“我”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那么“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怎样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小说的内容。这个简洁的导语使学生思路清晰,很快理清行文线索。七、借媒体,染气氛现如今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现代教学媒体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歌曲影视图像等艺术手

13、段,通过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导入。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水调歌头时,我首先让学生听王菲演唱的流行歌曲明月几时有,优美婉转的歌声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在教学荷塘月色时,可以将月色下的荷塘景色一一展示,让学生充分体验那纯美的景色,细细品味作者的匠心独具。总之,新课的导入犹如发动机,直接影响着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因此,作为教师,应重视导语设计并妙用导语设计,这样我们才能超越课堂的藩篱,拓展自身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谈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当今社会,随着通讯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在方方面面都依赖网络,作为教育也离

14、不开网络,网络在教育领域的运用已经无所不在,在教学与学习中运用网络已成为教育的一种趋势。新世纪初提出的新课程改革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首席”。这些都为语文教学中网络运用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不言而喻,网络教学是一种学生自主活动强势的教学要求,它对学生的学习选择寄予更多教学期待,对学生的主动发展行为赋予更多活动空间和时间,把网络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践行语文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语文信息素养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这样表述“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为解决与学

15、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56年级)。从这些教学的目标上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网络已经进入我们的寻常语文教学之中,在当前的中小学课堂,很多教师已经把课前上网查资料预习,课后上网查资料深化拓展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步骤之一。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适应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把充裕的时间、空间让给不同个性、不同水平的学生。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与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势在必行,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达到新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多年了,但改革不是十分顺利,直到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受传统的语文教学的影响,尤其是一些农村学校还处于教师灌输的“填鸭式”教学,课文还是肢解式分析,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个样,对语文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另外,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就能够有很大进步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